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海外“救命藥”內地上市在即 有患者“代購”抗癌藥PD-1被刑拘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16 00:54:05

每經記者 岳琦    每經實習記者 滑昂    每經編輯 陳俊杰    

8月10日,跨國藥企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MS)在北京宣布,旗下PD-1藥物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英文名:Nivolumab Injection 商品名:Opdivo)將于三季度在中國內地上市。而在16天前,癌癥患者翟一平因為曾為病友自德國“代購”這款藥品,涉嫌銷售假藥罪被公安部門刑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BMS提交的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請于去年11月獲得原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CFDA)的審理,在今年6月15日獲批進口注冊申請。緊隨其后,還有另外3家國內外藥企的PD-1藥物上市申請也被受理。

此前,內地癌癥患者赴香港購買PD-1藥物的年費用大約在100萬元,而隨著內地首款PD-1藥物獲批上市以及更多同類藥物即將獲批,PD-1藥物能否降價和納入醫(yī)保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救命藥上市在即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有著4年抗癌經歷的翟一平從2016年開始,幫在QQ群里認識的病友從德國代購PD-1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以下簡稱Opdivo)與侖伐替尼。今年7月25日,翟一平因涉嫌銷售假藥罪被警方刑拘。

PD-1藥品,是以PD-1為靶點的單抗藥物(抗癌藥物)的俗稱,是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通過利用人體自身免系統來抗擊癌癥。目前在境外已經上市的PD-1藥物包括BMS公司的Opdivo、默沙東公司的Keytruda、輝瑞默克聯合開發(fā)的Bavencio等,均為近年來上市的新藥。

翟一平被拘留的40天前,6月15日,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網站公布了Opdivo獲批進口注冊申請,Opdivo成為內地第一款獲批上市的PD-1/PD-L1類藥物。8月10日,Opdivo的生產廠家BMS在北京宣布,此款藥物將于今年三季度在中國內地正式上市。這也意味著,癌癥患者即將能夠在家門口買到Opdivo。

翟一平代理律師斯偉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翟一平此前從德國代購Opdivo,是因為相較其他地區(qū)價格更便宜。但因為這款藥品價格較高,翟一平累計代購金額超過了50萬元,且因從中收取了5%左右的報酬,如今他正面臨著超過10年牢獄的可能。北京慕公律師事務所劉昌松律師認為,依現行《藥品管理法》規(guī)定,未經批準進口藥物即可視為假藥,盡管翟一平代購的藥物為原廠藥而不是仿制藥。

《南方周末》此前報道中提到,Opdivo在香港的售價為16800港元一支。翟一平從德國代購的同款藥物,價格在1.2萬元一支。而BMS公司8月10日于北京舉辦的媒體溝通會上沒有透漏該款藥品在內地的定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向BMS公司發(fā)函詢問Opdivo的內地定價,但截至發(fā)稿前沒能得到回復。

●國內藥企布局或降低用藥成本

BMS提交的Opdivo上市申請于去年11月獲得原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的審理。當年12月13日,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達生物)的抗PD-1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信迪單抗”上市申請也獲得了受理。今年3月9日,君實生物也公告稱其自主研發(fā)的具有全球知識產權的“重組人源化抗PD-1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產品代號:JS001),正式獲得新藥申請的受理通知書。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會長史安利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眾多國內外藥企的PD-1藥物在國內提交上市申請,尤其是國產PD-1藥物如能順利上市,此舉將有可能進一步降低國內癌癥患者的用藥成本。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記者未能獲信達生物以及君實生物PD-1藥品上市申請進展的最新消息。

另據記者不完全梳理,PD-1藥品已成為國內藥企競爭的新焦點領域。如樂普醫(yī)療參股設立的樂普生物PD-1已完成臨床一期,進入臨床二期,上報的PD-L1臨床申請已獲受理,即將進入臨床一期;百濟神州的PD-1(代號BGB-A317),目前正處于臨床一期試驗階段;譽衡藥業(yè)PD-1單抗產品GLS-010注射液項目多項Ib/II期臨床拓展研究正在開展;恒瑞醫(yī)藥PD-1藥物正在進行臨床三期試驗;沃森生物旗下嘉和生物PD-1(代號GB226)臨床一期正在進行,多個二期臨床已開始。

●高價抗癌藥進醫(yī)保仍待探索

雖然目前內地上市的首個PD-1藥物Opdivo定價未出,但參考其國際售價,普通患者一年用藥成本大概在100萬元左右。有肝癌患者小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國產藥上市的價格在幾千元一個月,那么很多患者就可以考慮。

但這款療效明顯的“救命藥”價格可能很難降低到患者的期待價格。

一款新藥如能上市,往往分為幾個階段:研發(fā)靶標的確立、臨床前研究、申請臨床試驗(從實驗室推到動物、推到臨床)、新藥申請、上市及檢測,整個過程長達十年甚至更久。往往新藥高額的研發(fā)費用直接反映在了產品上市價格上。

不過,一位醫(yī)藥行業(yè)從業(yè)人員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漏,具有國際領先療效的抗癌藥(大多以生物藥和小分子為主)目前在國內的上市速度越來越快,這對于中國患者是非常利好的,未來這些企業(yè)可能會通過降價、盡早進入醫(yī)保等模式惠及更多中國患者。

8月10日,BMS公司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qū)總裁趙萍在媒體溝通會上公開表示:“我們定價時一定會考慮產品的價值,以及我們病人的支付能力,并且與政府相關機構、第三方的機構和商業(yè)保險積極配合積極討論。”

而關于抗癌藥進醫(yī)保,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陳秋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藥進醫(yī)保需要進行科學的評估,“我國醫(yī)保的水平和老百姓對醫(yī)療保障的需求都在提高,對醫(yī)保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盡快建立起醫(yī)療衛(wèi)生技術和醫(yī)療衛(wèi)生經濟評估體系。”

(實習生潘昌昀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