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資本與產業(yè)互搏:始于高利貸倒在定增 誰傷了厚地稀土?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4-08 01:31:59

在諾德股份(2月22日更名,以下仍稱中科英華)與德昌厚地稀土礦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厚地稀土)原股東的交易紛爭中,資本介入后的厚地稀土也留下了高管內訌、技改失敗等詬病。這座被業(yè)內看好的稀土礦一時成為各方避之不及的“包袱”。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岳琦    

◎每經記者 岳琦 攝影報道

自被地質勘察部門發(fā)現以來,位于四川大涼山深處的大陸槽稀土礦3號礦體就開始一場“奇幻”的資本接力。在各路金融資本沉浮過后,這座四川輕稀土“主力礦山”逐漸凋敝,甚至已然滿目瘡痍。

在諾德股份(2月22日更名,以下仍稱中科英華)與德昌厚地稀土礦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厚地稀土)原股東的交易紛爭中,資本介入后的厚地稀土也留下了高管內訌、技改失敗等詬病。這座被業(yè)內看好的稀土礦一時成為各方避之不及的“包袱”。

而就在一個小山溝之隔的大陸槽稀土礦1號礦,盛和資源托管的漢鑫礦業(yè)卻是另一番景象。在厚地稀土最為坎坷的2014年,漢鑫礦業(yè)在資源稟賦不如厚地稀土的情況下,還實現凈利潤4558.66萬元。

“漢鑫礦業(yè)現在的工藝流程都還沒有厚地稀土當年先進。”曾一手參與厚地稀土選廠建設,如今在漢鑫礦業(yè)擔任技術骨干的郭晨(化名)不無惋惜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厚地稀土如果有一位“像樣的”老板,如今肯定比漢鑫礦業(yè)風光很多。

●厚地稀土沉?。菏加诿耖g借貸

我國稀土儲量世界第一,四川儲量位居全國第二。大陸槽稀土礦床是四川省地勘局109地質隊繼發(fā)現冕寧牦牛坪稀土礦床之后的“又一重要新發(fā)現”。目前,后者由四川江銅稀土開發(fā),而前者則分為1號和3號兩個礦體分別由漢鑫礦業(yè)和厚地稀土開發(fā)。

早在2010年,大陸槽稀土礦3號礦體就開始了資本之旅,其與資本的互動過程也堪稱中國金融資本的一幅成長圖譜。而引領這個稀土礦進入資本視野的是靠民間借貸起家的劉國輝。

據劉國輝透露,獲得大陸槽稀土礦3號礦體緣于早年間的民間借貸。該礦原股東因債務問題以債權換股權,將礦山控制權交到了劉國輝手上,其接手時礦山還“欠著一屁股債”。

為了化解債務危機,早日讓礦山產生效益,劉國輝開始與各路資本的接觸。2011年3月,劉國輝就對記者表示,其與助手曾被朋友赴美上市推銷原始股的“運作”忽悠,隨后他還回購了部分已售出的原始股。

“赴美上市”并不奏效,劉國輝開始接觸A股上市公司。他表示,當時廣晟有色(600259,SH)有意參與,但后來無果而終,最終在中間人的介紹下,與西藏發(fā)展(000752,SZ)正式牽手。有知情人士透露,僅中間人費用就高達2000萬元左右。

2011年,在西藏發(fā)展第一步參股經營策略下,厚地稀土正式成立。同時,西藏發(fā)展也為大陸槽稀土礦3號礦體投入了上億資金建設新生產線。在技改、環(huán)保、政策等風險因素下,厚地稀土的經營并不順利,但還能勉強保持盈利。

在西藏發(fā)展籌劃定增加碼厚地稀土的同時,劉國輝又經中間人介紹,結識了出價更高的中科英華。在更高的價碼和誘人的定增收購方案面前,劉國輝選擇了與西藏發(fā)展“分手”。

然而,劉國輝在這筆看似劃算的交易中上陷入僵局。有知情人士透露,中科英華收購厚地稀土過程中,其已經支付的大部分資金都用于支付給西藏發(fā)展的“分手費”,劉國輝并沒有拿到多少真金白銀。

隨著定增計劃泡湯,與中科英華的交易陷入紛爭,劉國輝不僅沒能獲得中科英華定增的股權,享受股權溢價收入,而且也沒法拿到后續(xù)交易資金。同時,厚地稀土經營也不佳。

●資本介入亂象:高管斗毆搶賬本

回顧大陸槽稀土礦3號礦體的資本之路,從民間借貸到海外上市,從西藏發(fā)展到中科英華,各路金融資本最終沒能改變厚地稀土債務纏身的困境。而從最近的一次資金介入細節(jié)來看,產業(yè)的凋敝似乎是偶然中的必然。

“一直未能正常生產經營。”這是厚地稀土各路資本離開時一致的“回響”。這座礦山為何凋敝至此?又為何不能“產融結合”走上更廣闊的空間?中科英華入主厚地稀土后的諸多細節(jié)或許能解答這些疑問。

2013年底,“作為交易保證條件”中科英華向厚地稀土派出高管和法人代表,隨后將其股權轉至自己名下。中科英華派出的孫萬章、李永生分別擔任厚地稀土董事長和財務總監(jiān)。中科英華董事長王為鋼也曾擔任厚地稀土董事。

2014年初,“名義上”由劉國輝派出的李志高擔任了厚地稀土總經理。劉國輝則表示,李志高由中科英華二股東方面派出。記者獲得的附有簽字的交接文件也顯示,接收方中科英華委托李志高、李永生代表其接收。

厚地稀土多位員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的高管團隊上任并接收厚地稀土資產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解聘大部分老員工,其中包括生產線熟練工人和技術骨干。隨后,厚地稀土聘請外地專家對生產線進行技改,但技改后始終未能生產出高品位的精礦。

更為戲劇的是,厚地稀土總經理李志高與財務總監(jiān)李永生長期內訌,矛盾日趨尖銳。到2015年底,曾擔任總經理和法人代表的李志高及其聘請的一位技術骨干都因拖欠工資起訴了厚地稀土。

記者獲取的一份情況說明材料顯示,2015年3月中旬,李永生安排公司會計將財務資料搬回會計家中,李志高得知后欲將資料搬回,隨后與會計家屬發(fā)生斗毆。經歷該事件的幾位厚地稀土員工向記者證實了上述說法。此事最終訴諸法庭,一度成為當地業(yè)內的談資。

此外,記者獲取的一份由厚地稀土上報中科英華的財務分析顯示,公司“技改后產品品位不能滿足四川稀土精礦市場的需求”,“公司內控管理存在很大潛在風險”,“重大合同未留下詢價、報價、談判、會簽的痕跡”。

在高管混亂的管理和內斗之下,厚地稀土也陷入巨額虧損。記者獲取的一份未最終定稿的審計資料顯示,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厚地稀土主營業(yè)務收入僅627萬元,凈利潤虧損9063萬元。這段時間正是中科英華入主厚地稀土的時期,上述高管內訌也發(fā)生在這期間。

●產業(yè)衰落探因:外部環(huán)境成“借口”

雖然厚地稀土已然敗落,深諳稀土采選的郭晨始終認為,大陸槽稀土礦3號礦體及其選廠仍然是稀土行業(yè)難得的“好料”,只是缺少一位認真而懂行的“大廚”。郭晨判斷,最多用5000萬元資金,厚地稀土的生產就能很快“起死回生”,與旁邊的漢鑫礦業(yè)媲美。

“在當時的市場環(huán)境下,稀土屬于搶手的資源類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被市場和機構看好,厚地稀土在當時屬于眾多機構爭相搶奪的優(yōu)良資產。”在回應上證所“為何在協議未完全生效情況下,先后預付1億元和2.5億元定金的合理性”時,中科英華就將厚地稀土捧上“神壇”。

在西藏發(fā)展和中科英華意欲“拋棄”厚地稀土時,兩家公司給出的理由“采礦權有效期”、“市場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技改的不確定性”等3大問題如出一轍。

厚地稀土旗下的采礦權是全國不到一百張稀土采礦權之一,而稀土采礦權幾乎已經停止新增,其稀缺性十分明顯。在中科英華入主厚地稀土后,因債務糾紛采礦權被查封凍結。同時,作為礦山的核心權證,該采礦權將在今年10月30日到期,而且需在今年3月通過年審。

中科英華把采礦權問題作為終止收購的理由,劉國輝對此頗為不滿。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采礦權被查封凍結是中科英華的責任,礦權到期之后沒有問題都會正常延期,這是礦業(yè)常識。德昌縣政府方面也表示,只要能解決拖欠工資問題,組織礦山生產,礦權年審也不存在問題。

此外,“稀土行業(yè)在2015年度已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也讓中科英華認為,厚地稀土已經不比當年,不能再為公司創(chuàng)造預期收益。記者從德昌縣稀土業(yè)內獲悉,四川稀土精礦市場價格在2013~2015年分別為4萬元/噸、2.35萬元/噸和1.45萬元/噸。而在更早的2011年,價格高達10萬元/噸。

“市場價格雖然在不斷下跌,但并不意味著稀土采選企業(yè)不賺錢。”郭晨對記者表示,稀土采選的成本并不高,大約在4500元/噸左右,加上各類稅費成本最高也就8000元/噸,不論是幾年前還是現在,利潤空間都十分可觀。

當成為上市公司的“包袱”,厚地稀土被以各種原因“嫌棄”。德昌縣當地一位業(yè)內人士無奈的評價,稀土10萬元/噸的時候追捧不及,2萬元/噸的時候就如此嫌棄,這是一個大上市公司的投資邏輯嗎?

德昌縣政府稀土辦公室一位官員也持相同觀點,該官員對記者表示,德昌縣稀土精礦只要品位好,都是供不應求的,價格雖然跌了,但成本始終變化不大。稀土精礦價格不可能再向下了,而未來有很大上漲空間。

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張偉也表示,最近半年來,稀土價格已經處在底部整理,整個市場維持低水平的供需平衡,“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未來供需會逐步好轉,上游資源還將是稀缺優(yōu)質的。

●稀土凋敝悖論:一溝之隔“兩重天”

大陸槽稀土礦具備礦粒粗大、組分單一、雜質少、易冶煉等優(yōu)點,稀土品質居全國首位。而同屬大陸槽稀土礦的1號礦體和3號礦體只隔著一條小山溝,但兩家開發(fā)企業(yè)卻是“一溝之隔兩重天”。

中科英華2014年底披露,大陸槽稀土礦3號礦體評定的礦產資源儲量為:保有(111b)礦石量203.8萬噸,REO51297噸;(122b)礦石量363.9萬噸,REO93485噸;(333)礦石量57.7萬噸,REO10342噸;伴生(333)鉛10692 噸 ,SrSO41270063 噸 ,BaSO4271949噸以及CaF2593993噸。

除此之外,中科英華再未正式披露詳細的地勘數據,漢鑫礦業(yè)的地勘數據也沒有經盛和稀土或官方公開發(fā)布過。

在兩家企業(yè)都擔任過技術骨干的郭晨表示,兩家礦山資源量差別并不大,但厚地稀土這邊原礦品位、風化程度都比漢鑫礦業(yè)好一些,而且厚地稀土的原礦“中稀土含量很高,更受市場歡迎”。

在資源稟賦差異不大,甚至厚地稀土略占優(yōu)勢的情況下,兩家企業(yè)的狀況卻完全不同。

盛和稀土歷年年報顯示,漢鑫礦業(yè)2013年實現營業(yè)總收入約0.98億元,實現凈利潤2675萬元;2014年是其從技改過渡到生產的關鍵之年,當年不到半年的生產期,公司實現營業(yè)總收入約1.3億元,實現凈利潤4558.66萬元。在2015年稀土價格大跌之下,其營收仍達1.287億元,凈利潤近2000萬元。

中科英華入主厚地稀土后,要求將所有老員工辭退,而其中大部分技術人員都被漢鑫礦業(yè)高薪聘走,郭晨就是其中之一。進入漢鑫礦業(yè)后,郭晨作為技術骨干參與了選廠3分廠建設。在該分廠建設和生產中,大部分技術人員也都來自厚地稀土。

郭晨表示,漢鑫礦業(yè)的3分廠幾乎就是按照厚地稀土當年的工藝流程建設,但受客觀條件限制,沒有完全實現厚地稀土的工藝流程。2014年,3分廠建成后,不到半年時間就生產了約7000噸高品位稀土精礦。2015年,該廠生產了9個月時間產出約1萬噸精礦,成為漢鑫礦業(yè)的絕對主力選廠。

從盛和資源披露來看,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底,漢鑫礦業(yè)采礦廠進行技改,達到日處理稀土原礦和尾礦2500噸以上,稀土選礦回收率在60%~70%,2015年精礦品位均穩(wěn)定在65%以上。與此同時,厚地稀土在中科英華的主導下“全盤否定”了此前的技術工藝,而技改后只生產了700多噸品位不足50%的精礦。

在郭晨看來,如果將厚地稀土的凋敝“歸罪”于市場環(huán)境和技改問題,漢鑫礦業(yè)的繁盛則給出了相反的解釋。

對于厚地稀土高管內訌、管理混亂及與漢鑫礦業(yè)經營差距等問題,4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中科英華方面發(fā)去詳細采訪提綱,但截至發(fā)稿未收到回復。

(中科英華2月22日更名為諾德股份,為不影響表達的連貫性,本文仍稱中科英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厚地稀土民間借貸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