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作為一個電影類型 紀錄片復興時代何時到來?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9 19:04:45

相較于其他類型的影片,紀錄片近兩年來雖然逐漸帶動起中國觀眾的視聽胃口,但觀眾們還遠遠沒有形成固定的觀影習慣,尤其是對于電影形式的紀錄片。那么如今,紀錄片電影在中國的現(xiàn)狀究竟如何?

每經編輯 溫夢華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溫夢華/文

每經編輯 杜蔚

上周五(12月16日),隨著張藝謀執(zhí)導的巨制大片《長城》和程耳導演的風格大片《羅曼蒂克消亡史》的上映,國產電影市場迎來了今年賀歲檔的首波高潮。

然而,相比這兩部備受關注的影片,當天上映的還有兩部紀錄片——聚焦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師群體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和歷時3年跟蹤拍攝、展現(xiàn)4個家庭生育故事的《生門》。

《我在故宮修文物》《生門》 的海報

這兩部紀錄片選在賀歲檔與一眾大片同期上映,勇氣可嘉。因為,相較于其他類型的影片,紀錄片近兩年來雖然逐漸帶動起中國觀眾的視聽胃口,但觀眾們還遠遠沒有形成固定的觀影習慣,尤其是對于電影形式的紀錄片。

不過,《生門》導演陳為軍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生活給你所有的驚喜就在于,永遠會超出你過去的認知。電影從真實的影像肇始,網絡時代又回歸人們對真實影像的追求。”從周末熒屏上一檔接一檔的真人秀節(jié)目,到今年異常火爆的網絡直播,都在表征著觀眾對真實影像的渴求,所以,陳為軍認為,“紀錄片復興的時代真正到來了!”

目前《我在故宮修文物》和《生門》正在上映中,據(jù)藝恩數(shù)據(jù)顯示,這兩部電影在各大影院每天基本只有1~2場的排片,并且都是早上或者晚上10點以后。

此外,兩者的票房收入截至目前(12月19日18時許)分別為430萬元和69萬元左右。雖然《我在故宮修文物》早在電視與網絡播放并獲得廣泛關注與良好口碑,但是其影片仍舊面臨著票房考驗和觀眾的評判。

截至今日18時許《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票房為430萬元(東方IC/圖)

那么,《生門》對于票房有何期待呢?對此,陳為軍曾坦然地說過,我關注票房。電影票房就像觀眾在給你投票,每一張票都是他們掏出真金白銀的支持。我從來不會說為了藝術追求只拍自己的,而不管別人看不看得懂。

我講故事的原則,包括攝影師的畫面語言,我的要求都只有一個:用最便于大家理解的方式去做。我希望每一個看我電影的人,都能很順利很流暢地知道在講一個什么事,然后不同的人,從這件事情里獲得不同的感受,這就很好了。

如今,紀錄片電影在中國的現(xiàn)狀究竟如何?

很多業(yè)內人士指出,雖然目前紀錄片的市場并不多,但是其還是有一定的市場,因為任何一部影片都會有其相應的市場。此外,一位從業(yè)多年的影院人士告訴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紀錄片是有一定的票房的,并且還有一些版權等方面的盈利。

印象中,觀眾們對于紀錄片的熱似乎始于《舌尖上的中國》。作為一檔美食類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當時可謂是火遍了大江南北,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舌尖上XX”,也使得“吃貨”一詞傳播和應用達到高點。與此同時也帶動了一波紀錄片制播的暖流在熒屏和互聯(lián)網上不斷出現(xiàn)。

據(jù)藝恩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15年在院線上映的紀錄片14部,今年截止目前則有6部在院線上映。

《舌尖上的中國1》截圖

其實,相對于其他類型的影片,紀錄片注重“記錄真實,講述歷史”。要求以真人真事為表現(xiàn)對象,將真實的生活直觀、逼真的呈現(xiàn)給觀眾,從而引發(fā)深刻思考,但這也使其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娛樂性。而要通過紀錄片盈利則更是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

“拍攝一千部影片,真正到院線上映的只有200部,其中盈利的還不多,這種劇情片的二八定律,對紀錄片也一樣。對于紀錄片來講,這個挑戰(zhàn)更加嚴峻,因為紀錄片很多,但震撼性的紀錄片不多。”在2016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jié)上,資深電影發(fā)行人、上海唐德影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軍說道。

《我在故宮修文物》劇照

現(xiàn)任時代今典院線副總經理的吳鶴滬吳鶴滬也表示,紀錄片是要講真實和時效性的,很多紀錄片其實是為電視劇而拍的,就像《生門》也是一樣,很多紀錄片拿來院線上映時,已經失去了時效性。所以盈利方面的話不一定盈利,因為紀錄片盈利,完全通過電視或者直播等就可以解決的,而且收效比較快。

而在談及紀錄片未來的發(fā)展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時,吳鶴滬對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表示,不同類型的影片有不同的意義,“電影終究是一個內容產業(yè),紀錄片是呈現(xiàn)真實的生活、人和事、或者動物,雖然搬上銀幕的紀錄片都是選取的一些好的片段來組成的故事呈現(xiàn),但是不論怎樣,即使是講動物的故事。就像《我們誕生在中國》,最終還是來講述生命、命運、感情等,歸根結底最后的落腳點還是要觸動到人的情感,能感動人。要用電影的形式更好的講好故事”。

《我們誕生在中國》票房為6653.8萬元(東方IC/圖)

此外,對于《生門》公映前“先觀影后付費”的活動,吳鶴滬指出這種方式更多的是一種思路,因為就目前紀錄片的現(xiàn)狀來看,想通過觀眾自然形成的反響來反過來刺激影院排片的這種方式是不行的。“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受眾,而面對不同的受眾有不同的方式來吸引他們。”紀錄片還是要讓觀眾更多的關注到,只有觀眾注意到了才有可能打動觀眾,讓觀眾震撼。

從早期備受好評的《周恩來外交風云》到如今票房近1700萬元的《旋風九日》,以及今年以6653萬元票房刷新中國電影紀錄片票房紀錄的《我們誕生在中國》,中國紀錄片電影的市場也正在慢慢被打開。

《周恩來外交風云》豆瓣評分為8.4分

正如《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導演蕭寒在影片宣傳活動期間所說的,“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讓紀錄片作為一個真正的電影類型,走進中國的電影市場,讓觀眾有更多的選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電影類型 紀錄片 復興時代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