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揚:調高個稅起征點對富人更有利嗎?
2011-01-06 02:29:45
晏揚
對于提高個稅起征點,確實有專家表示反對,但只要稍加辨別即可知,持反對意見者以財政部的專家為主。比如,之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如果其他條件不改變而只提高起征點,“將是很壞的結果”,因為除農民不繳個稅外,70%的工薪階層也不繳個稅;再比如,這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中國2000元以下的月收入者占90%,提高個稅起征點只對10%的少數(shù)人有利。
我有點疑問,財政科學研究所的專家的“高見”是代表個人,還是代表財政部?這且不論,更重要的是,呼吁提高個稅起征點的專家學者更多,專家學者之外還有很多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還有無數(shù)普通民眾,難道這么多人的意見加起來還抵不過那一兩個專家的意見?個稅改革應該聽取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還是聽從極少數(shù)“半官半學”的專家的意見?
90%的工薪階層不繳個稅,即90%的工薪階層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下,我很懷疑這個數(shù)字的準確性。就算這個數(shù)字是準確的,但對一個月收入2500元的城市工薪階層來說,每月租房就要用掉一小半的收入(更不要說還房貸),剩下的1000多元,既要養(yǎng)老又要養(yǎng)小還要養(yǎng)自己,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恨不得一塊錢掰成兩半花,對于這樣的人群,在財政收入已達8萬億元的背景下,為什么還要向他們征收個稅呢?
確實,提高個稅起征點,富人少繳的個稅將高于窮人,窮人少繳了100元個稅,富人可能少繳了500元。但是,少數(shù)專家學者不會不知道“邊際效用”這個詞吧?同樣一塊面包,對于一個很餓的人和一個不餓的人的意義是截然不同的。同樣的道理,100元對于一個窮人的實際意義,可能遠高于500元對于一個富人的意義。實際上,如果將個稅起征點提高至5000元,那么月薪為5000元的納稅人每月少繳個稅175元,受惠3.5%;而月薪為10萬元的納稅人每月少繳個稅1050元,受惠1.05%。從絕對值上看,富人少繳的個稅較多,但從相對值上看,中低收入階層受惠程度(比例)更大。況且,我們還可在提高個稅起征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稅率,讓富人受惠更少,讓窮人受惠更多。
降低個稅,最簡單、最直接、最見效的辦法就是提高個稅起征點,而其他一些措施,比如推進合并應稅所得項目、調整稅率級次、規(guī)范稅收優(yōu)惠、改善征管條件等都只能是輔助措施。舍棄提高起征點這個根本,光在輔助措施上做文章,做不出多少花樣來。所以,不要拐彎抹角地回應民眾呼聲,還是直接提高個稅起征點吧,切切實實為民眾減稅,讓民眾實實在在地受益。在某種意義上,如何進行個稅改革,考驗著相關部門“讓利于民”的誠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未經(jīng)《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lián)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jīng)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