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jīng)網(wǎng) 2012-05-14 22:55:36
廖笛杉 每經(jīng)記者 劉興斌 發(fā)自深圳
踏入3月,香港市場上“民企洗倉潮”愈演愈烈,“渾水”、“匿名”等研究機構接連發(fā)表報告,令愈來愈多投資者,將焦點移至在港上市的民企,部署未來幾個月大肆沽空。
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有限公司(388.HK)上周末宣布修訂認可賣空指定證券的資格準則。該舉措收緊了可以列入沽空名單的資格,包括提高市值和成交量的門檻。
港交所10日宣布,由今年7月起,可列入沽空名單的股份,市值要求由10億元增加至30億元,交易流通速度(turnover velocity,即過去12個月成交總額與市值的比率)要求由40%提高至50%。
按照新準則,假若今年4月交易所進行最近一次季度檢討時已采納新的賣空資格準則,現(xiàn)時646只認可賣空指定證券中會有82只不符合賣空資格。
雖然正值市場對民企信心陷入低谷之際,但港交所稱,作出有關修訂是有見過去十年香港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已增加約三倍,交易流通速度亦由約40% 增至逾50%。
有港媒援引市場人士意見,認為港交所此舉可收窄上述研究機構計劃攻擊的范圍,減少藉機興波作浪的機會。
據(jù)港交所公告,新的賣空資格規(guī)則已獲證券及期貨事務監(jiān)察委員會批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