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9 23:12:04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xù)前行的力量。”無論是激蕩的過往,還是不確定的當下,我們須銘記和收獲些什么。
1月9日,第二季《回歸未來》來到改革的先鋒之城——深圳,開啟“感恩時代”跨年精神盛典。本次活動邀請王石、郭臺銘、馬蔚華、俞敏洪、姚明等8位嘉賓進行了一場跨越40年的對話,嘗試從一個個出身平凡的普通人中感受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中國精神,用40年的智慧,構建未來的“想象力”。
一
“接下來讓我們聽聽其他企業(yè)家的故事”,王石微笑著說道。此刻,在舞臺上,他更像是一位引薦人,心境開放,和腳下這塊狹長的應許之地一樣。
1978年,王石剛大學畢業(yè)不久,便隨著工程隊第一次來到深圳,當時給他的印象就是邊境小城。那一年,他結識了緊靠界河的一位深圳村長。1983年春節(jié),當這位朋友拎著進口的水果來看他,“你們怎么得到這樣的水果”,村長說“深圳改革開放啦!”
當時給他的感觸很大,“我也不知道未來會怎么樣,第二年春天,我一個人來到了深圳”。王石就這樣主動“下海”了。
回憶起在深圳創(chuàng)業(yè),對王石而言,最艱苦的不是生活上的艱苦,而是孤獨。“所以那時候,我一個人就會聽音樂,鄧麗君的,崔健的……”,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有人曾問他最艱苦的時候會不會想要離開深圳?他說我明確不會,“改革開放給了我有尊嚴選擇自己命運的機會,我非常珍惜我的選擇,我對我的選擇負責”。
這樣的堅持,如同他對“不行賄”、“利潤高于25%業(yè)務的堅決不做”一樣,王石一直堅信培養(yǎng)一家堅守價值底線和拒絕利益誘惑、堅持以專業(yè)能力從市場獲取公平回報的企業(yè),沒有什么經濟寒冬是不可抵御的。
“希望我們的故事,可以給你們帶來啟發(fā)。”王石說道。
二
很多人都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那個場景,姚明高舉國旗走在隊伍前面。而在很多美國人眼中,這個“小巨人”總被夸贊叫“China boy,good boy”。即便離開了賽場,他的影響力從未遠離。
同樣也是在2008年,當姚明看到劉翔,以及一部分運動員被淘汰時,就有了疑問,“能說他們是失敗者嗎?”
期間,姚明從NBA回歸到中國籃球,身份在變化中更加多元,他的思考更深,對于“重新發(fā)現(xiàn)個體價值”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不以成敗論英雄,讓每一個人得到他應有的榮譽。姚明很認真地說:“我見到一些退休的運動員,他們走路一瘸一拐的,經常有些報道說這個運動員拿出幾塊碎骨,你聽著就很不是滋味。他沒有什么可以代表他的榮譽了,實際上這恰恰是我們工作要做的。”
如今當他推進體育改革,外界一片贊美時,他卻開始了另外焦慮,“改革開放40年,如今我們可以說它成功了。但籃協(xié)的改革才一年多,怎么能被認為是成功呢?成不成功,我們自己不知道。”
改革開放重新審視個人價值,重新審視成功的定義,姚明對此有很深的感觸。
除了經營球隊,姚明還成立公益基金推動青少年的籃球運動。王石問他,你推動這個運動主要推動什么?
“遵守游戲規(guī)則。讓他們知道,將來到社會上做什么事都遵守游戲規(guī)則,遵守游戲規(guī)則再去做,做到最好。”
時代在變,不忘初心。不管角色如何變化,姚明一直保持學習的初心,他既懂得尊重歷史,也愿意去探索如何創(chuàng)造未來。
三
改革開放,深圳熱土不僅吸引了全國的人才來到這里,也吸引了很多來自香港和臺灣的商人來這里。伴隨這些深圳故事的,是開放、創(chuàng)新、包容、活力……這些詞,已成為深圳的“烙印”。
30年前,38歲的郭臺銘來到深圳,當時他感受到深圳有一種試驗良田的環(huán)境氛圍,所以愿意來深圳發(fā)展工業(yè)、發(fā)展經濟,至今仍對深圳有著揮之不去的特殊感情。
回顧了富士康30年來的發(fā)展,他說:“成功其實是一名很差勁的導師,它給你的是無知與膽識,但它不能給你的是下一次成功所必須具備的經驗與智慧,但失敗會給你答案。你要相信,一副爛牌,你要沉著地打,不見得會輸。”
他一直堅信“學是知識的積累,習是實際操作,我認為習比學重要”,站在臺上郭臺銘自信滿滿地說道,富士康跟深圳走了30年,未來也會繼續(xù)走下去。
四
“著名企業(yè)思想家”馮侖回顧那段激情歲月時感慨地說,改革的潮流把他轉變成了一個在現(xiàn)實中不斷探討答案、推動現(xiàn)實改變并身體力行的年輕人。
似乎前景清晰了,但萬萬沒想到在市場經濟的“賽道”上麻煩不斷。
比如說不清楚“萬通六君子”的關系到底是一種江湖關系還是一種怎樣的金錢關系。“迷茫的時候,我們經常拿類似三國這樣歷史故事互相說服,再建立我們的合作模式,很辛苦。”
此后,馮侖便如饑似渴地研究了《公司法》,逐漸把“江湖組織”向公司靠攏。
“我和同時代的民營企業(yè)家,都經歷了從業(yè)余變成職業(yè)的過程。”馮侖解釋說,如果把市場經濟比作奧運會的賽場,要想達到奧運會的比賽要求,就必須得設定一套賽場的管理規(guī)則。有了這套規(guī)則,我們才能從草莽的業(yè)余選手逐漸變成職業(yè)選手,這個職業(yè)選手就叫企業(yè)家。
在馮侖看來,一大批企業(yè)家群體的出現(xiàn),加上制度體系的完善,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持續(xù)增長。“這一點我認為在改革上非常成功,而且這也是未來取得持續(xù)成功的重要基礎。”
五
“招商銀行的服務創(chuàng)新是被逼出來的,這種創(chuàng)新文化的基因緣于招行的出身。”馬蔚華介紹,1872年招商局成立,1897年,盛宣懷就創(chuàng)辦了中國通商銀行,打破外資銀行對中國的壟斷,成為中國民族金融史上第一次。
1984年,在袁庚的推動下,新中國第一家由企業(yè)創(chuàng)辦的股份制商業(yè)銀行——招商銀行在蛇口成立,這是一種血脈與情懷的延續(xù)。
在此之前,中國的金融體系仍然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大一統(tǒng)”的金融體制,推動金融改革,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特點相符的金融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1999年擔任招商銀行行長時,有一次袁老告訴我,招商銀行如果不走出深圳就沒有前途。”馬蔚華說,當時招商銀行還非常小,袁庚鼓勵我們大膽地走出去,不僅要走出深圳,甚至可以走向世界。
此后的15年,馬蔚華提出“招商銀行因您而變”的理念開創(chuàng)了中國銀行業(yè)以客戶為中心的先河,率先開發(fā)出一系列高技術含量的金融產品與金融服務……
使得這個誕生于深圳的中國民營銀行從一個偏居深圳一隅,只有1個營業(yè)網點和30余名員工的小銀行,發(fā)展成為世界500強企業(yè)。
“要了解時代的變化,走在時代的前面。”展望深圳改革的新旅途,馬蔚華很是感概地說,擁抱年輕人就是擁抱未來,給年輕人以啟迪,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同樣說要給年輕人機會的還有俞敏洪。他說,現(xiàn)在自己將更多精力放在幫助農村的孩子尋找機會和幫助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上。
從一名農村的孩子,成長為中國最大的教育培訓機構的掌舵人,他創(chuàng)業(yè)故事就是一部勵志劇。站在臺上,俞敏洪感恩地說道,改革開放不僅是國家和時代的拐點,更改變了包括他本人在內的一代人的命運。
在俞敏洪眼里,“使命感、擔當感,責任感”是作為卓越企業(yè)家所必須的精神,“一個人只要有理想、有情懷,才能對自己有一個較高的定位和期待,這不是單純的能賺多少錢,而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當年還是西安交大少年班的周佳,如今已經已經成長為8848新的掌門人。他仍然記得21歲的時候,來到深圳,家當就一張席子。
時常有人問他,為什么做高端品牌?“因為時代給了8848可能性”,今天的中國跟世界接軌后,擁有了很多,不光是制造行業(yè),包括材料、工藝、設計等方面都具備一流的水平,也讓我們擁有民族智造的信心。
無論是走過激蕩歲月的王石、郭臺銘、馬蔚華,還是從鄉(xiāng)間成長的俞敏洪,或者是年輕的姚明、周佳,站在臺上,他們的面容依舊寫滿了“光榮與夢想”。
當《我愛你中國》這首曲子在郎朗的彈奏下緩緩流出時,現(xiàn)場的每個人都屏息斂聲,有的企業(yè)家甚至熱淚盈眶。改革讓這些普通人的命運與民族、國家緊密相連。
面對下一個40年,感恩時代,理解并堅持“改革”的理念與初心,不斷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個人和企業(yè)才能走向更遠的未來。
“不要抱怨,只要伸出手,就能在黑暗中觸摸光明,迎接嶄新的未來。”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