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公告速遞

每經網首頁 > 公告速遞 > 正文

益佰制藥溢價56倍購微利資產 盈利預測“放衛(wèi)星”

2013-06-19 01:26:1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智 曾劍    

每經記者 李智 曾劍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絕大多數公司在擴張過程中都謹小慎微,偶有財大氣粗者,往往能輕易吸引各方目光。而當益佰制藥(600594,收盤價31.39元)宣布豪擲5億元,收購凈資產僅為888萬元,去年盈利剛剛跨過400萬門檻的貴州百祥制藥之時,引來的不僅僅是吸引目光那么簡單,更多的是對56倍溢價收購背后的疑惑。針對種種風險,益佰制藥為何要執(zhí)意收購目前業(yè)績不佳的百祥制藥?

高溢價收購并非首次

今年三月,益佰制藥就擬通過全資子公司貴州苗醫(yī)藥實業(yè),收購宏海控股持有貴州百祥制藥100%股權。由于當時僅是收購意向,百祥制藥的財務狀況、收購價格等關鍵信息均未披露。不過從益佰制藥將誠意金2.5億元一次性交付給雙方共同指定的銀行賬戶來看,已顯現其對百祥制藥的勢在必得。

由于誠意金高達2.5億元,當時很多業(yè)內人士就猜測,這一筆收購涉及金額可能不菲。果然,6月14日晚間公告顯示,益佰制藥以5億元收購貴州百祥制藥全部股權。這一價格是基于評估機構對百祥制藥股東全部權益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價值50757.75萬元所確定,該評估結果較百祥制藥賬面凈資產888.49萬元,增值49869.26萬元,增值率高達5612.81%,即56倍。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雖然在醫(yī)藥市場上“高溢價”收購的案例比比皆是,但益佰制藥此番56倍溢價收購仍然可以“傲視群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了部分近年頗受關注的藥企收購案例。2010年~2011年,紅日藥業(yè)分兩次收購康仁堂63.75%股權,交易價格較凈資產溢價分別達5.65倍及6.99倍;2011年,上海醫(yī)藥出資35.69億元收購ChinaHealthSystemLtd.(CHS)100%股權,溢價2.7倍;同年,太安堂以1.36億元收購杉原投資100%股權,溢價5.56倍;2012年,舒泰神耗資4500萬元收購正處于研發(fā)階段的諾維康醫(yī)藥科技,溢價26倍;同年,仁和藥業(yè)出資2.88億元收購了樟樹制藥及藥都藥業(yè)100%股權,溢價分別為約1.8倍和1.4倍;今年1月,華潤三九宣布以5.83億元收購天和藥業(yè),溢價1.36倍;今年5月,為進軍中藥飲片的香雪制藥擬以4.48億元收購滬譙藥業(yè)70%股權,溢價則超過5倍。

事實上,益佰制藥此前也曾因高溢價收購醫(yī)藥企業(yè)引發(fā)市場關注。2012年6月,公司全資子公司益佰投資以5600萬元的轉讓總價款,受讓青島愛德和愛德生物持有的愛德藥業(yè)合計80%股權,收購溢價達24倍。

百祥制藥業(yè)績平平

對這樁溢價56倍的收購,益佰制藥在收購公告中稱,百祥制藥主要產品為腫瘤類藥物、婦科類藥物、男科類藥物、乳腺疾病類藥物,能夠擴大公司的藥品銷售領域和豐富現有產品線;利用公司在基層醫(yī)療市場的營銷網絡基礎及品牌優(yōu)勢,依托婦炎消膠囊在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獨家品種的優(yōu)勢,快速挺近基藥大市場。

另外,百祥制藥主要產品20多個,其中9個國家醫(yī)保產品,1個國家基藥產品;獨家產品4個,獨家劑型3個。

從上述介紹來看,百祥制藥確實有頗多亮點,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卻注意到,最能直觀反映公司情況的業(yè)績數據,卻和想象中有明顯差異。2009年至2012年四年間,百祥制藥分別實現營收4250.35萬元、6871.54萬元、1億元、1.81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612.2萬元、-2555.32萬元、92.69萬元、401.62萬元。

雖然百祥制藥營業(yè)收入穩(wěn)步上揚,其盈利能力卻相對滯后。如果從過去四年總體經營數據看來,百祥制藥還處于整體虧損的狀態(tài)。特別是在今年1至3月,百祥制藥營業(yè)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3164.31萬元和124.90萬元,與過去相比,依舊沒有太大起色。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益佰制藥愿意掏出5億元用于收購,不禁令各方擔憂這起溢價56倍收購行為所蘊含的風險。

暴增的盈利預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評估機構出具的《百祥制藥收益法評估匯總表》中,百祥制藥的美好未來被描述為:從2013年至2018年六年間,凈利潤將從3391.31萬元,一路飆升至8852.1萬元。

事實上,百祥制藥今年1~3月凈利潤僅為124.9萬元,和全年3391.31萬元預測值存在巨大差異,這無疑讓人對業(yè)績預測的準確性心生憂慮。

帶著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益佰制藥進行了溝通,對于百祥制藥目前盈利情況與預測值之間的差異,公司證代曾憲體表示這個問題目前不好回答。他表示,益佰制藥收購公司一般看重其產品競爭性,雖然因為各種原因,有些企業(yè)可能歷史盈利能力不是很好,但百祥制藥有幾個獨家產品,和公司核心競爭力有契合度。同時他指出,現在(新藥)審批比較難,且有競爭力的產品更少,企業(yè)如果自己研發(fā),不僅需要時間,也面臨失敗風險,而現有的產品競爭力是看得到的。

那么,評估機構究竟是基于怎樣的信心,預測公司從今年開始業(yè)績出現爆發(fā)式增長呢?實際上,評估機構僅表示百祥制藥近幾年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從企業(yè)性質、投資計劃和發(fā)展規(guī)劃來看,將于2012年開始進行擴產改造,主要為在南明區(qū)龍洞堡食品輕工業(yè)園內建設年產7億粒婦炎消膠囊和5億粒巖鹿乳康片的全套分裝和包裝設備設施生產線,計劃建設工期為24個月,即2012年8月開工,2014年6月竣工。

如評估機構所說,百祥制藥業(yè)績增長的一大因素在于正在進行的擴產改造,那么這部分在建項目的資金又由誰來負擔呢?曾憲體對此的回應是“新股東承擔”。也就是說,益佰制藥除了花5億元收購百祥制藥外,還有可能需要為在建項目掏出另一筆錢,只有這些項目順利建成,才能達到評估機構所預測的盈利水平。

另外,在不少重大收購當中,資產出售方都會作出相關業(yè)績承諾,如果沒有達到則給予補償,但是在這次收購中,并沒有類似條款出現。益佰制藥表示,此次是收購并不是重大資產重組,交易方沒有業(yè)績承諾的義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李智曾劍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絕大多數公司在擴張過程中都謹小慎微,偶有財大氣粗者,往往能輕易吸引各方目光。而當益佰制藥(600594,收盤價31.39元)宣布豪擲5億元,收購凈資產僅為888萬元,去年盈利剛剛跨過400萬門檻的貴州百祥制藥之時,引來的不僅僅是吸引目光那么簡單,更多的是對56倍溢價收購背后的疑惑。針對種種風險,益佰制藥為何要執(zhí)意收購目前業(yè)績不佳的百祥制藥? 高溢價收購并非首次 今年三月,益佰制藥就擬通過全資子公司貴州苗醫(yī)藥實業(yè),收購宏??毓沙钟匈F州百祥制藥100%股權。由于當時僅是收購意向,百祥制藥的財務狀況、收購價格等關鍵信息均未披露。不過從益佰制藥將誠意金2.5億元一次性交付給雙方共同指定的銀行賬戶來看,已顯現其對百祥制藥的勢在必得。 由于誠意金高達2.5億元,當時很多業(yè)內人士就猜測,這一筆收購涉及金額可能不菲。果然,6月14日晚間公告顯示,益佰制藥以5億元收購貴州百祥制藥全部股權。這一價格是基于評估機構對百祥制藥股東全部權益(截至2012年12月31日)價值50757.75萬元所確定,該評估結果較百祥制藥賬面凈資產888.49萬元,增值49869.26萬元,增值率高達5612.81%,即56倍。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雖然在醫(yī)藥市場上“高溢價”收購的案例比比皆是,但益佰制藥此番56倍溢價收購仍然可以“傲視群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了部分近年頗受關注的藥企收購案例。2010年~2011年,紅日藥業(yè)分兩次收購康仁堂63.75%股權,交易價格較凈資產溢價分別達5.65倍及6.99倍;2011年,上海醫(yī)藥出資35.69億元收購ChinaHealthSystemLtd.(CHS)100%股權,溢價2.7倍;同年,太安堂以1.36億元收購杉原投資100%股權,溢價5.56倍;2012年,舒泰神耗資4500萬元收購正處于研發(fā)階段的諾維康醫(yī)藥科技,溢價26倍;同年,仁和藥業(yè)出資2.88億元收購了樟樹制藥及藥都藥業(yè)100%股權,溢價分別為約1.8倍和1.4倍;今年1月,華潤三九宣布以5.83億元收購天和藥業(yè),溢價1.36倍;今年5月,為進軍中藥飲片的香雪制藥擬以4.48億元收購滬譙藥業(yè)70%股權,溢價則超過5倍。 事實上,益佰制藥此前也曾因高溢價收購醫(yī)藥企業(yè)引發(fā)市場關注。2012年6月,公司全資子公司益佰投資以5600萬元的轉讓總價款,受讓青島愛德和愛德生物持有的愛德藥業(yè)合計80%股權,收購溢價達24倍。 百祥制藥業(yè)績平平 對這樁溢價56倍的收購,益佰制藥在收購公告中稱,百祥制藥主要產品為腫瘤類藥物、婦科類藥物、男科類藥物、乳腺疾病類藥物,能夠擴大公司的藥品銷售領域和豐富現有產品線;利用公司在基層醫(yī)療市場的營銷網絡基礎及品牌優(yōu)勢,依托婦炎消膠囊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獨家品種的優(yōu)勢,快速挺近基藥大市場。 另外,百祥制藥主要產品20多個,其中9個國家醫(yī)保產品,1個國家基藥產品;獨家產品4個,獨家劑型3個。 從上述介紹來看,百祥制藥確實有頗多亮點,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卻注意到,最能直觀反映公司情況的業(yè)績數據,卻和想象中有明顯差異。2009年至2012年四年間,百祥制藥分別實現營收4250.35萬元、6871.54萬元、1億元、1.81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612.2萬元、-2555.32萬元、92.69萬元、401.62萬元。 雖然百祥制藥營業(yè)收入穩(wěn)步上揚,其盈利能力卻相對滯后。如果從過去四年總體經營數據看來,百祥制藥還處于整體虧損的狀態(tài)。特別是在今年1至3月,百祥制藥營業(yè)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3164.31萬元和124.90萬元,與過去相比,依舊沒有太大起色。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益佰制藥愿意掏出5億元用于收購,不禁令各方擔憂這起溢價56倍收購行為所蘊含的風險。 暴增的盈利預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評估機構出具的《百祥制藥收益法評估匯總表》中,百祥制藥的美好未來被描述為:從2013年至2018年六年間,凈利潤將從3391.31萬元,一路飆升至8852.1萬元。 事實上,百祥制藥今年1~3月凈利潤僅為124.9萬元,和全年3391.31萬元預測值存在巨大差異,這無疑讓人對業(yè)績預測的準確性心生憂慮。 帶著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益佰制藥進行了溝通,對于百祥制藥目前盈利情況與預測值之間的差異,公司證代曾憲體表示這個問題目前不好回答。他表示,益佰制藥收購公司一般看重其產品競爭性,雖然因為各種原因,有些企業(yè)可能歷史盈利能力不是很好,但百祥制藥有幾個獨家產品,和公司核心競爭力有契合度。同時他指出,現在(新藥)審批比較難,且有競爭力的產品更少,企業(yè)如果自己研發(fā),不僅需要時間,也面臨失敗風險,而現有的產品競爭力是看得到的。 那么,評估機構究竟是基于怎樣的信心,預測公司從今年開始業(yè)績出現爆發(fā)式增長呢?實際上,評估機構僅表示百祥制藥近幾年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從企業(yè)性質、投資計劃和發(fā)展規(guī)劃來看,將于2012年開始進行擴產改造,主要為在南明區(qū)龍洞堡食品輕工業(yè)園內建設年產7億粒婦炎消膠囊和5億粒巖鹿乳康片的全套分裝和包裝設備設施生產線,計劃建設工期為24個月,即2012年8月開工,2014年6月竣工。 如評估機構所說,百祥制藥業(yè)績增長的一大因素在于正在進行的擴產改造,那么這部分在建項目的資金又由誰來負擔呢?曾憲體對此的回應是“新股東承擔”。也就是說,益佰制藥除了花5億元收購百祥制藥外,還有可能需要為在建項目掏出另一筆錢,只有這些項目順利建成,才能達到評估機構所預測的盈利水平。 另外,在不少重大收購當中,資產出售方都會作出相關業(yè)績承諾,如果沒有達到則給予補償,但是在這次收購中,并沒有類似條款出現。益佰制藥表示,此次是收購并不是重大資產重組,交易方沒有業(yè)績承諾的義務。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