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黑色的掛面”顯真容 承載古時醫(yī)者仁心的天回醫(yī)簡如何被修復?

封面新聞 2024-05-07 09:54:43

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5月5日晚,CCTV-1播出的《簡牘探中華》聚焦成都市金牛區(qū)天回鎮(zhèn)出土的天回醫(yī)簡,將關于這些醫(yī)學竹簡的故事,以實景戲劇的方式進行演繹。展現了醫(yī)者之仁德、嚴謹的故事,講述了竹簡出土背后的深意。

劇照(圖據節(jié)目組)

那么,這一批竹簡目前情況如何?封面新聞記者從參與天回醫(yī)簡修復工作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修復師陳俊橙處獲悉,天回醫(yī)簡已修復竹簡116根,剩下竹簡的修復工作也在逐步推進中。

部分天回醫(yī)簡(圖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水中浸泡兩千余年

“黑色的掛面”整理修復后顯真容

天回醫(yī)簡出土于成都市金牛區(qū)天回鎮(zhèn)老官山漢墓的三號墓。出土時,所有的竹簡都堆疊在一起,像是“煮坨了的掛面一樣”,狀態(tài)非常糟糕。當時,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將竹簡整體提取后,打包回到了實驗室進行處理。

天回醫(yī)簡出土(圖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在實驗室中,竹簡將經歷清洗、文字提取、脫水、修復等步驟,最終完成修復和整理的工作。目前,總共930支竹簡都已經完成了文字提取的工作,共計2萬余漢字。經過十年的整理與研究,《天回醫(yī)簡》一書已經于2023年正式出版。

陳俊橙介紹,雖然在水中浸泡了兩千多年的時間,但是因為墨已經滲入到竹簡中,即便肉眼無法從這些“黑色的掛面”上看到字跡,紅外掃描儀器也能夠準確地捕捉到這些字跡。同理,與天回醫(yī)簡一同出土的經穴漆人,其模型上的經絡與穴點,則是使用紅外相機捕捉到的。

在文字提取的同時,脫水的工作也在同步進行著:讓這些“黑色的掛面”底色變淺,顯露出字跡來,同時便于長期保存和展示工作。目前,常用的脫水方法分為兩種,一種是經常使用在漆木器上的復合乙二醛法,另一種就是主要使用在竹簡上的高級醇脫水法。而天回醫(yī)簡采用的就是第二種脫水法。陳俊橙介紹,在天回醫(yī)簡修復的過程中,難度最大的就是這一步。“飽水狀態(tài)下的竹簡難以保存。而從飽水到脫水這個步驟中,竹簡會收縮變形,上面的字樣便會模糊不清。天回醫(yī)簡修復工作最大的難點就在于控制其收縮率。”所以,這也是文字提取工作必須要在脫水之前進行的原因。

而在脫水之后,就是干燥修復的步驟。遇到殘斷的竹簡,便可以在這一步上將其拼對、粘好。

天回醫(yī)簡清理中(圖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難得的學習機會

三星堆、城壩遺址等持續(xù)考古同樣適用

有機質的保存需要理想的條件,濕度、酸堿度等因素缺一不可。而基于四川地區(qū)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例如竹簡、木牘等有機質很難保存。而天回醫(yī)簡的出現,無疑是一次極為幸運的機會。陳俊橙說,正是因為天回醫(yī)簡的發(fā)現,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者們,帶來了一次極為難得的學習機會,也收獲了諸多具有實用性的經驗。

“漆木器的修復方面能夠運用竹簡修復中的部分方法,并不完全一樣。”陳俊橙介紹,例如竹簡的清洗方式是蘸洗,可適用于有彩繪的器物;竹簡的矯形方法也可適用于單獨的漆皮或較薄的平面器物;等距捆綁、活結固定等竹簡的固定方式,也可適用于其他漆木器;竹簡的脫色技術對于變色嚴重的漆木器同樣適用。

在天回醫(yī)簡的發(fā)掘和清理工作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開始將多方面的經驗用于商業(yè)街遺址出土的漆木器修復工作中,以及老官山漢墓附近的大灣村漢墓的器物提取與修復工作中。而天回醫(yī)簡所用到的紅外掃描提取文字信息的方式,后續(xù)還應用到了城壩遺址、字庫街遺址等出土的竹簡、木牘的信息提取上。

在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負責的三星堆遺址五號祭祀坑象牙殘片提取工作中,同樣使用了改良過的竹簡提取方法。在未來,天回醫(yī)簡所帶來的珍貴經驗,將持續(xù)在四川的考古工作中發(fā)揮作用。

來源:封面新聞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