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29 13:12:34
每經編輯 杜宇
據九派新聞,近日,短視頻平臺上出現(xiàn)了大量“雷軍AI配音”的惡搞視頻。
在視頻中,“雷軍”銳評了堵車、假期等熱門話題,其中還有一些不雅謾罵。有網友調侃稱:“國慶上網被雷軍罵了整整7天。”
10月29日,雷軍在抖音平臺發(fā)視頻回應此事。雷軍表示:“近兩年AI特別火,技術進步特別快。前段時間,我經??吹胶芏嗳嗽谕?lsquo;雷軍語音包’。”
雷軍回應稱,希望大家都不要再玩了,“有網友投訴說國慶期間被我連續(xù)罵了7天,的確讓我自己也挺困擾,讓我挺不舒服的,這個事不太好。”
圖片來源:雷軍抖音賬號視頻截圖
盡管AI對雷軍造成了困擾,雷軍也表示AI還是一個非常好的技術。“AI很好,也非常實用。它能幫你創(chuàng)作、幫你翻譯、想你所想,可以幫你把日常的小事都做好。”
圖片來源:雷軍抖音賬號視頻截圖
國慶期間,在社交媒體上,用雷軍AI配音已經形成一種創(chuàng)作風潮,各種配音模仿、惡搞視頻層出不窮。
10月7日晚,針對網友“為何罵人”的詢問,雷軍回復了三個憤怒表情。
目前,市面上有大量AI配音的小程序,用戶只需在程序內選擇相應的人物聲音并輸入文字,便可借用他人的聲音發(fā)表言論。
相關短視頻平臺已逐步下架這些內容。
圖片來源:網絡視頻截圖
10月9日,有網友在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的評論區(qū)要求處理雷軍AI語音罵人的問題,王化則回應稱相關事件已經被轉給了小米法務部。
繼“AI換臉”后,“AI換聲”也引發(fā)廣泛關注和討論,尤其是隨著聲音被收集、合成、模仿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背后涉及的個人信息保護、網絡內容安全等問題不容忽視。
今年4月,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宣判的全國首例“AI聲音侵權案”指出,若未經許可,將可識別的自然人聲音轉換成AI產品構成侵權。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二級高級法官趙瑞罡,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孫銘溪,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政治部副主任田涵撰文指出,聲音可以成為個人信息,聲音(聲紋)信息與個人安全直接關聯(lián)。聲音作為關乎自然人人格的重要人格權益,AI技術服務開發(fā)者在使用自然人聲音時應當起到較高的注意義務。相關主體收集、使用自然人聲音作為數據進行AI化處理,需獲得自然人的合法授權。
2021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施行,為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提供了更具系統(tǒng)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遵循。
據南方都市報,墾丁律師事務所律師葉丹妮表示,民法典規(guī)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如果AI聲音克隆平臺有發(fā)布或社區(qū)功能,明知有侵權配音仍進行推薦,這種情況下會因為連帶侵權而擔責。
泰和泰(深圳)律師事務所律師洪瑞成也表示,根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AI服務提供者需要確保訓練處理活動數據合法,對使用者的輸入信息及使用記錄履行保護義務;如發(fā)現(xiàn)違法內容,服務提供者有義務及時采取停止生成、停止傳輸、消除等處置措施。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九派新聞、南方都市報、公開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