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聚焦

每經網首頁 > 聚焦 > 正文

3·15買車 購車警惕合同風險

北京青年報 2017-03-15 08:49:38

根據中消協(xié)近期發(fā)布的數(shù)據,2016年汽車類投訴中售后服務、合同問題和產品質量是引發(fā)投訴的主要問題,占到總投訴量的7成。

又到一年“3·15”,汽車消費類投訴開始集中曝光。根據中消協(xié)近期發(fā)布的數(shù)據,2016年汽車類投訴中售后服務、合同問題和產品質量是引發(fā)投訴的主要問題,占到總投訴量的7成。其中合同問題主要集中在購車不簽訂書面合同、合同不規(guī)范和簽訂合同不履行、銷售人員口頭承諾的優(yōu)惠或者補貼不兌現(xiàn)等等。本期,我們?yōu)槟闶崂?016年消費者買車當中各種易發(fā)風險,讓你在2017年輕松買車、換車。

買車不簽合同影響上牌

案例:消費者李先生想買一輛10萬元內的車,對于他這位工薪階層的購車者而言,價格優(yōu)惠幅度是他最看中的,因此他從市場上精挑細選多家經銷商,最后決定在一家報價低的經銷商處交了定金,但是隨后發(fā)生的事情讓他對本來輕松地買車心生畏懼!到了提車日,李先生本以為一切順利,不想還是出了幺蛾子,經銷商銷售人員因為不能及時提供合格證、正式發(fā)票等手續(xù),上戶掛牌出現(xiàn)問題。時至今日,李先生仍然在和經銷商協(xié)商、接洽之中……

分析:從上述案例分析,李先生買車存在兩種誤區(qū),一是圖價格便宜,沒有和經銷商簽訂購車合同,當后期發(fā)生糾紛時,往往互相扯皮;二是李先生在選擇經銷商時,沒有考慮經銷商的誠信問題。當下,一些汽車經貿公司,實際上屬于正規(guī)特約經銷商的二級代理,因為資金量比較小,往往以質押車主車輛合格證等為手段,獲取車輛企業(yè)融資貸款,以便從廠家獲得更多數(shù)量的訂車,而一旦出現(xiàn)資金鏈問題,往往影響消費者辦理車輛上牌手續(xù)。

警示:消費者在購買車輛時,一定不能只是圖車價便宜,而是要了解經銷商的資質,選擇廠家的特約經銷商,盡可能在正規(guī)經銷商處訂車、購車,即使后期發(fā)生糾紛,也可以通過向廠家投訴協(xié)商解決,而不是讓自己陷入被動。另外,簽訂正規(guī)的合同,也能規(guī)避車輛后期使用的質量問題,不至于產生后續(xù)售后服務的問題。

強行要求辦理貸款、保險

案例:買車砍價是時下車市慣例,但是也要注意風險。雷先生今年節(jié)后去一家市場看車,走了多家汽車經銷商店,除了選擇車型之外,最重要的是和經銷商砍價,試圖把買車款壓至最低。終于,在一家經銷商處,車商的報價合乎雷先生一家人的訴求。但是在交款當日,卻被店方要求必須上指定保險公司的車險,而且只能貸款不能全款購車,這意味著雷先生的車價無形中又增加了不少。據雷先生說,店方指定的保險費率和貸款利率明顯高于市場價格,但是因為已經交了定金,最終還是要選擇在這家經銷商店提車。

分析:其實買車時車價只是一個方面,消費者從買車到最后的上牌使用,實際上要發(fā)生很多費用,比如車險、貸款、裝飾、車牌辦理一條龍服務等等,這些都是經銷商產生利潤的部分。如果消費者不熟悉買車的過程及相關費用,即使經銷商整車報價很低,但是在后期的手續(xù)辦理中,仍然會無形中捆綁多種費用。一般而言,在店內,像車險、車貸等都有一定代理費和管理費,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疏忽,最終都有可能讓消費者身陷其中,多付車價之外多項費用。

警示:實際上,隨著汽車市場越來越成熟,車價已經越來越透明,特別是經銷商銷售環(huán)節(jié),單車利潤已經很低,如果優(yōu)惠幅度低于市場報價,預計銷售在后期一定會被銷售人員“捆綁”,比如強制要求上全險、強制加裝配飾等,因此買車切記砍價過狠,后續(xù)吃虧。目前,北京市場已經在使用買車格式合同,如果是正規(guī)經銷商一定會使用正規(guī)合同,因此選擇正規(guī)經銷商很重要。

買車時的承諾不全兌現(xiàn)

案例:李先生最近感覺比較堵心!因為盡管已經開上了新車,但是質量差、不必要的裝飾實在讓他很不滿意。事情是這樣的:去年底,他在一家經銷商處預訂了一輛車,從初期車型的配置談判到之后的價格優(yōu)惠,李先生和銷售人員關系處的可謂非同一般,但是等到提車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加裝腳墊、車膜和高價加裝的踏板都讓他非常不滿意,當初承諾的品牌及質量都是虛談。為此,李先生曾經和銷售人員私下協(xié)商,但是銷售人員似乎也很無奈,聲稱自己的這單業(yè)務根本就沒有賺什么錢,如果按照當初的承諾,他自己可能要往里搭錢!協(xié)商因此也不歡而散。由于當初只是口頭協(xié)定,沒有合同,李先生只能吃啞巴虧!

分析:對于很多品牌而言,銷售成本越來越高,一些銷售人員為了留住業(yè)務,在初期服務當中往往滿嘴跑火車,給消費者很高的承諾,殊不知這些承諾已經完全超過自己的能力,等到消費者提車時往往無法兌現(xiàn)。作為消費者,因為感覺銷售人員態(tài)度好,服務也不差,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忍了之。

警示:實際上對待這種騙局也比較容易,消費者可以在購車合同中一一注明,特別是所選裝飾的品牌和選用材料要詳細寫在合同中,切記不要嫌麻煩,也不要感覺和銷售人員關系好而不注明,以便后期發(fā)生糾紛時依據合同進行追索。

有意壓低舊車置換價格

案例:如今,新舊車置換業(yè)務對于很多北京車主已經再熟悉不過了。去年底,王先生計劃用自己的??怂怪脫Q一輛新車,通過了解得知,市場上不同品牌、不同的經銷商的置換補貼差別很大,最終通過對比選擇置換補貼較高的經銷商處換車,但是等辦完手續(xù)交了車,王先生才發(fā)現(xiàn),盡管經銷商置換補貼高,但是他的??怂苟▋r卻整整低了近1萬多元,算來算去自己仍然吃虧了。王先生說:“當時只是在意置換補貼了,沒有了解二手車的價格,直到最后了解到市場上同類舊車價格,才發(fā)現(xiàn)其中有貓膩。”

分析:去年年底,北京市政府出臺國一國二限行政策,超過50萬輛車在未來幾年內有換車需求,正是這一強大市場供給,給了新車經銷商可乘之機。一些經銷商往往以廠家的置換補貼作為誘餌,吸引消費者參與置換業(yè)務,以此壓低舊車價格,從中賺取利潤。說到二手車,最近幾年價格波動不可謂不大,年份不同差價幅度之大令人咋舌,一些排放標準低的車型價格已經在萬元以內,而一些排放標準高、且品牌不錯的車型,市場表現(xiàn)仍然堅挺,不了解市場行情的消費者,在實際的置換業(yè)務中往往被“算計”。當務之急,消費者在換車之前要多對比,多了解行情,這樣才不至于在置換業(yè)務中被騙。

警示:當下,很多車主因為不了解二手車市場行情,對自己舊車估價與市場有較大出入,而個別經銷商正是利用這一點,利用政策、置換補貼等手段,盡量壓低舊車價格,以提高賣車利潤。在這里記者提醒消費者,在置換舊車業(yè)務估價前,盡量先到市場咨詢二手車價格,實在感覺不方便,可以根據置換經銷商給定的估價,作為底價去不同的二手車競拍平臺進行拍賣,溢價部分往往是經銷商賺取消費者舊車的部分。當然,單獨處置舊車不參與經銷商置換業(yè)務,將不能獲得廠家的置換補貼,最終是否合算,車主還要仔細算計。

責編 段思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3·15;合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