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4 11:21:27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易啟江
第四屆太和文明論壇于9月6日至12日在線上舉行。延續(xù)“科學文化·未來倫理·共同價值”的核心主題。齊聚四海賓朋,縱論天下古今。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企穩(wěn)的情況下,為便于國內外嘉賓便捷、安全與會,本屆論壇在線上舉辦,聚焦研討“中美關系及其對世界的影響”“用新興科技和創(chuàng)新機制維護全球生物安全”“建構未來人才職業(yè)能力圖譜”三個主題。
本次論壇下設國際關系、前沿科技、教育文化、青年對話四個分論壇,旨在促進國家地區(qū)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社會和諧恒續(xù)發(fā)展。
9月12日,亞歐基金教育主任Leonie Nagarajan在青年對話分論壇上表示,疫情前,我們也會有一些不平等、經濟不可持續(xù)的模式,比如失學、失業(yè)、全球經濟的下滑等,但這些風險常常被人們所忽視。
亞歐基金教育主任Leonie Nagarajan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疫情發(fā)生之后,航班停止、交通停滯,我們只能待在家里,我們可能不能夠再去持續(xù)地進行過去的一些活動。我們至少需要進入到下一個常態(tài),重新思考個人的生活方式和信仰。”Leonie說。
在Leonie看來,疫情對經濟、教育等諸多方面產生了不利影響,與此同時,也催生了更多的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后疫情時代,教育成為全球性公共產品的同時,將會尋求顛覆性的推動力。
Leonie表示,“在2020年,我們經歷了不同的場景,新冠肺炎已經把傳統(tǒng)教育系統(tǒng)推到了崩塌的邊緣,對于后疫情時代的教育來說,這意味著什么?我們可能需要去適應一些社會經濟的變化,并趕上技術驅動的社會發(fā)展。“這不僅僅指我們需要在課程表、教學和學習方法論方面做出一些變化,同時需要往更深層次的角度去想,我們的治理機制、融資機制可能都需要創(chuàng)新。”
Leonie進一步指出,在后疫情時代,需要在幾個領域尋求顛覆性的推動力,”我們需要知道教師和學習者們的職責和責任分別是什么,是不是需要發(fā)生更多的變化?同時,教育的路徑不再是一條線性軌跡,而是一條伴隨終身的靈活的學習道路。教育支撐著社會流動性和社會凝聚力。我們需要一個建立在價值觀基礎上的教育體系,這些價值觀使學習者在同理心、同情心和創(chuàng)造力的引導下改變我們的社會,使之變得更好。”Leonie說。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