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25 00:17:33
觀唐文化還引用諸多數據描述藝術品市場的前景廣闊。但從2014年到2016年來看,當代書畫市場成交額由54.19億元跌到2016年的22.08億元,逐年走低的趨勢尚無明顯扭轉訊號。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岳琦 實習生 肖達明 每經編輯 陳俊杰
每經記者 岳琦 實習生 肖達明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借助崔如琢這個藝術大IP,觀唐文化實現(xiàn)了利潤大增。同時,這家業(yè)務主打“明星牌”,藝術與資本兩肩并挑的公司,也在資金的壓力下開始尋求新的融資渠道。
近1個月前,觀唐文化已經收到了全國股轉公司同意其在新三板掛牌的函,從2016年5月31日發(fā)布第一份公開轉讓說明書到現(xiàn)在,時間已過去近1年。觀唐文化CEO呂嘉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還在做掛牌前最后的準備工作。
崔如琢在藝術品二級市場的每平方尺均價,最近3年都在20萬元到76萬元間波動。而記者據觀唐文化披露數據推算,其大規(guī)模采購崔如琢畫作達9514.63平方尺;此外,截至去年8月的占前十大庫存的畫作每平方尺平均采購成本約8萬元,遠低于二級市場均價和觀唐文化2015年銷售均價33.05萬元。
且不論崔如琢為何會折價數倍銷售畫作,觀唐文化的生意并不是“低買高賣”那么簡單,先后購入約4.84億元的崔如琢畫作,截至去年8月底,主要由這些畫作構成的庫存達到2.86億元。
按照其8年銷售完1萬平方尺崔如琢畫作的計劃,這也意味著未來8年,觀唐文化都要為庫存承擔減值風險。
大幅折價“綁定”觀唐
觀唐文化是靠藝術品銷售實現(xiàn)了收入大增。
而這一業(yè)務產生過億元營收,離不開當代畫家崔如琢那約1萬平方尺的畫作。觀唐文化披露,“公司在實際控制人變更后購入了書畫大師崔如琢先生書畫作品約10000平尺”,對于這批畫作,觀唐文化采取的是2015年購貨銷售并舉、支付定金鎖定畫作,將交接程序延遲到2016年的策略。
其同時還披露,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銷售了其中的1190.28平方尺,占購入總量的12.51%。按照這一數字計算,觀唐文化實際購入的畫作為9514.63平方尺。
近1萬平方尺崔如琢的畫作,意味著巨大的市值。僅以2015年為例,2015年觀唐文化銷售崔如琢作品838.57平方尺,取得銷售收入2.77億元,照此計算,2015年銷售的這批畫作每平尺均價為33.05萬元。
而當年春秋兩季崔如琢作品在二級市場的每平方尺均價,分別為38.32萬元和20.19萬元,據此比較,33.05萬元的均價恰好在二級市場價格水平內。
據照觀唐文化披露,其購入崔如琢畫作約4.84億元,這批畫作將在未來的8年時間逐步銷售到市場。
而截至2016年8月份,觀唐文化庫存價值前十的崔如琢畫作經計算約為1413平方尺,這批畫作的成本金額約為1.17億元,即每平方尺均價8萬元左右。這意味著,按照目前二級市場的價格,觀唐文化可謂坐在一座“金礦”上。
重金“押注”單個IP
觀唐文化分析自身風險因素時提到,“公司書畫作品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崔如琢先生的書畫作品。如果未來崔如琢先生作品產量和價格出現(xiàn)下滑,將會影響公司的業(yè)務發(fā)展和盈利水平。”
2015年,觀唐文化依靠崔如琢畫作收入達2.41億元,而其他畫作銷售收入為446.95萬元。或是為了解決這一高度依賴帶來的風險問題,觀唐文化到目前為止,已經與朱小坤、文蔚、張晶晶等106位中青年畫家簽訂了購買、合作協(xié)議。而2016年11月發(fā)布的反饋意見還顯示,截至當時僅簽約了20余位中青年畫家。
大量新簽約畫家能否稀釋崔如琢銷售額所占比例還有待時間證明,但毋庸置疑的是,要想復制崔如琢式的成功將會是艱難的。畢竟這位“國寶”畫家在市場環(huán)境不樂觀的情況下所擁有的逆市造富能力無出其右。
而從商業(yè)邏輯來看,觀唐文化有著動力維持和推升旗下藝術家的畫作市價。
為應對減值風險,觀唐文化提出的一大策略是,“公司將通過參加展覽及藝術活動來提高簽約藝術家影響力來提升庫存價值。”在這一點上,最成功的案例無疑是崔如琢2016年的故宮大展。
公開的資料和報道顯示,觀唐文化的一位股東用1億元的資金購買崔如琢的畫作后,崔如琢將這筆資金捐給故宮,同時在故宮開始辦展,并由觀唐文化作為主辦方召開專題新聞發(fā)布會。
1億元捐故宮、故宮大展,兩層話題帶來極高的關注度,有業(yè)內人士表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其后來的一系列市場活動做出鋪墊。
業(yè)務可持續(xù)性受質疑
值得指出的是,“重倉”崔如琢也面臨著庫存減值風險。保薦券商推薦報告提示,書畫作品為非標準產品,藝術價值的判斷受人為主觀判斷影響較大,觀唐文化大量存貨價值會隨市場價值波動而波動,因此公司面臨一定的存貨減值風險。當市場整體走低或者市場熱點發(fā)生變化,公司的藝術品可能失去對買家的吸引力,導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
觀唐文化的業(yè)務可持續(xù)性也引發(fā)監(jiān)管層關注,其在回復第二次反饋意見時稱,中國藝術品市場場成交金額較大且市場成交量整體平穩(wěn)。然而記者注意到,觀唐文化押注的是中國當代書畫市場,而非整體的中國藝術市場。對此,觀唐文化拒絕了記者的實地和電話采訪。
當代書畫的市場表現(xiàn)并不能與藝術市場整體一概而論。雅昌藝術檢測中心發(fā)布的2016年春拍報告就顯示,“中國當代書畫的關注度一直不高,原因可能受到很多非市場因素的影響,如人為炒作、審美偏好、藝術家存世作品的多少等,使其價格存在人為性和虛假性,很難確定作品的真正價值。”
相對來說,古代書畫的稀缺價值和歷史價值使其具有保值性和升值潛力,可見,僅僅就中國書畫市場而言,作品時代之差也能導致市場的重大差異。
觀唐文化在反饋意見中還引用諸多數據描述藝術品市場的前景廣闊。但從2014年到2016年來看,當代書畫市場成交額由54.19億元跌到2016年的22.08億元。當代書畫逐年走低的趨勢尚無明顯扭轉的訊號。
此外,崔如琢作品2014年到2016年3年的6個拍賣季,每平方尺單價最低達為20.19萬元,最高達到76.08萬元,波動性十分明顯。而拍賣渠道是觀唐文化售賣藝術品的一個主要渠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