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6 00:52:29
今年以來,東風公司不斷對新能源汽車業(yè)務“動刀”,相繼推出一系列改革整合舉措,自主新能源事業(yè)版圖逐步清晰,轉型升級全力提速。
11月10日,東風智能新能源品牌SHOW暨eπ品牌發(fā)布會在武漢舉行。東風公司發(fā)布東風悅享智能品牌,重磅推出全新主流科技電動品牌eπ,并首發(fā)亮相該品牌首款轎車eπ007。同時,東風新能源家族首次全矩陣同臺亮相,集中展示了東風在新能源領域的全域實力,東風自主新能源事業(yè)邁入新階段。
轉型升級 “組合拳”初顯成效
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楊青表示:“‘十四五’的兩年多來,我們著力在新能源新賽道上加力提速,全面完成新能源品牌、平臺、商品、關鍵總成及核心技術資源的戰(zhàn)略布局,形成了‘自主乘用車+商用車+合資自主’等多條戰(zhàn)線、多個品牌齊頭并進的新局面。”
進入轉型發(fā)展的關鍵期,東風公司持續(xù)以改革提升為牽引,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今年以來,東風公司在新能源領域推出系列整改“組合拳”,新能源事業(yè)版圖逐漸清晰,整體實力再上新臺階。全新的戰(zhàn)略布局和一系列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對東風的轉型發(fā)展起到了關鍵指導作用。
今年年初,東風公司提出“轉型升級三年行動”,目標是到2024年,東風自主乘用車主力品牌全新車型100%電動化;到2025年,東風自主乘用車與合資品牌的銷量比例達到1:1,各2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自主品牌的50%,占自主品牌乘用車的70%。
隨后在8月16日,東風公司宣布實施東風乘用車新能源“躍遷行動”,對自主乘用車新能源事業(yè)進行重大管理體制調整,由集團一體化管理東風品牌下東風風神、eπ、東風納米三大產品系列品牌,東風公司領導掛帥,集團總部上陣打仗。
近日,東風公司又宣布實施新能源“躍動工程”,成立研發(fā)總院,構建“1+n”研發(fā)體系,聚焦新能源轉型升級,深度整合集團研發(fā)體系及研發(fā)資源,全面提升研發(fā)效能。
實際上,東風公司的新能源轉型之路早在2021年就已全面鋪開,并已進行大量投入。當年4月,東風公司提出“東方風起”計劃和科技創(chuàng)新“躍遷行動”,著力推進新能源和智能駕駛躍遷式發(fā)展。
今年下半年以來,東風公司新能源轉型成果已初步顯現。其中,嵐圖汽車今年1~10月交付量同比增長107%。自6月以來,嵐圖汽車交付量實現六連漲;從8月起,交付量保持每月增加1000輛以上,展現出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此外,豪華電動越野車型猛士917已經正式交付,“東風”品牌旗下三大品牌系列東風風神、東風納米、eπ也整裝列隊。
持續(xù)高額投入 加碼新能源賽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東風公司“東方風起”計劃和科技創(chuàng)新“躍遷行動”落地見效,加快實施“轉型升級三年行動”的關鍵之年。
轉型的關鍵就是科技自立自強,解決技術難題,同時面向未來,把核心科技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經過深厚的積淀和長期耕耘,東風公司新能源事業(yè)已基本做到對核心科技和核心資源的自主掌控。例如,東風公司打造了M TECH猛士豪華電動越野車平臺、東風量子架構,推出“東風氫舟”氫動力品牌,自主打造了全新一代中央集中式SOA電子電氣架構等。
面向新能源市場,東風公司自主向上,“組團”進攻主流市場。目前,東風公司已完整構建起覆蓋豪華、高端、主流和小型車全家族的品牌和產品矩陣,包括面向高端新能源市場的嵐圖品牌,面向豪華電動越野市場的猛士品牌,以及面向主流市場的“東風”品牌。東風公司以矩陣之勢合力并進,在新能源領域的品牌布局進一步完善和優(yōu)化,為不同客戶的多元化用車需求,提供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
隨著智能化發(fā)展浪潮席卷全球,新能源競爭將不再只是圍繞“三電”進行變革,已逐漸升級到“智能化”領域的競爭,東風公司已經瞄準了新能源轉型的“下半場”,將在智能化賽道上繼續(xù)大展拳腳。
此次東風智能新能源品牌SHOW上,東風公司還發(fā)布了東風悅享智能品牌。依托AI(人工智能)技術、中央計算平臺和數字化研發(fā)體系,東風悅享智能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控、智能生態(tài)四個領域實現了核心技術掌控,為用戶提供綠色、安全、高效、愉悅的全場景智慧出行新體驗。
面對未來,東風公司將持續(xù)投入,在新能源轉型升級的賽道上全力提速。未來3年,東風公司將在自主新能源領域投入500億元,將推出21款自主新能源乘用車車型和17款新能源商用車基礎車型,到2025年自主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00萬輛以上。 文/張小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