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9 00:23:47
每經編輯 王月龍
央視新聞消息,7月8日22時31分,湖南岳陽市華容縣洞庭湖一線堤防決口完成合龍。
7月5日下午,湖南岳陽市華容縣團洲鄉(xiāng)團北村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fā)生決口,決口面曾一度擴大至226米,造成47.64平方公里的垸區(qū)被淹,7680名群眾緊急轉移。各方搶險救援力量采取“人歇機不停、輪班倒作業(yè)”的措施,24小時持續(xù)推進決口封堵工作。
圖片來源:中國安能
目前,湖南華容縣團洲垸內滯留水量約2.1億立方米,相當于15個西湖的蓄水量。決口完成封堵后,這些水怎么排?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水利規(guī)劃院院長介紹,為盡快排水并兼顧堤防安全,水位日降幅建議不超30cm。當地將調動移動式排水設備,利用團洲垸兩邊高、中間低的特點,分階段排水,預計將持續(xù)十余天。
新華社消息,多位專家認為,封堵完成決不意味著搶險工作結束,后續(xù)還有大量艱巨工作。
首先是垸內排澇。記者了解到,對此類問題,一般有兩種思路:一是“堵口”完成后,使用大型排澇設備開展排澇;二是等外湖水位下降較多、與垸內積水形成較明顯落差且保持穩(wěn)定態(tài)勢后,再在堤防上開口,讓積水自流排出,且兼用第一種方案。在過往的實踐中,兩種思路均有應用,此次團洲垸排澇采取哪種思路,暫未確定。
其次,積水排出后,垸內群眾要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加快災后重建。
第三,目前封堵形成的堤段,由塊石等物料為基礎,防滲性欠佳,后續(xù)需要做好堤壩加高、培厚、防滲等工作,并在汛期結束后繼續(xù)加固。
據時刻新聞,根據長江委水文中游局岳陽分局退警快報,洞庭湖城陵磯(七里山)站于7月8日15時00分,水位退至警戒水位33.00米并繼續(xù)回落。
受持續(xù)降雨影響,6月30日9時,洞庭湖的標志性水文站城陵磯水文站水位漲至33米,到達警戒水位,并達到洪水編號標準,“洞庭湖2024年第1號洪水”形成。此次超警時長198小時。
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專家介紹,退水期并不等于安全期,由于河堤普遍由泥沙和石料堆筑,泥沙顆粒間充斥著微小孔隙使河堤天然具有滲水性。
堤防經過長時間高水位浸泡和淘刷,土體超飽和存在許多風險,主要包括:
一、堤防臨水側水位下降后,堤坡失去了外水壓力的支撐受力平衡被打破。原來滲入堤防內部的水分在滲水壓力和自重作用下,就會向外溢出。使得堤防抗滑能力降低,松軟的堤防就容易失去穩(wěn)定,出現坍塌、管涌等險情。
二、水流從河灘回歸河槽,主槽流速加大在河灣的凹岸水流靠近大堤,對堤岸的頂沖和淘刷加劇,容易發(fā)生崩岸險情。
三、堤防背水側在堤壩“喝飽”水后,可能自然出現滲水現象,而當滲水量大并且河堤具有潛在結構損傷(如蟻穴、裂縫等),就很容易產生滑坡的危險。
四、退水期另一種危險是管涌,管涌會導致河堤地下泥沙隨渾水流出,從而導致地下空洞造成大堤塌陷甚至可能決堤,而且受地下砂層的分布規(guī)律影響,管涌點出現的位置不好預估,河堤巡查是預防和防范管涌做好退水期防范工作最關鍵的方式之一。
洞庭湖區(qū)各地需要持續(xù)繃緊防汛抗災這根弦,做好堤防巡查、險情處置等各項工作,確保度汛安全。
另據央視新聞,記者從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截至7月8日13時統(tǒng)計,6月22日開始的洪澇和地質災害共造成南昌、九江、景德鎮(zhèn)、萍鄉(xiāng)、新余、宜春、撫州、鷹潭、上饒9個設區(qū)市(除贛州、吉安外)66個縣(市、區(qū),含功能區(qū))165.6萬人受災,緊急避險轉移2.6萬人,緊急轉移安置4.8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4.8萬人,直接經濟損失24.7億元,災情還在進一步統(tǒng)計核查中。
此外,截至7月8日16時,本輪洪澇災害江西省累計投入巡堤查險人力31.71萬人次,抗洪搶險人力12.69萬人次,機械設備7241臺套,物料(土石方)38.96萬立方米。全省78條堤防累計出現險情408處,均已處置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受長江和鄱陽湖持續(xù)高水位影響,江西當前防汛形勢依舊嚴峻。自6月27日水位超警戒后,鄱陽湖一直處于高水位狀態(tài)。截至8日零時,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仍超出警戒水位2.19米;長江九江站水位高出警戒水位1.46米。
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已派出16組50名專家,在九江、上饒、南昌等地指導防汛工作;國家防辦江西工作組、防汛專家組及國家查災核災工作組,同步在九江開展巡堤查險、堤壩險情處置及查災核災工作。
編輯|王月龍 蓋源源
校對|陳柯名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社、時刻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