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17 19:07:55
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彭水萍
最近一批北交所上市公司已成為A股市場“最靚的仔”。據統(tǒng)計,此輪行情啟動以來,除了期間上市的新股之外,A股漲幅榜排名前3的公司均來自北交所。
今日盤中,北證50指數最高大漲超10%,北交所254只個股一度全部處于上漲狀態(tài),其中20多只個股漲超20%。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最近北交所的個股行情大多有熱門概念的加持。例如,當前北交所第一牛股艾融軟件就具備華為鴻蒙和金融IT供應商概念,在不到一個月內暴漲超500%。
不過,與此同時,近期北交所公司股東的減持計劃也是紛至沓來。據統(tǒng)計,今年9月24日以來已經有15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發(fā)布了股東減持計劃,且減持方式以對市場影響更大的集中競價交易為主。
一些資深北交所研究人士向記者表示,最近一些漲幅過大的北交所公司短期內已經存在透支跡象。
讓不少投資者頗為意外的是,9月24日啟動的這輪行情表現最搶眼的個股大多來自此前關注度不高的北交所。
近期,部分北交所公司上演罕見的“旱地拔蔥”式行情,多只個股在不到一個月內股價大漲幾倍。例如,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艾融軟件暴漲519%,華信永道大漲275.5%,天馬新材大漲273%。
艾融軟件、天馬新材近期K線圖
據Choice數據統(tǒng)計,自行情啟動以來,除了期間上市的新股之外,A股漲幅榜排名前10的公司中有一半來自北交所,且前三名均為北交所上市企業(yè)。另外,9月24日以來,北證50指數最大漲幅也高達86%,遠超其他指數。
事實上,此輪北交所行情既有超跌反彈邏輯驅動,也有基本面支撐。據開源證券北交所團隊統(tǒng)計,2024年上半年,北交所超六成公司實現營收增長,14家公司營收增幅超過50%;超八成公司實現盈利,超四成公司歸母凈利潤實現增長,30家公司增幅超過50%。半年報的披露進一步展示了部分公司保持較好的增長動力,反映了這些北交所公司在其專業(yè)領域領先的能力。此外,北交所專精特新集聚效應明顯,北交所目前已有超五成上市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è)名錄,10家公司或其主營產品被評為國家級制造業(yè)“單項冠軍”。
盡管如此,最近這輪北交所行情的強勢表現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超出預期。在子沐研究創(chuàng)始人劉子沐看來,最近北交所的一些牛股大多有熱門概念加持,“艾融軟件具備華為鴻蒙和銀行IT供應商概念,華信永道是受房地產政策影響。”
“北交所繼承了原創(chuàng)業(yè)板的風格,總市值小,流通盤小,有概念,有業(yè)績,符合游資炒作的條件。”他表示,“但其中也不乏主力機構參與的大型公司,像長虹能源等。”
在一些業(yè)內人士看來,近期行情活躍,北交所“30CM”的單日漲跌幅限制也為游資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間。例如,9月24日以來,艾融軟件共走出過多達3個“30CM”漲停。盡管上周艾融軟件多名股民因大宗交易違規(guī)減持被監(jiān)管處罰,但本周股價仍然繼續(xù)暴漲。
不過,從以往經歷來看,追高的策略對于北交所市場來說可能還需審慎采用。去年末,北交所也曾觸發(fā)過一輪暴漲行情,在2個月時間內北證50指數累計上漲43.7%,但這輪行情只是曇花一現,2個月上漲之后迎來了長達8個月的調整,并一度跌破600點大關。
在采訪中,多位資深北交所研究人士向記者表示,短期內,一些最近漲幅過大的北交所公司已經出現透支跡象。
某券商北交所分析師表示,“這(北交所行情波動較大)可能是規(guī)律,避免不了,因為它漲得快,跌的也就快。別人可能是要持續(xù)好幾個月的行情,它可能一個月就走完,這也是北交所的交易制度決定的。”
董秘一家人創(chuàng)始人崔彥軍向記者指出,這輪北交所行情的主要邏輯是估值修復,加上30%漲停在牛市之中有賺錢效應,但從目前來,短期過大的漲幅后股價透支的情況不少,尤其是一些績差個股。
劉子沐則認為,雖然不能說透支,但確實最近一些北交所個股的投機性有所增強,未來,北交所行情還是要看業(yè)績支撐的情況,僅憑游資炒作的肯定不行,投資者短期內要注意風險。
而這樣的短期風險到今天就已經有所顯現。今日午后盤中,北證50指數最高大漲超10%,一度有20多只個股漲幅超20%。不過下午1點20分過后行情快速回調,截至收盤,北證50指數漲幅收縮至4.47%,不少個股盤中見頂回落,全天振幅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線暴漲之下,近期北交所公司股東的減持計劃也是接踵而至。據Choice數據統(tǒng)計,今年9月24日以來,已經有15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發(fā)布了股東減持計劃,且減持方式以對市場影響更大的集中競價交易為主。其中包括近期漲幅較大的北交所公司,如華信永道、華嶺股份等。
另據統(tǒng)計,今年1~8月,北交所新增減持36份,9月24日至報道截止日,北交所累計新增15份。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夢妤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