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全部

每經網(wǎng)首頁 > 全部 > 正文

當下與2008年最大的不同

上海證券報 2012-08-06 10:45:04

當前中國經濟下行與2008年期間有何不同?中國長期賴以高增長的宏觀格局到底出現(xiàn)了怎樣的實質性變化?這兩輪經濟下行的主導因素有著本質的不同。如果說2008年中國經濟主要是受需求沖擊(外需)的話,那么此輪下行則更主要是受到了供給沖擊。

張茉楠

當前中國經濟下行與2008年期間有何不同?中國長期賴以高增長的宏觀格局到底出現(xiàn)了怎樣的實質性變化?深入分析比較,筆者發(fā)現(xiàn),這兩輪經濟下行的主導因素有著本質的不同。如果說2008年中國經濟主要是受需求沖擊(外需)的話,那么此輪下行則更主要是受到了供給沖擊。

與2008年至2009年相比,本輪下行周期的幅度和速度都相對緩和。2008年雷曼倒閉后,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劇烈動蕩,我國經濟增長勢頭急速下行,GDP季度環(huán)比折年率從2008年二季度的10.3%急滑到四季度的4.0%。本輪下行速度則相對緩和、幅度相對較小,盡管同比創(chuàng)下近三年來最低單季增幅7.6%的水平,但GDP季度環(huán)比折年率從2010年三季度的10.1%下行到2012年二季度的6.3%,未及上一輪下降幅度之大。

今年以來,在內外需求萎縮、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疊加作用下,中國經濟面臨著金融危機以來第二次增長威脅:“投資、消費、出口”同步回落,供給端與需求端同步趨緊。企業(yè)利潤率、財政收入、工業(yè)生產、出口訂單、PPI指數(shù)全面下滑。經濟增速加速下滑,考驗的是政府對于經濟減緩的容忍度。“保增長”目標的優(yōu)先級再次提升,說明決策層對增長憂慮加大,也在用新一輪政策刺激極力抵抗經濟增長下行。

然而,事實上,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正在“換擋”。潛在增長率是一國(或地區(qū))在各種資源得到最優(yōu)和充分配置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最大經濟增長率,而決定經濟潛在增長率的基礎性因素,包括內生、外生,需求、供給(資本、勞動力、技術)都將發(fā)生重大變化。盡管變化的過程是平滑的、緩慢的,但從趨勢上講已趨近拐點。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更依賴于要素的增長,要素紅利是中國高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中國位居世界第一的人口規(guī)模和生產性較高的人口結構,不僅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也為高積累率和巨大的資本投入創(chuàng)造了條件。長期以來,在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和存在顯著的二元結構特征,農業(yè)部門邊際生產率明顯低于工業(yè)的條件下,由于較為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供給和廉價的勞動力,企業(yè)得以克服資本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的作用,以低廉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獲得優(yōu)勢,農村地區(qū)大量剩余勞動力走向發(fā)達地區(qū),勞動力資源豐富和成本優(yōu)勢已使我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

但眼下勞動力、資本以及全要素生產率組合正在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勞動力轉移趨勢在減緩,這使勞動力增長貢獻率下降,再加上“周期性和結構性”產能過剩的疊加,最終使這部分產能變成沉沒資本而無法發(fā)揮增長能力,難以形成有效供給。

此外,中國資本形成效率也在持續(xù)降低。這些年投資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06年占50.9%,2010年上升到69.3%;資本形成率2006年為41.8%,2010年上升到48.6%;投資增長速度,“十一五”期間年均實際增長21.9%,遠高于GDP年均11.2%的增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2006年為43.9%,2010年達到54.0%。

據(jù)世行的測算,30多年來中國年均9.8%的增長率,除了有兩至四個百分點是全要素生產率貢獻外,其余六至八個百分點的增長率幾乎都是來自于投資的貢獻。無疑,在外需不振、消費乏力的情況下,投資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中國目前正處于工業(yè)化中期,高投資率有其合理性,但問題在于投資結構與投資效率較差。如果以ICOR(增量資本產出率=投資增加量/生產總值增加量)來衡量,我國投資效率還是比較低的。盡管投入的資本越來越大,但資本產出效率和投資效率卻越來越低。

還有,全球化資源配置的效率也在降低。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嚴重打擊了發(fā)達國家的支出能力,致使由發(fā)達經濟體主導的全球總需求明顯下降,出現(xiàn)了需求不足和供給過剩的結構性沖突。在全球外部不平衡逆轉、全球分工體系格局日趨穩(wěn)定、國際市場容量被壓縮,以及逆周期的貿易政策盛行等因素影響下,未來出口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和主要源泉難以維持,并將步入遞減區(qū)域。這意味著外需放緩趨勢的中長期化。2000至2007年,中國出口經歷了年均23%的高速增長,對GDP增長的年均貢獻約3個百分點,這樣的故事未來很可能無法復制。

認識到當前經濟下行的實質,明了面對由“超高增長”到“次高增長”,甚至是“中速增長”的長期拐點,是任何逆周期的調控和刺激性政策都改變不了的趨勢,就能找到真正保持經濟健康發(fā)展的藥方。順應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加快市場化改革,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視中長期供給條件改善方面,加快要素結構升級,通過人力資本提升、技術提升以及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才是著眼于當前,又惠及長遠的治本之策。

(作者系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