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19 00:41:48
10月11日,一架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320型飛機在上海虹橋機場執(zhí)行航班起飛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另一架A330飛機準備穿越跑道,而此前塔臺并未提示。民航局初步判斷,這是一起因塔臺管制員指揮失誤造成跑道侵入的不安全事件。管制員這個群體由此引起廣泛關注,并暴露出了一定的生存窘境。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項義妹
◎每經實習記者 項義妹
“出了這個事情,可以讓更多的人來關注空管背后的一些東西,以及我們管制員這個群體,其實我們這個職業(yè)在背后付出的東西真的很多,比如遇上雷雨天氣很繁忙的時候,沒有人知道我們付出了什么,只有機組和我們自己知道。”在東部某機場從事進近管制的小云(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10月11日,一架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320型飛機在上海虹橋機場執(zhí)行航班起飛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另一架A330飛機準備穿越跑道,而此前塔臺并未提示。民航局調查組連夜對該事件進行了調查,初步判斷,該事件是一起因塔臺管制員指揮失誤造成跑道侵入的不安全事件。
一石激起千層浪,管制員這個平常不被人注意的群體因此引起熱議,并暴露出一定的生存窘境:超負荷工作、薪酬待遇水平較低以及人才流失等,這同時也折射出空管體系的發(fā)展未能跟上民航發(fā)展速度的問題。
空管建設未匹配民航發(fā)展
管制員按照其執(zhí)照類別主要分為:塔臺管制員、進近管制員、區(qū)域管制員。有業(yè)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簡單說塔臺管制就是負責機場所有飛機的指揮;進近管制負責把起飛的飛機引導到航路上,或把降落的飛機進行細排序并指揮飛機對準跑道;區(qū)域管制就是管制航路上的飛機,并對進港航班進行初排序。
小云是某機場一名一線進近管制員,2009年開始參加工作。她告訴記者,“指揮會讓人有成就感,特別是協(xié)助機組順利解決問題得到機組的肯定后,盡管我們是民航界背后默默無聞付出辛勞的一小部分群體。”
不過,她不得不面對的是,管制員這一職業(yè)的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極大。一架背負上百人生命的飛機能否安全順利起降,也許很多人只看到飛行員的辛苦,卻看不到管制員背后的努力。
隨著我國航空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有著“空中交警”之稱的民航管制員這個職業(yè)顯得越來越重要。然而,空管員的隊伍成長,遠未能與民航發(fā)展相匹配。
“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管制員都處于緊缺的狀態(tài),全國各地都在修建機場、修建新跑道,航空公司在買新飛機,航班量在不斷增長,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的空管人員。”小云表示。
航班量不斷增加,空管員卻沒有等比例增加,這意味著現(xiàn)有管制員需要指揮協(xié)調更多的飛機,管制員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在背負民航安全的壓力下,管制員在工作過程中必須精神高度集中,神經緊繃。因此,最近幾年,管制員在崗位上極度疲勞的事件不斷發(fā)生。
2013年9月9日,民航局空管局發(fā)布了《有關防范管制員疲勞的風險通告》,在通告中就疲勞的基礎生理學知識和國內外由疲勞誘導的空管系統(tǒng)不安全事件進行了介紹和梳理。疲勞問題作為重要隱患影響安全運行的觀念被提上了空管系統(tǒng)的管理日程。
據媒體報道,民航局2014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當時全國共有管制人員6000余名,數(shù)量上只是36000余名民航飛行員的六分之一。而航班量方面,以北京塔臺為例,幾年前宣傳首都機場日均航班量超過800,高峰時期超過1000,而上個月,北京日航班量只有兩天低于1700。
“作為一個進近管制員很可能同時和十幾個機組對話,通話量非常大,遇到復雜天氣的時候通話量就更大,可能是原來的兩倍甚至三倍。”小云告訴記者,管制員在崗位上可能連續(xù)工作兩小時沒時間喝水,一刻不能停。
管制員薪酬不夠高?
一方面空管員工作負荷、工作壓力普遍過大;另一方面,空管員的薪酬待遇卻不盡人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管制員的收入主要就是兩部分,即基本工資加小時費。小時費根據入職年限以及級別確定單小時薪酬,大概從30~60元不等,而業(yè)內一名飛行員小時費大概要200~500元。相比之下,管制員的薪酬待遇確實吸引力不大。
小云告訴記者,一線管制員工齡在5年以內的月薪在5000~8000元左右,6~8年的10000元左右,8年到11年的12000元左右。不過這一薪酬體系是有地區(qū)差異的,根據機場繁忙程度評估系數(shù),北上廣深等地的管制員待遇相對二、三線城市高一些,但是并不明顯。
“空管員的收入缺乏吸引力,確實影響了人員的招聘。過去,民航學院的學生畢業(yè)后首先選擇去空管工作,然后是去航空公司和機場,現(xiàn)在完全是倒過來的情況,一定程度造成人才青黃不接。”民航專家林智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我國培養(yǎng)空管員的院校有限,每年向空管系統(tǒng)輸送的專業(yè)人才一直不足。記者了解到,管制員培訓機制分科班出身和改專業(yè),進入單位后經過一段時間系統(tǒng)理論及模擬機培訓,然后分到各個崗位見習,最后通過各類管制執(zhí)照英語執(zhí)照到放單,放單后每年會有一次復訓考核??傮w來說,管制隊伍也是通過層層篩選,這期間約兩到三年。
“我個人覺得管制員這個群體應該是學歷比較高、綜合素質也是比較強,管制員對英語的要求比飛行員要求更高一點。”小云說。
面對工作壓力和收入待遇方面的問題,管制員辭職或者轉入其他壓力較低崗位的情況很常見,一線管制崗位因此更加缺乏人員,同時也導致了管制員的工作負荷更大。有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此陷入惡性循環(huán)。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