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8 00:59:36
新航與維珍大西洋航空仍將繼續(xù)保持雙方在航班代碼共享、常旅客分享計劃及貴賓休息室互惠等方面的商業(yè)合作。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戴榆 發(fā)自上海
每經記者 戴榆 發(fā)自上海
昨日(12月17日),新加坡航空公司(以下簡稱新航)公開表示稱,已與美國達美航空 (DeltaAirLines)達成協議,向其出售所持有的維珍大西洋航空49%的股份,售價為3.6億美元。對于轉讓原因,新航方面表示,投資回報不盡如人意,而合作方最初的想法也沒有實現。
對此,有航空業(yè)研究員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當前航空業(yè)景氣低迷的狀況下,國際航空公司之間的兼并重組將成為趨勢。
新航稱投資表現不及預期
“新加坡航空公司已與達美航空達成協議,出售其所持有的維珍大西洋航空49%的股份”,新航表示,“根據協議,達美航空將以現金支付3.6億美元交易資金。”
對于轉讓原因,新航解釋稱,該公司對戰(zhàn)略選擇的股權進行一段時間的評估之后,認為該筆投資的表現不及預期,合作各方最初希望達到的協同效應也沒有實現。
資料顯示,維珍大西洋航空成立于1984年,系英國維珍集團(VirginGroup)的附屬公司之一,主要提供來往英國的洲際長途航空服務業(yè)務。新航于2000年3月收購維珍大西洋航空49%的股份,其余51%股權由維珍集團持有。
“航空業(yè)景氣低迷,維珍大西洋航空業(yè)績不佳是新航出讓的主要原因。當前歐美市場需求萎靡、航油價格高企,新航出售維珍大西洋,既可以剝離不佳資產,又可以從中獲取現金用于對亞太地區(qū)市場的投入。”中投顧問交通行業(yè)研究員蔡建明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若達美航空接手維珍大西洋,將有利于(提升)達美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增加其在歐洲市場的業(yè)務量。”
不過新航也表示,上述交易仍需通過歐洲及美國監(jiān)管部門批準。如果審批順利,預計整個交易將在2013年第四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所帶來的收益將體現在新加坡航空公司的賬目上。
新航方面還稱,股權轉讓完成之后,新航與維珍大西洋航空仍將繼續(xù)保持雙方在航班代碼共享、常旅客分享計劃及貴賓休息室互惠等方面的商業(yè)合作。
航空公司頻現兼并重組
事實上,遠在北美的美國航空公司近期也醞釀著其重組計劃。美國航空不久前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公司已與APA(聯合飛行員協會)就新的集體勞工協議達成一致,為實現重組進一步掃清了障礙。
據《洛杉磯時報》此前報道,美國航空公司和全美航空公司正醞釀并購一事。某接近美國航空人士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雙方正在就相關并購事項進行磋商,最快于明年1月會有消息公布。但該人士指出,美航至今都未對并購一事做出公開回應,因此該事項仍有諸多不確定性。
“在當前航空業(yè)景氣低迷的狀況下,國際航空公司之間兼并重組將成為趨勢”,蔡建明認為,“一方面,需求下滑、航油上漲,加大了部分航空公司的運營壓力,業(yè)績水平也大幅下滑,促使其出售部分不佳資產、非主要市場業(yè)務;另一方面,有實力的航空公司,可以通過收購、控股實現快速擴張以及市場的占領。”
10月23日,海航集團宣布收購法國GoFast集團旗下的藍鷹航空48%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并宣布在繼續(xù)拓展法國至北非、西非等地的非洲航線的基礎之上,計劃引進A330寬體客機開通巴黎至北京等地的航線。
除藍鷹航空外,海航集團與中非基金等共同投資的加納AWA航空(AfricaWorldAirlines)已于9月21日在加納阿克拉成功首航,未來將著力打造西非航空樞紐。
不過,上述航空業(yè)研究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受經濟持續(xù)低迷影響,國內航空公司除海航之外表現都相對平靜。
“目前國內一些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線都沒怎么實現盈利,部分甚至是虧損的”,該研究員告訴記者,“無論是資金還是經營管理國際航線的經驗上,國內航空公司實力都不是很強,如果與自己的航線結構不能實現互相彌補,很難運營好。因此幾大航空公司都不敢貿然走出去。”
不過也有行業(yè)研究員認為,國內航空公司均制定了相應的國際化戰(zhàn)略,也對國際航線的拓展采取積極的動作。但我國航空公司仍以國內市場為主,國際化步伐仍處于航線航班的開拓。國際間兼并重組的舉措相對較少,即使有,也將以亞洲地區(qū)為主。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m.ship-bio.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