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jīng)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jīng)網(wǎng)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我在圖書館修古籍 90后化學老師改行:走出“科學康復”新路子 | Z世代 正青春

封面新聞 2024-05-22 09:31:08

封面新聞記者 劉葉

從化學老師轉行到古籍修復師,90后王小敏已經(jīng)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兩年。在四川省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實驗室里,陳列著紙張纖維質量分析儀、酸堿度儀、測厚儀、耐折度儀……王小敏用現(xiàn)代科技掃描古籍的“骨肉結構”,確認它們的來處,以賦予它們更好的“新生”。

四川省圖書館儲藏的補紙

用新技術助力古籍修復

走出“科學康復”新路子

“咚咚咚”,四川省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室里,修復師們正在進行古籍修復的終章:裝訂。而一墻之隔的實驗室中,王小敏正在進行古籍修復的第一步:古籍材料檢測。

“在每種古籍修復之前,要先對它進行檔案記錄。其中就包括原書葉紙張的厚度、白度、酸堿度、纖維分析等數(shù)據(jù)。”王小敏身穿工作圍裙,一手在顯微鏡上調整,不斷放大載玻片上的紙張纖維,一手拖動鼠標,移動電腦上的標本圖案。這些標本是對古籍進行初步整理時脫落下來的碎片,“古籍修復要做到‘最小干預,修舊如舊’。找到和古籍最接近的補紙,是修復中很關鍵的一步,纖維分析可以幫助我們確認紙張的材料。比如這個標本,纖維比較直,顏色呈藍色,導管形狀也比較清晰,可以判斷出是竹紙。”

正在進行古籍修補工作的王小敏

紙張厚度、耐折度等都有相應的國家標準,利用測厚儀等儀器對其進行檢測便可完成數(shù)據(jù)收集,但纖維分析對入行不久的王小敏來說則是不小的挑戰(zhàn),“像紙張有竹、麻、皮等三系八大類的分別,每一類下面還有若干小類,把紙張的類別分得越細,補紙與原書葉匹配的程度也就能越高。我最開始是按圖索驥,拿著資料一頁頁對比核實,再請教老師,確保準確,但現(xiàn)在能夠根據(jù)基本的顏色、形狀判斷出大的種類。”古籍歷經(jīng)風雨,蟲蛀、腐蝕、脆化,紙張狀態(tài)早已不復當年,當確認古籍材質后,如何還原補紙的歷史感也是技術活,“會盡量選用顏色相近的補紙,在我們儲備的補紙中,最老的已經(jīng)有幾十年了,如果實在無法還原顏色,那就使用植物染料熬水染制。橡椀子、黃檗、梔子等植物,都是常用的原料,盡力避免化學制品的介入。”

古籍修復雖遵循傳統(tǒng)的師帶徒模式,但它也不斷地在與各種新工藝、新技術相融合,所以,越來越多的化學、生物專業(yè)人才進入到這個古老的行業(yè)中。利用新技術讓古籍“科學康復”,是古籍修復在現(xiàn)代社會中煥發(fā)新生的另一條路子。

師父袁東玨正在指導王小敏選擇補紙

古籍修復讓我們看清來時路

學習是進步的唯一辦法

王小敏曾經(jīng)是一名初中化學老師,三尺講臺與學生就是她工作的一切,在她看來,教書育人和古籍修復有相同的意義:“教育是培養(yǎng)下一代、照亮我們未來的路,而古籍修復是讓我們重見歷史、看清來時的路,他們具有同樣的重要性。”曾經(jīng),王小敏通過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產(chǎn)生了對文物修復的崇拜之情,而兩年前的一天,她在四川省圖書館的招聘公告里看到了“化學”專業(yè)的崗位招聘,“我不知道化學和古籍修復有什么關系,但知道自己實現(xiàn)理想的機會來了,我會抓住它。”

懵懂的王小敏走進了古籍修復的世界,作為四川省圖書館唯一一名化學專業(yè)的古籍修復師,“手上功夫”是她的第一課。“不管是借助儀器也好,技術手段也罷,古籍修復的關鍵依舊是‘修復’,而這一步,必須用手、用眼、用心。”王小敏師承古籍修復專家、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袁東玨。曾為老師的王小敏深知指路人的重要性,“在一些基層的圖書館,他們的古籍修復師不多,甚至沒有老師帶領,只能通過參加培訓學習,入門很慢,也會走更多彎路,但是我很幸運,遇事不決,問師父。”而剛加入古籍修復隊伍的王小敏,面對師父的教導,她問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我要怎么才不能把它搞壞?

“這都是文物啊,都是重要的歷史資料,萬一在我手里壞了怎么辦!”王小敏還記得自己修復的第一本古籍是一冊清代家譜,“那套書的修復難度不大,師父讓我放心做,她會幫我。其實在古籍修復中,很多步驟都是可逆的,比如用漿糊粘補,沒粘好我可以小心去除后重新進行,對古籍的影響不大,但對古籍邊緣進行修剪,這一步是無法重來的。”所以王小敏決定先用廢紙練習裁剪,從最初的緊張發(fā)抖,到呼吸平穩(wěn),她逐漸建立起了信心,最終成功完成她心中最為“恐懼”的一步。

王小敏正在用顯微鏡分析紙張纖維

但在專業(yè)檢測方面,師父只能為小敏提供基礎的指導,更多細節(jié)的東西需要她自己摸索,“當時很迷茫,因為我都是靠看書和查資料,像是在大霧中行走,我知道自己在往前,但不知道路對不對。2023年11月,我參加了國家圖書館的培訓,才知道自己一直以來的方向是對的,我沒走錯!”

目前,王小敏正在參與到四川省圖書館的年度三大古籍修復工作當中,她負責的是日本正德四年(1714)書林含英豫章堂刻本《本草綱目五十二卷本草圖四卷結髦居別集四卷》之第四十五卷,目前已經(jīng)完成了300頁的修復。同時,她還負責了館藏古籍修復用紙的檢測工作:將館藏的近兩百種古籍修復用紙進行檢測和纖維分析,并羅列成冊。“以后每一個修補用紙都有自己詳細的身份名片,這樣會減少我們搜索和測試補紙的時間。”

古籍修復是一個古老的行業(yè),古籍修復師也是助力我們讀懂歷史、傳承文明的“古籍醫(yī)生”,在談及工作計劃時,王小敏坦言:“壓力很大,四川省圖書館帶領全省圖書館工作,我要自己做好,才能夠去幫助別人。唯一的辦法就是多練、多學。”

來源:封面新聞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

每經(jīng)經(jīng)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