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08 18:29:59
每經編輯 黃勝
據央視新聞,瑞典皇家科學院當地時間10月8日宣布,將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約翰·J·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和杰弗里·E·辛頓(Geoffrey E. Hinton),表彰他們在使用人工神經網絡進行機器學習的基礎性發(fā)現和發(fā)明。兩位獲獎者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開展了與物理學相關的人工神經網絡的重要工作。他們將平分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745萬元人民幣)獎金。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截圖
兩人使用物理學工具開發(fā)了今天機器學習技術的基礎方法。約翰·J·霍普菲爾德創(chuàng)造了一種關聯記憶,它能夠存儲和重構圖像以及其他模式類型。杰弗里·E·辛頓發(fā)明了一種能夠自主發(fā)現數據中屬性的方法,并執(zhí)行任務,如識別圖像中的特定元素。辛頓將霍普菲爾德網絡的想法應用于一種新網絡,這種新網絡使用另一種方法:玻爾茲曼機。玻爾茲曼機可以學習給定數據類型的特征元素,可以用來分類圖像或創(chuàng)建新材料。這種機器學習幫助推動了當今機器學習的快速發(fā)展。
約翰·J·霍普菲爾德,1933年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1958年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杰弗里·E·辛頓,1947年出生于英國倫敦,1978年獲得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學位,現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
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皮埃爾·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費倫茨·克勞斯(Ferenc Krausz)和安妮·勒惠利爾(Anne L’Huillier),以表彰他們“為研究物質中的電子動力學而產生阿秒光脈沖的實驗方法”。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阿蘭·阿斯佩(Alain Aspect)、約翰·克勞澤(John Clauser)和安東·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們在量子信息科學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他們通過光子糾纏實驗,確定貝爾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不成立,并開創(chuàng)了量子信息這一學科。
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裔美籍科學家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和德國科學家克勞斯·阿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以表彰他們“對地球氣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可變性和可靠地預測全球變暖”的貢獻,另一半授予意大利科學家喬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表彰他 “發(fā)現了從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統中無序和漲落之間的相互影響”。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杰·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共同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里亞·格茲。羅杰·彭羅斯因發(fā)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而獲獎,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里亞·格茲則因“在銀河系中心發(fā)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致密天體”而獲獎。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詹姆斯·比波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表彰在宇宙認知的顛覆性貢獻。其中,詹姆斯·比波斯因“在物理宇宙學上的理論發(fā)現”獨享一半獎金,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因“發(fā)現一顆環(huán)繞類太陽恒星的系外行星”共享另一半獎金。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澎湃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