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4-05-13 21:15:57
川觀新聞記者 周海波 李婷 雅安觀察 黃剛
5月9日10點,蘆山縣蘆陽第二小學迎來“大課間”休息時間。下課鈴一響,活潑的孩子們按照逃生路線,嘰嘰喳喳地來到操場,開始做每天習以為常的防災減災手勢操,邊唱邊跳:“遇地震先躲避,抓住機會逃出去,遠離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開闊地。下暴雨泥石流,危險之地是下游。逃離別順溝底走,橫向快爬上山頭……”
地處龍門山斷裂帶的蘆山縣,先后經歷了“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蘆山強烈地震、“6·1”蘆山地震,2019年、2020年連續(xù)兩年遭遇超大洪災,一年四季還伴有干旱、雪災、泥石流等。
地處龍門山斷裂帶的蘆山縣。黃剛 攝
面對大自然的考驗,蘆山縣聚焦防災減災多方探索,每個人都參與到一場關于生命的“大課程”中。作為全國首批、四川唯一的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縣創(chuàng)建試點,蘆山縣防災減災能力初步實現從“救災型”向“防災型”再到“減災型”轉變,目前已初步通過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工作組現場評估驗收。
防災減災救災,如何把一場場“遭遇戰(zhàn)”變成“主動仗”?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縣創(chuàng)建,蘆山做了什么?收獲了什么?5月12日全國防災減災日前夕,川觀新聞記者走進蘆山實地探訪。
同學們在大課間做手勢操。蘆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防災減災有個“糾錯本”
“遇到火災,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不全是這樣哦,還要記得先蹲下來,摸摸金屬門把手燙不燙,觀察火勢大小,防止有害氣體損傷肺部或濃煙引起的窒息。”5月8日,蘆山縣蘆陽第二小學五年級學生胡景天和記者聊天時,他自然地“糾錯”起來。
這個習慣離不開學校的“防災減災糾錯本”。胡景天每次路過學校走廊,都會看眼這個“糾錯本”,想起和伙伴“搶答”的快樂。糾錯本名叫《震震別怕》,是繪本形式,故事主人公“震震”在地震時,回去找了寵物小狗“斑斑”,給陌生人開了門,去公司找媽媽……一共犯了7次錯誤,老師會把“震震”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小朋友覺得“震震”做錯了就舉手,告訴老師正確做法。
關于防災減災的糾錯本《震震別怕》在學校走廊展示。黃剛 攝
“考慮到低年級的孩子保持注意力的時長有限,我們繪制了小朋友常見的地震場景,編成故事。我們發(fā)現小朋友在與老師糾錯時,互動積極性很高,又很快記住了正確的逃生知識。”參與繪本創(chuàng)作的蘆山縣蘆陽第二小學教師熊丹萍說,目前學校為孩子提供“螺旋式”的防災減災課程,融入體育課、音樂課等,低年級采用繪本、兒歌、動畫視頻等形式,樹立孩子的安全意識,中年級教孩子各種災害的逃生技能,高年級鍛煉孩子遇到災害的綜合能力。此外,學生還要在日常大課間做手勢操鞏固,定期演練實操課程中的內容,演練細化到孩子遇到災害時的站位、隊伍疏散、不同孩子互助協(xié)作的分工。
蘆山縣的同學們在進行防災減災演練。黃剛 攝
這種高頻次的練習,在“6·1”蘆山地震時體現了作用。
震后有家長和蘆陽第二小學校長姜雪艷說,孩子比長輩還沉著。“地震發(fā)生時孩子叫我們趕快保護好頭部躲到衛(wèi)生間,其間更不能坐電梯,直到逃到安全地方,整個過程都是孩子在指揮,感覺被孩子教育了。”家長陳曦說道。
防災減災手勢操融合了知識并兼顧趣味性。蘆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多次經歷地震,讓防災減災教育在“糾錯”中優(yōu)化。姜雪艷還記得,“4·20”蘆山強烈地震時,自己也是沉著帶家人逃離的人,并不斷安撫大家慌張的情緒。2015年另選址重建后,學校開始探索“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輻射社會”的減災教育模式,加強孩子的生命教育。邀請家長與孩子共繪防災減災繪本、游園活動等……這種“社會+學校+家庭”的模式,吸引江蘇、湖北、江西等地工作者來學習,被中國地震局評為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姜雪艷說:“我們的手勢操,已被廣西、湖北等多地借鑒,希望這套模式能夠幫助到更多家庭和孩子,讓孩子在遇到人生困難時處變不驚,學會尊重自己和生命。”
學會認識災難,并嘗試與之科學共處
“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地災,全年防地震。”這是蘆山當地的防災減災工作寫照。
蘆山屬于山地地形,坡度大、地勢陡,境內有大小河流556條,山洪災害、地質災害多發(fā)。
蘆山縣一手抓防災減災,一手抓災后重建,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從被動地在災難發(fā)生時等待救助,變?yōu)闉碾y發(fā)生前的預防,變成減少個別災害發(fā)生和發(fā)生的損失,蘆山人學會認識災難,并嘗試與之科學共處。
這種轉變分布到社會的“毛細血管”里,觸及到基層社區(qū)中。
蔣小青是蘆山縣蘆陽街道黎明社區(qū)王邊王窩組的地災監(jiān)測員,離他家不到5分鐘路的山坡上,存在一處滑坡風險隱患點,若災害發(fā)生,有3戶12人將受到威脅。他每天任務是巡查山間是否有樹木因滑坡歪斜、土層是否因暴雨沖刷而松動,必要時還要拿出測量儀器觀察山間裂縫的變化大小,及時通知村民轉移。蔣小青透露,最近一次轉移就是5月8日的暴雨藍色預警,村民們在大雨來臨之前已到達安全點暫住。
蘆山縣黎明社區(qū)是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qū)。黃剛 攝
走進黎明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二樓是物資儲備倉庫,配備帳篷、棉被等物資。一樓辦公區(qū)旁就是微型消防站。微型消防站內還提供VR、模擬電話等防災減災科普互動游戲,深受社區(qū)孩子歡迎。離消防站不到50米處,是社區(qū)應急避難廣場。黎明社區(qū)黨支部副書記羅丹介紹,社區(qū)減災是社會減災系統(tǒng)中的重要一環(huán),關乎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社區(qū)微型消防站內有給小朋友科普消防知識的互動設備。黃剛 攝
除了政府主導,更多社會力量主動加入防災減災體系中。
蘆山縣以縣消防救援大隊為主要力量,在全縣設立1支專業(yè)救援隊,依托行業(yè)部門建立N支行業(yè)救援隊伍,8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33個村(社區(qū))全覆蓋設立應急救援志愿隊伍,構建“1+N+8+33”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建立縣、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災害易發(fā)點四級救災物資儲備網絡,設置應急物資代儲點50個,儲存11類救災物資7萬余件,與相鄰縣簽訂應急物資協(xié)同保障協(xié)議,與企業(yè)簽訂儲備協(xié)議,形成了“縣級庫+鎮(zhèn)村自儲+市場化補充”的多元化救災物資儲備保障體系。
“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努力沒有停止。在“6·1”蘆山地震中,蘆山全縣無房屋倒塌、無因災死亡、無次生災害。截至目前,蘆山建成4個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qū)和2個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5個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
防勝于救,科技助力
從“救災型”向“防災型”再到“減災型”轉變,離不開科技助力。
在蘆山縣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看來,針對蘆山縣地形復雜、人口分散、救援難度大等特點,防災減災要重視基礎建設,更要加強全災種應對科技手段運用。
當地氣象臺工作人員在操作精準靶向智慧氣象服務系統(tǒng)及時發(fā)布預警預報信息。黃剛 攝
如依托全省首創(chuàng)的精準靶向智慧氣象服務系統(tǒng)及時發(fā)布預警預報信息,將風險點和隱患點“一體五位”人員(監(jiān)測員、村級負責人、鄉(xiāng)鎮(zhèn)負責人、涉災部門負責人、技術人員)納入預警預報范圍,短信電話直達基層責任人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綜合運用信息化手段防洪防汛,在重點河段上游設置雨量觀測設備、中游設置水量監(jiān)測設備、下游設置自動預警設備,建成山洪災害多普勒雷達站項目等。
蘆山目前完成456戶群眾避險搬遷,治理水土流失6965.8公頃,實施道路生命安防工程120公里,治理道路沿線地質災害隱患點35處。當地建制村道路硬化率100%,全面完成縣域內主干線升級改造,確保災害發(fā)生時“物資第一時間能進,人員第一時間能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