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18 18:34:42
令李安始料未及的是,在觀眾看來,這種“真實感”并未如他所想的那樣,在模糊了電影與現實的界限后,人們會沉浸其中。恰恰相反,很多觀眾感受到的是來自電影世界的侵略感,進而引發(fā)不適感,同時也失去了所謂的“電影的質感”。
每經編輯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白蕓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白蕓
近日,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在紐約電影節(jié)全球首映。令人意外的是,據10月16日新鮮出爐的爛番茄影評網顯示,該片新鮮度竟只有17%。
相較于外媒的“苛刻”,華人明顯要包容得多,豆瓣評分目前是8.0,但是評價依然兩極分化。
根據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講述了一個在伊戰(zhàn)中幸存的19歲美兵比利•林恩,意外成為大眾的“英雄”,被告知要在感恩節(jié)那天橄欖球賽中場休息時授勛,并與碧昂斯等明星同臺。
該片爭議最大之處是“120幀+4K+3D”的新技術,然而這也是李安最大的堅持:“我沒有信心,我只是有好奇心”。
技術逼迫情感?120幀新技術也陷“恐怖谷”?
一般而言,電影通常是24幀的。去年《霍比特人3》只是用了48幀,就已遭受眾多質疑。而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中,李安一口氣提到了120幀。這一新技術運用如此大膽,幾乎讓所有人不由自主地被技術本身所吸引。
然而對于李安的電影來講,技術從來都不是噱頭,而是基于內心表達所選擇的最佳表現方式。
據桃桃淘電影的專訪,李安曾說:“60幀我還隱隱約約覺得有這個東西,覺得還是在“看電影”。后來我看到別的實驗,到100格左右以后,跟眼睛就很像,就沒有這些東西”。
也就是說,李安使用120幀的初衷,在于讓觀眾在觀影時覺得自己不是在“看電影”,而是在“親眼見證事實”,即進入電影的二次元世界,打破電影與現實的界限。
然而令李安始料未及的是,在觀眾看來,這種“真實感”并未如他所想的那樣,在模糊了電影與現實的界限后,人們會沉浸其中。恰恰相反,很多觀眾感受到的是來自電影世界的侵略感,進而引發(fā)不適感,同時也失去了所謂的“電影的質感”。
這讓人不禁聯想到盛行一時的“恐怖谷理論”:虛擬角色與人越像,越能引發(fā)觀者的恐懼。當人們難以分辨虛擬和現實時,感覺到的不是沉浸,而是一種毛骨悚然的恐懼。
正如豆瓣網友所言:“入侵式的感官體驗自相矛盾地削弱了代入感,細節(jié)纖毫畢現反而剝奪了微妙表達的可能”。
清一色“爛番茄”,又是技術惹的禍?
對于李安的良苦用心,外媒也相當不買賬,評價之低令人愕然。截至16日下午3時,爛番茄影評網站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一共有6條評論,其中5條竟都清一色扔出了“爛番茄”,新鮮度低至瞠目結舌的17%。
截至10月16日下午三時,爛番茄影評網官網截圖,給出了“五爛一鮮”。
每經影視記者觀察發(fā)現,質疑者如Uproxx(文化資訊網站)的記者認為,“技術令畫面過于流暢清晰,看起來過于真實,反而顯得很假,我很高興李安能做此嘗試,但希望他以后能反對這項技術”。
唯一的一個好評來自indieWIRE(知名電影媒體),看起來也很不痛不癢,言語間似乎也不贊同新技術:“盡管披著魔幻的技術外衣,《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其實是一個在壓抑的情感中掙扎的內向男孩的戲劇故事”。
TheWrap(娛樂新聞網站)的記者則將槍口對準了電影的結構,他認為:“和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戰(zhàn)爭場景相比,比利在中場休息時站在樂隊背后時,似乎精神更為痛苦,這種表達產生了不平衡,并沒有成功突出戲劇性”。
今日,爛番茄指數有所回歸,達到44%,然而“七鮮九爛”的成績依然不如人意。
網友:“能讓你感動,本身就夠了”
在上映之前的訪談中,李安曾表示:“如果你們不喜歡這部電影,你們可以罵我,但是,你們不應該去罵3D或是120幀,技術是無辜的”。
但是從目前來看,人們對于技術的抗拒之強,也許要超出李安的預期。
然而,技術真的只能帶來反作用嗎?
其實單從預告片來看,《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已足夠動人。
“這感覺其實蠻怪的,有人來表揚你這輩子最慘的一天”。在這個“表揚”的日子里,身著軍裝的比利夾在喧鬧的明星間,踏著步伐走來,那樣格格不入,藍眸中的眼神令人心疼。
“比利,你的故事已經不再屬于你了,而是全美國人的故事了”。比利,竟然成為了自己的故事的局外人。
由此,挺難想象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會是一部失敗之作。這種情感更真實清晰地呈現在銀幕上,難道不會放大這種感動嗎?
有豆瓣網友稱:“畢竟,看電影是很私人的事情。能讓你感動,本身就足夠了”。
即使年過60,但對于電影,李安仍然有像孩子一樣不知滿足的好奇,永遠像初次觸電般懷有巨大的熱情,而沒有陷于疲軟、停滯或是厭倦。
“這是我的工作,我浸淫在里面的時候,里面的苦很多,可是有一種忘我的充實感,我一直沒有辦法割舍,一直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去那個地方。那是我的樂園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