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4 22:19:13
每經記者 楊煜 楊卉 每經編輯 文多
素有“京城第一收藏家”之譽的馬未都,近日陷入一場輿論風波。
北京觀復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觀復文化”)是一家馬未都控股的企業(yè),該公司員工張斌近日在電話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在未經提前協(xié)商的情況下,自己被觀復文化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且公司至今未提出賠償事宜。
據張斌介紹,觀復文化共有員工86人,一開始有80余人收到了同樣的解除勞動合同相關通知。不過,這一數(shù)據未能獲得觀復文化方面的證實。
天眼查顯示,觀復文化由馬未都持股95.2%,馬天(馬未都之子即名為馬天)持股4.8%。
張斌說,公司日常經營中,馬未都是通過CEO等人轉述他的要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6月以來,馬未都的微博賬號及抖音號仍在正常運營。就在7月2日,馬未都更新了一條微博,稱“暑假快要到了,來觀復博物館看看‘貓大趴’”。
7月2日,記者致電觀復文化,意在就風波中的焦點問題進行核實,但對方工作人員婉拒了采訪。記者隨后撥通了觀復文化財務負責人、執(zhí)行董事、經理陳業(yè)的電話,對方在沉默數(shù)秒后掛斷了電話。7月3日,記者來到觀復文化辦公地,工作人員表示陳業(yè)等領導暫時不在公司,記者留下聯(lián)系方式和采訪問題后離開,截至發(fā)稿尚未收到回復。
鑒于公司方面并未給出官方回應,上述糾紛真相如何,尚不確定。但透過這場風波,外界能感受到一絲拍賣市場的涼意。
員工講述:發(fā)解聘通知后又“收回”
根據張斌提供的《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以下簡稱《通知書》),觀復文化以“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為由,提出解除與員工的勞動合同關系。
這一封通知令包括張斌在內的多名員工深感意外。“甚至我的直屬上級領導都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收到了這個通知。”張斌說:“當時我們員工聚在陽臺上,互相在討論到底誰收到了,后來發(fā)現(xiàn)大家都收到了。”
張斌說,觀復文化共有員工86人,一開始有80余人收到了同樣的解約通知。但這一數(shù)據未能得到觀復文化的證實。
對《通知書》中所寫的“經公司與您協(xié)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xié)議”,張斌并不認同,他的說法是:觀復文化在通知發(fā)出前并未與他本人進行協(xié)商,也始終未對“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作出充分解釋。張斌還表示,觀復文化在上述解約通知中稱“關于補償事宜等待公司后續(xù)通知”,但他也遲遲未收到補償方案。
6月初,多名遭到單方面解約的員工提交了勞動仲裁申請。張斌在其勞動仲裁申請書中寫道:(觀復文化)事先并未與員工溝通商議,屬于單方面通知,且公司無法出具證據滿足“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的三種情形,屬于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按照張斌提供的資料,觀復文化隨后主動“收回”了前述解約《通知書》,并向員工致歉。
在張斌提供、落款時間為6月22日的“收回通知”中,觀復文化表示:“這個月大家都對工作及未來擔憂,緣由是接到《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發(fā)出這個通知公司的確欠考慮(原來公司考慮盡可能先行解決員工的工資問題,同時讓員工們早點知道公司目前困境,為謀求新工作提供充裕時間),但是公司良苦用心未能獲得員工理解,那么公司決定收回給您發(fā)出的《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并向您道歉。”
但按張斌的說法,一些員工對觀復文化的上述說法并不“買賬”,堅持進行勞動仲裁。張斌說,目前,除了申請仲裁的員工,其他員工均收到了遲發(fā)的工資,“(公司)不給申請仲裁的人(補)發(fā)工資,去問,他又說你撤銷仲裁我就給你發(fā)”。
按照公司2023年年報,觀復文化辦公地位于北京著名別墅區(qū)順義潮白河板塊東方太陽城內。
7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觀復文化辦公地,還是看到有零零散散的員工分布在幾個辦公室內。
針對此次風波,記者向在場工作人員請求與公司領導對話,但被告知領導們暫時不在。離開前,記者留下了聯(lián)系方式及采訪問題,截至發(fā)稿尚未收到回復。
公司變化:App上的拍品在減少?
“解聘風波”,讓人開始關注觀復文化的現(xiàn)金流問題。
張斌提供的、落款6月22日的“收回通知”中稱:公司今年在所涉及領域和項目業(yè)績均出現(xiàn)明顯下滑,大家明顯感到嚴冬已經到來,入不敷出導致公司第一次沒能在發(fā)薪日按時發(fā)工資,“這讓大家心慌,我們先說一聲抱歉”。
據張斌介紹,觀復文化的主要業(yè)務包括文物拍賣以及文創(chuàng)周邊、圖書銷售等,公司最鼎盛的時期主要依靠拍賣業(yè)務,但新冠肺炎疫情出現(xiàn)后,拍賣市場不像之前那么火,公司的拍賣業(yè)務也沒有之前那么好。
在個人玩家南南(化名)的印象里,早在多年前,所謂的禮品市場或收藏市場就已經遇冷,一些貴價拍品出現(xiàn)的頻率也在減少。“2015年,一些拍賣行業(yè)的大佬,口風就是拍賣進入寒冬了。”
張斌稱,春節(jié)前,他明顯感受到公司有了變化。“先是遲發(fā)工資,然后還有一些情況,比如我們的拍賣(業(yè)務)來不了貨,拍品很緊張。”張斌回憶說。
趙女士曾在觀復文化旗下的北京小觀拍賣有限公司任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她坦言公司這兩年的拍賣業(yè)務運轉得不是很好。“最開始的時候,這個拍賣周期,一天的話,它計劃的拍賣(品)基本上都是10件,然后逐次減少,后來變成7件,現(xiàn)在我看到他們App上面只有5件了。”
據趙女士介紹,公司效益出現(xiàn)轉變苗頭是從2022年底開始。2022年下半年,管理層換成了一位年輕的男生。
張斌則表示,2022年開始,觀復文化開始做抖音直播,他們曾做了幾場大的直播,但馬未都早年在直播中遭遇過另一場風波,“他從那之后就不播了”。
“京城第一收藏家”、文化名人馬未都無疑是這場風波中的另一大焦點。
天眼查顯示,觀復文化由馬未都持股95.2%,馬天持股4.8%。
趙女士說,馬未都表面上可能不會參與公司的日常經營,公司表面上都有管理人,至于馬未都是否是最后的決策人,她并不清楚。
張斌的說法是,公司日常經營中,馬未都通過CEO等人轉述他的要求。而在這次風波出現(xiàn)后,張斌在公司就沒再看到馬未都出現(xiàn)過。趙女士也表示,馬未都經常在公司露面,但從來不會回答關鍵性問題。
7月3日,記者在馬未都微博留言,表達了采訪訴求和問題,但截至發(fā)稿未收到回復。
“收回通知”中表示,針對當前的困境,公司一直在想各種辦法,短期用流水收入先發(fā)工資,長期尋求大公司兼并以獲得輸血再生,但這些都需要時間,希望公司員工能夠理解。“公司目前考慮并正在進行的是尋求重組或兼并,已經和多家企業(yè)積極談判,也已有企業(yè)表示積極之意,但這是大事,極短時間難以完成全部流程,也請員工們耐心等待好消息。”
據觀復文化2023年年報,除馬未都和馬天外,公司此前股東還包括寧波澎湃磐石股權投資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赤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王優(yōu)、夏蕊、陳韡稼、陳麗萍等人。不過,天眼查顯示,寧波澎湃磐石股權投資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已于今年5月31日退出,赤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王優(yōu)、夏蕊、陳韡稼、陳麗萍等人已于6月26日退出。
行業(yè)現(xiàn)狀:成交價格下降、拍品減少
張斌和趙女士提到的拍品減少等問題,已經成為眼下很多拍賣行業(yè)公司的現(xiàn)狀。
就職于拍賣公司的靈靈(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拍賣周期長且回報不穩(wěn)定,小公司線下拍賣幾乎已經沒什么“搞頭”。據靈靈介紹,拍賣公司的貨源通常有三種:老客戶,這類渠道較穩(wěn);網上廣撒網征集,以及自行到線下“找貨”。
然而,因近期拍品價格下降,老玩家和線下收集都受到影響,藏品持有人不愿在價格較低時拍賣,導致拍品數(shù)量明顯減少。靈靈介紹:“比如一個瓶,十幾年前花了20萬元買的,現(xiàn)在可能行情也就賣到10萬元。那只要不是特別著急變現(xiàn),就留在手里不出好了。”
靈靈提到的價格下降,從近期的幾次拍賣也可窺見。
在今年4月結束的2024年香港第一輪春拍上,3家知名拍賣行,蘇富比、香港嘉德和香港保利拍出了25.95億港元的總成交額,比2023年3家的秋拍成交額下降了33.68%,同比2023年春拍減少了44.53%。
線下拍賣耗時長也是個問題。以單件拍品為例,按照靈靈的經驗,從開始公告征集到最終結款,至少需3個月至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賣家,手里邊有貨的人,覺得你這個回錢回得太慢了,而且事兒還多。拍賣行為了掙錢,(賣家)也不愿意走這么長(的流程)。此外,國內拍賣市場造假的現(xiàn)象也不少,有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整體環(huán)境不好的情況下,小型拍賣企業(yè)能拿到的傭金也在減少。今年上半年,蘇富比拍賣行公布了新的收費制度,首次降低了買家酬金。在業(yè)內看來,在拍品征集難、成交率走低的市場環(huán)境下,這類調整是不錯的市場調節(jié)機制。
但大公司降價,小企業(yè)自然很難再維持此前的傭金模式。靈靈認為:“肯定會有小公司跟著這么做。下調之后,相當于我少抽了你(賣家)的傭金,你拿到的多了,就更愿意把東西拿出來了。但下調的話還是有一個度的。如果下調到拍賣公司都不愛做這個事兒了,100萬元的瓶子我只抽你1萬元、2萬元,那我們就不做了。”
如此一來,線上模式幾乎成了拍賣公司的必然選擇。據靈靈介紹,線上直播拍賣已經火了幾年,憑借周期短、相對透明等優(yōu)勢,在國內已經成為主流。你要搞線下,場地、征集、工作人員的差旅費,那些費用其實是很高的。但是線上這些全部都解決掉之后,場地、人員這些可以節(jié)省很多成本。
更為關鍵的是,部分拍品,如瓷器類,目前最主流的還是依靠專家的“眼力”。知名專家和大IP有很大的個人溢價空間。“古玩這一塊兒、藝術品這一塊,是非??催@個附加價值的。在我手里的東西跟馬未都手里的東西(即便是)一樣的,價格可是天差地別。”靈靈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