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0 09:11:48
就在最近,袁隆平收獲另外一項重大成果——種出“海水稻”。相比我們已經熟知的超級稻,在概念上,海水稻顯然更神奇。
每經編輯 吳瞬
袁隆平又一次破了世界紀錄,這一次他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據南方日報報道,11月19日在廣東省梅州,已經年逾86歲的雜交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以及相關技術專家、測產驗收專家來到興寧,對華南雙季稻年畝產3000斤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進行測產驗收。
據介紹,現場實割測得晚稻平均畝產705.68公斤(干谷)。同樣該攻關模式,于今年7月20日在梅州經過專家組實割測得早稻平均畝產832.1公斤,加上本次實割產量,實現雙季超級稻年畝產1537.78公斤(3075斤),創(chuàng)雙季稻產量世界紀錄。
2015年,由于“兩優(yōu)0293”水稻在安徽遭遇減產絕收一事引發(fā)廣泛討論,為此袁隆平發(fā)表《請別再向超級稻潑臟水》一文,他在文中表示,超級稻研究事關國家榮譽和糧食安全,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絕不會退縮。
質量可媲美日本越光米
據了解,華南雙季稻項目自2015年啟動,由廣東省農業(yè)廳組織,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華南農業(yè)大學為技術支撐單位,興寧市農業(yè)局負責實施,目標是在3年內達到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00斤。
資料顯示,2015年雙季超級稻早造平均畝產703.9公斤,晚造測產畝均產量為759.7公斤,兩季總產量為1463.6公斤,距離目標還有36.4公斤的距離。而在今年7月,該項目早造達畝產832.1公斤(干谷),畝產增長驚人。
目前,雙季超級稻年畝產達1537.78公斤,創(chuàng)下雙季稻產量世界紀錄,而且這次驗收的項目是袁隆平科研團隊培育的超級稻在全國38個百畝示范片中唯一一個雙季稻科研攻關項目。
新的紀錄,不只是簡簡單單的產量的變化,它還有更為深刻的意義。
據南方農村報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認為,華南雙季超級稻的成功至少具有三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高產,目前國內普遍的水稻單產在450公斤左右,兩造也就900多公斤,但這次引進的新品種超優(yōu)1000,兩造達到1500多公斤,增產600多公斤;
二是在廣東這樣一個高溫多雨,多臺風的地區(qū)實現高產不容易,在全國也是第一次,具有借鑒和推廣的意義;
三是對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有重要意義,在耕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保單產首要的就是良田、良種和良法,這次試驗都具備了。
同時,測產驗收專家組進一步指出,該技術攻關模式是一項良種、良法和良機相結合的新型水稻全程機械化綠色超高產、超高效模式,能促進水稻大幅度增產增效增收,該技術攻關模式的應用對于提高目前水稻機械化栽培技術水平和促進超級稻超高產、高品質和高效益具有顯著的效果,具有推廣應用前景。
更為重要的是,袁隆平在現場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這是超級稻的第五代技術,此次項目成功,代表著中國水稻產量創(chuàng)下了一個新的世界紀錄。而且本次不僅產量有突破,這個品種的大米質量還可以與日本的越光米媲美。
什么是越光米?它是一種日本大米的商標及同種水稻的品種。越光米在日本廣為栽培、家喻戶曉,是高級大米的代表之一,越光米的口感香糯、柔軟且味道上佳,而價格也相對較高。
至于日本越光米的價格,看看下面這張圖就清楚了:
袁隆平正研究“海水稻”
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無論對業(yè)內還是業(yè)外,袁隆平的一舉一動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去年的安徽超級稻減產風波,更是將這位86歲的老人卷入了輿論漩渦。
在遭受質疑的那半年時間里,袁隆平多次強調,超級稻科研工作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著重要意義。袁隆平同時發(fā)文稱,目前全世界水稻種植面積在22億畝左右,平均單產為300公斤,即便在日本等一些農業(yè)科技較為發(fā)達的國家,平均單產也只有450公斤,“僅從這點就能看出,發(fā)展超級稻給中國的農業(yè)生產帶來多大優(yōu)勢。”
袁隆平還表示,超級稻在技術上仍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其對病蟲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抵抗性還不甚理想,“我理解社會對于我們農業(yè)科研的高期待,但農業(yè)科研和生產從來不能一蹴而就。超級稻的生長和改進周期很長,起碼需要三年五年時間,即便你晚上加個大夜班也無法那么快就解決問題。”
袁隆平以86歲的高齡,依然在為中國的水稻事業(yè)而奮戰(zhàn),他也一再表明,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絕不會退縮。
就在最近,袁隆平收獲另外一項重大成果——種出“海水稻”。相比我們已經熟知的超級稻,在概念上,海水稻顯然更神奇。
在11月1號日舉辦的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上,袁隆平介紹了正在探索種植的“海水稻”。據了解,青島市日前成立了“青島海水稻研發(fā)中心”,這是國內首個國家級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袁隆平擔任該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該中心計劃在3年時間內,實現海水稻種植畝產突破200公斤的目標。
袁隆平說,目前在青島的“海水稻”實驗仍在推進,未來期望能夠用更咸更堿的水灌溉。“全國有十幾億畝的鹽堿地沒種莊稼,還有幾千萬畝的灘涂,如果利用起來全國推廣一億畝海水稻,每畝300公斤,將增收300億公斤,相當于湖南省全年的水稻產量。”袁隆平認為,海水稻很有發(fā)展前途。
去年10月,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級稻試驗田內,袁隆平指著豐收的水稻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自己還有希望,還要發(fā)揮老驥伏櫪的精神,“現在我要在90歲前,拿下17噸(每公頃),越干越有勁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