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13 11:52:43
在今日舉行的“2016陸家嘴論壇”上,國家金融與發(fā)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發(fā)表演講時指出,貨幣政策基本上處于無所作為的狀態(tài),于是把政策壓在財政政策上,傳統(tǒng)著眼于需求調控的宏觀經濟政策目前都遇到了挑戰(zhàn)。美元和歐元區(qū)真實利率的水平,都降到了零以下,全球真實利率水平,在零左右徘徊。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沙斐
每經記者 沙斐
在今日舉行的“2016陸家嘴論壇”上,國家金融與發(fā)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發(fā)表演講時指出,貨幣政策基本上處于無所作為的狀態(tài),于是把政策壓在財政政策上,傳統(tǒng)著眼于需求調控的宏觀經濟政策目前都遇到了挑戰(zhàn)。
“今年4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報告,將今明兩年的預測都下調,好在對于中國經濟的預測保持比較穩(wěn)定,略有上升。這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報告的封面很明確的提到,世界經濟面對的是下降的需求、走低的預期。”李揚稱,5月份歐盟委員會對于歐盟地區(qū)的經濟增長也做了預測,同樣對原先的預測進行了下調,分別下調了0.1個百分點。在報告中指出,下調的原因在于全球經濟疲軟,六月歐洲的貿易伙伴增長減速。6月份世界銀行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把全球預測從1月份的2.9,調降至2.4,2017年從3.1調降至2.8。
能夠表現經濟狀況長期下滑的,比如說石油和大宗商品,這是兩個最主要投入品的價格走勢。比如說工業(yè)產出和物價,顯示的非常清楚是持續(xù)下滑的態(tài)勢。李揚將之歸納為,危機以來全球關于經濟預測是不斷下滑的,年初有一個預測,年末就會下調。所以,預測下滑成為了常態(tài)。也充分顯示出經濟狀況是很不好的。
李揚認為,如此之長、之全面的全球經濟增長下滑一定是有大的事情發(fā)生了變化,并指出第一個角度即是供給端。
“我們經常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供給端有三個因素變化使得經濟下行,一個是技術進步緩慢。”李揚稱,全世界各國政府都在鼓勵創(chuàng)新,說明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人口結構惡化,總的人口狀況是不好的,特別是人口的參與率下降,是世界各國的決策當局頭疼的事情。再一個就是過去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過的,真實利率水平落在負值區(qū)間。真實利率指的是除去投資均衡狀態(tài)下所能實現的增長。
“另外一面就是資本的收益率。當我們說真實利益水平落于負值區(qū)間的時候,就意味著真實的投資收益率是負的。”李揚表示,從需求這一面,各國都持續(xù)存在缺口,由于存在需求不足,實際增長率在較長時間低于預期。從增值這一面看,由于在需求面、供應面的狀況都不理想,傳統(tǒng)的政策也失去了效力。
李揚認為,貨幣政策基本上是無所作為的狀況,于是把政策壓在財政政策上。所以,傳統(tǒng)著眼于需求調控的宏觀經濟政策目前都遇到了挑戰(zhàn)。還有一個在過去主流經濟學分析經濟增長的時候很少遇到的就是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的長期惡化抑制了經濟的活力和增長的潛力。所以,下一步在各國政策調整當中,收入分配成為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如今一個國家接著一個國家為負,這在人類歷史上都沒有出現過。從2014年歐洲央行實行這個政策至今已經兩年多了。美元和歐元區(qū)真實利率的水平,都降到了零以下,全球真實利率水平,在零左右徘徊。”李揚指出,勞動生產率增長率下降,美國咨商會研究顯示,2016年人均GDP將下降0.2個百分點,更危險的是,美國生產效率可能出現30多年來的首次下滑。即便利率水平如此之低,全球經濟依然脆弱。美國尚且如此,全球其他國家可想而知。人口結構惡化顯示出人口的增長狀況,在最近這些年里已經開始下降了。
李揚注意到,雖然經濟全球化有所倒退(用全球的貿易增長率低于經濟增長率,可以看出全球化在倒退),但是金融的全球化還在升華。任何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突出,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
“現在全世界都非常艱難地在供給側、實體經濟層面進行改革。我們認為貨幣金融政策的協調尤為重要,其要點有六個。 ”
一是維護全球匯率穩(wěn)定。二是應當繼續(xù)推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治理結構改善。三是改善國際主權債務的重組體系,維護債務的可持續(xù)性?,F在都提不上減債的問題了,當務之急是維護債務的可持續(xù)性。四是研究監(jiān)督和管理跨境資本的流動。實體經濟不好,但金融非常之活躍,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平凡的、大規(guī)模的跨境流動,從而沖擊各國的宏觀經濟。五是完善全球的金融安全網。六是人民幣加入SDR,對金融體系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