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人一年消費千萬噸花生,創(chuàng)造千億產值 高油酸讓這個土特產有了高身價丨外資消費企業(yè)在華系列探訪之瑪氏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30 18:36:46

每經記者 王帆    每經編輯 宋紅 董興生    

有一款農產品,總會低調地出現(xiàn)在中國人的餐桌上,那就是花生。據統(tǒng)計,中國每年花生消費量約1700萬噸,產值達到千億元級別。

在2024年十月初的秋收季,河南鶴壁花生種植大戶陳志偉的一百多畝地共收獲了13萬斤花生。他記得,在十多年前,花生榨成油后,儲存是個難題,“到了冬天都凝固結塊了,裝在容器里倒不出來”,而到了夏天更是容易腐壞。曾有一段時間,陳志偉的花生一直賣不出好價錢。

借鑒國際經驗,業(yè)內發(fā)現(xiàn),高油酸正是實現(xiàn)花生品質提升的“鑰匙”。全球主要的花生采購商之一,擁有德芙、綠箭、M&M’S、士力架等糖果和巧克力品牌的食品巨頭瑪氏與中國育種學家一拍即合,于2009年開啟了中國高油酸花生育種與產業(yè)化工作。

下游產業(yè)與上游科研的碰撞,讓高油酸花生產業(yè)鏈轉動起來。隨著“豫花37號”等一批高油酸花生品種選育成功,像陳志偉這樣的花生種植戶,也終于享受到了產業(yè)鏈升級帶來的碩果。

“相比普通品種,一斤多賣2毛錢,每畝增收200塊錢。”陳志偉興奮地說。而瑪氏也借此在中國建立起了本土高品質花生供應鏈。本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探尋瑪氏在華產業(yè)鏈,讓我們從一粒花生說起。

陳志偉種植的花生

老品種不耐貯藏,賣不出好價錢 “花生院士”掀起育種變革

從大約500年前第一顆花生種子撒進中國的沙土地開始,這種來自南美洲的農作物就在華夏大地扎根壯大。如今,中國花生年總產量將近190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地處黃河沖積平原的河南省,沙壤地土質疏松、土層深厚、通透性好,是我國主要的花生產區(qū)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花生產業(yè)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新友,就扎根在河南這個花生大省。他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潛心花生育種研究,被稱為“花生院士”,研究領域包括提升花生的早熟性、產量、含油量、抗病性、耐儲性等性狀。

中國花生產業(yè),苦貯藏久矣。傳統(tǒng)的花生品種十分脆弱,一旦貯藏不當,容易變質。廣大消費者或許對有“哈喇味”的變質花生不陌生。

張新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花生的油脂主要是油酸和亞油酸。兩者的組成比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花生的品質及其風味的穩(wěn)定性。油酸只有一個不飽和鍵,亞油酸有兩個不飽和鍵。隨著不飽和鍵增多,抗氧化能力變差。”而傳統(tǒng)花生品種的亞油酸含量高,容易氧化酸敗。

瑪氏每年在全球采購大量花生原料,應用在M&M’S花生巧克力豆、士力架等零食中?,斒霞疲ì斒掀煜仑撠熜蓍e食品業(yè)務板塊的事業(yè)部)全球科學與技術部門花生及堅果主任科學家溫若愚告訴記者:“花生、瓜子、堅果等作物含油量高,營養(yǎng)很豐富,需要經過烘烤或者煎炸以后,才會有好的風味。但只要經過高溫處理,油脂就容易變得不穩(wěn)定。如果選料或處理不善,消費者就容易吃到變質的味道。”

本土花生品種不耐貯藏、易變質的痛點,不僅讓花生賣不出好價錢,還有巨大的食品安全隱患。因此,盡管瑪氏在華銷售含花生食品,并建有中國工廠,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購買來自阿根廷等國家的高油酸花生。

“供應鏈如果太遠,可能不能及時響應中國本土的需求。我們認為,中國是瑪氏很重要的市場,我們希望在當地建設高品質、具有國際水平的花生供應鏈。”溫若愚表示。

于是,一場產業(yè)導向的花生品種變革開始醞釀。

河南豐收的花生

要高油酸,還要高產量 “豫花37號”等好品種萬里挑一

不甘心中國花生困于“大而不精”,張新友等育種學家一頭扎進花生品質改良工作中。

他們深知,提高油酸含量,抑制亞油酸的生成,是提升花生耐儲性的關鍵。其中,重點是要把油酸含量只有40%左右的普通花生品種,改良成油酸含量75%以上的高油酸花生品種。

不過,苦于缺乏高油酸種質,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國內科學家只好從國外引進少量高油酸花生品種,再進行本土化培育。張新友介紹,直到2006年,國內第一個高油酸花生品種才通過登記。

但實際上,最初以國外高油酸品種為親本雜交選育出來的花生,由于遺傳背景狹窄,與當地品種雜交后綜合性狀并不理想,在豐產性和適應性上存在不少問題。

辦法總比問題多。張新友團隊通過擴大本土親本選擇范圍,實施多輪次雜交、復合雜交、連續(xù)回交,還利用物理或化學誘變,篩選到新的高油酸突變體,選育出一系列適應本土環(huán)境、綜合性狀得到提升的高油酸新品種。

2009年,國內高油酸花生育種事業(yè)迎來了重要企業(yè)力量的參與,瑪氏公司通過與張新友團隊合作,在育種早期就加入了商業(yè)化的視角。

加入項目當年,溫若愚就代表瑪氏跑到海南待了半年,協(xié)助張新友團隊進行高油酸花生種子的擴繁工作。海南氣候溫暖,相比于北方花生一年一收,海南可以做到一年兩收甚至三收,有利于縮短育種時間。

溫若愚說:“育種工作十分繁復,每年要在種子經歷一次雜交以后,從上百、上千個品系里面挑選出幾十個,再收窄到十幾個,最后收窄到兩三個,做多點的驗證比較,最后挑出一個合適品種。往往還要經歷多次雜交,需要很多年才能挑出一個優(yōu)秀品種,可以說是萬里挑一。”

2014年10月,張新友(右二)與溫若愚(右一)在海南三亞的冬繁溫室查看育種雜交后代情況

2015年,張新友團隊成功培育出“豫花37號”品種。這一花生品種兼具高油酸、高產、抗逆性強、風味品質好等優(yōu)良性狀。推出市場多年來,農戶種植熱情高漲。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數據顯示,“豫花37號”在2022年和2023年連續(xù)兩年位列全國推廣面積前十大花生品種之首,年種植面積超過320萬畝。

“截至2023年,中國育成的高油酸花生品種已經達到380多個,育種進度居國際領先水平。”張新友自豪地說。

每畝多產兩三百斤,多賺200元 土花生變“金花生”

第一次聽說高油酸花生時,種了30年花生的陳志偉,還搞不清這個新鮮的概念。2018年,“豫花37號”推廣到陳志偉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時,他當時“也不是很愿意種”。

不過,當聽到合作社承諾,種植新品種后,只要質量產量達標,每斤花生會以高出原來品種兩毛錢的價格全部收購時,陳志偉開始種下第一批“豫花37號”高油酸花生。

“2018年5月末種子下地,到了10月份收成時,很明顯就看出來了,產量特別好。過去,普通花生每畝就產七八百斤,高油酸花生第一次種,畝產就有900多斤。有的地方還能達到每畝1000斤。”陳志偉向記者分享道。

如此算來,種高油酸花生,既增產還增收,是個穩(wěn)賺的買賣。“每畝比普通花生多賺200塊錢!”嘗到甜頭的陳志偉,種植規(guī)模從2018年的三十多畝擴大到如今的一百多畝,只種高油酸花生。

“豫花37號”高油酸花生品種

柳存旺就是那個敢給陳志偉兜底收購的人。他創(chuàng)辦的河南萬糧種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糧種業(yè)”),是一家農技推廣公司,負責在河南進行“豫花37號”等高油酸花生品種的推廣普及,合作的農戶花生總種植面積達到26萬畝。

不過,在推廣初期,農戶的擔憂和質疑不斷。“他們對高油酸花生認識不足,一是擔憂產量低,二是怕賣不出去,三是擔心管理上有難度。”柳存旺提到,越是規(guī)模大的種植戶,抵觸情緒越高。“對于種上300畝到500畝地的農戶,新的品種你說得再好,他們都是不接受的。”

為了打消農戶的顧慮,萬糧種業(yè)每兩三個村或一個鄉(xiāng)鎮(zhèn)就組織一次培訓會、觀摩會,還免費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在收成時提供收割機,并且以高出普通花生市場價兩毛到三毛回收。這樣就解決了農戶的后顧之憂。

而這些收購回來的花生,一部分進入了瑪氏在中國的花生加工流水線?,斒弦仓鸩綇捻椖糠趸咿D變?yōu)槭芤嬲摺?019年,瑪氏首次采用國產高油酸花生的M&M’S花生巧克力豆產品正式上市。

M&M’S花生巧克力豆

溫若愚表示:“截至目前,在產情合適的情況下,瑪氏中國工廠的花生原料可以實現(xiàn)全部在本地采購。”這得益于不斷提升的高油酸花生普及率。據張新友介紹,目前我國高油酸花生年種植面積已經達到約1500萬畝,覆蓋率約為20%。

商業(yè)讓鏈條動起來 “挖個井讓大家都有水喝”

在商業(yè)鏈條中,信心是層層傳導的。

柳存旺說,他之所以敢給農戶兜底,不僅來自對高油酸花生經濟價值的篤定,更來自下游加工企業(yè)的保障——萬糧種業(yè)與瑪氏進行合作,對價格和回收量作出了約定。

農業(yè)育種是一項公共事業(yè),離不開科學家的辛勤耕耘,而帶有盈利性質的企業(yè)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斒献鳛槿蚴称肪揞^,在華啟動高油酸花生項目,不僅是企業(yè)文化中“互惠”原則的影響,也來自商業(yè)自身的驅動力。

溫若愚說:“瑪氏直接接觸消費者,了解什么花生是受到歡迎的,我們會給育種單位提供市場的洞察,具體育種則由專業(yè)科研機構來承接。而當新品種育成推廣后,我們會在供應鏈采購、質量檢測等各方面提供支持。”

在與瑪氏十多年的合作中,張新友深刻感受到這是一場“市場導向型”的研究。“根據市場需求,瑪氏提出了油酸含量、籽仁外觀、風味品質、原料純度等具體要求,這對育種學家制定精準育種目標和策略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

張新友和他培育的花生新品種

由市場需求驅動的研究,最后再反哺市場,形成閉環(huán),這是商業(yè)得以高效運轉的成功法則。“瑪氏是連接產業(yè)鏈的,我們能讓整個鏈條動起來。”溫若愚表示,“另外,瑪氏扶持優(yōu)質的產業(yè)鏈,能夠給農民帶來更高的收益,也給企業(yè)提供了供應鏈的韌性。”

溫若愚認為,瑪氏的初衷是“挖個井,讓大家都有水喝”。如果其他人覺得水不夠喝了,那就一起把井挖得更大一點,“而不是就在那兒打起來了”。

不只是瑪氏,國內的大型糧油企業(yè)魯花集團早在2009年就開始花生良種的引育試驗,還聯(lián)合山東花生研究所參與研發(fā)了一系列高油酸花生品種。

如今,全國各地收獲的高油酸花生,也源源不斷地流向了中糧、魯花、淇花、金勝等大型糧油和食品企業(yè)。下游企業(yè)的托舉,正為農業(yè)升級源源不斷地注入“活水”。

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外資企業(yè)與中國產業(yè)鏈的深度融合,不僅促進了資源共享和優(yōu)勢互補,而且通過引入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和資本,提升了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溫若愚說,瑪氏在華的高油酸花生項目還在沖刺下一個目標,嘗試推廣關于純度、低黃曲霉毒素、低重金屬污染等標準。他展望說:“最終目標仍是繼續(xù)在中國打造出一條高水準的花生供應鏈。”(文中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國 企業(yè) 消費 食品 種業(yè) 農業(yè) 產業(yè)鏈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