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15 19:39:55
每經記者 李星 每經編輯 孫磊
9月15日,有消息稱,特斯拉已在一體化壓鑄上取得重大技術突破,通過這項突破,特斯拉可以將電動汽車的幾乎所有復雜底盤零件壓鑄成一個整體,而非僅壓鑄約400個零部件。
值得一提的是,9月15日午后,一體化壓鑄概念股再度拉升。其中,春興精工(SZ002547,股價5.32元,60.01億元)、多利科技(SZ001311,股價53.33元,97.98億元)漲停,文燦股份(SH603348,股價43.22元,市值114.12億元)、立中集團(SZ300428,股價23.63元,147.72億元)等漲幅超5%。
據了解,這一新技術是特斯拉“開箱工藝(Unboxed Assembly Process)”組裝系統的核心。特斯拉3月公布該組裝系統時曾表示,其將用于支持生產低價車型,預計可以將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降低50%,并將工廠空間減少40%。有觀點認為,有了這項新技術,特斯拉可以在18~24個月內,從頭開始開發(fā)一款汽車。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向特斯拉方面進行了核實,但截至記者發(fā)稿未獲回應。
兩年前,特斯拉將一體化壓鑄概念引入中國,并率先在Model Y車型上落地。“目前,Model Y后底板制造采用了一體化壓鑄技術工藝。相較傳統制造工藝,采用一體化壓鑄工藝的Model Y后底板遭遇碰撞時,不會有因為存在焊點、焊縫遭受沖擊而導致車體被撕裂的情況出現,能夠提升車輛的安全性。”今年3月,特斯拉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曾采訪時稱。
盡管如此,特斯拉的一體化壓鑄工藝也遭到了不少消費者質疑。有網友稱,特斯拉一體化壓鑄技術已經成為以人為本的“緊箍咒”,并極大提高了修車成本與保險費率。更有網友吐槽稱,“特斯拉整車降價看似讓利消費者,卻不知可能因為一體化壓鑄技術帶來‘稍微’碰撞就要更換整個后車身的天價維修費。”“不小心剮蹭就等于換車。”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宋健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一體化壓鑄技術是一種很好的制造工藝,可減少傳統制造工藝的諸多復雜環(huán)節(jié),有著降低成本、減少車身重量從而增加新能源汽車續(xù)航等優(yōu)勢。“不過,一體化壓鑄件也存在可修復性差的問題,一旦該部件受損就必須更換全新部件,維修費用相對傳統工藝制造件更高,是‘一錘子買賣’部件。”宋健認為。
香頌資本執(zhí)行董事沈萌也表示,一體化壓鑄技術的使用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一體成型部件的強度要比組裝結構更好,可以保證車內人員在碰撞事故中更安全;但另一方面,一旦損壞就需換掉整個部件,所需成本更高。”沈萌對記者說。
早在2020年9月,特斯拉CEO馬斯克在電池日發(fā)布會上宣布,特斯拉將使用一體化壓鑄的鋁合金來制造Model Y的車身后底板總成,可將下車體總成重量降低30%,制造成本因此也下降40%。到2021年,特斯拉在柏林工廠開放日展示了特斯拉一體式壓鑄底盤,宣布將用2~3個大型壓鑄件替換370個零件組成的下車體總成,從而將制造成本降低40%,重量降低10%,續(xù)航里程增加14%。
根據特斯拉公布的信息,采用一體壓鑄技術后,Model Y原方案的80個沖壓焊接零件可集成為一個鑄件,并實現40%降本、10%減重。按照馬斯克早前規(guī)劃,特斯拉未來將通過一體式壓鑄技術將車身集成9個部分。“特斯拉的目標是將車輛的生產成本降低50%,讓更多的人能夠用上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在今年3月舉行的特斯拉投資者日上,特斯拉方面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特斯拉將一體化壓鑄概念引入中國,國內車企也紛紛開始布局。如,蔚來在2021年成功驗證開發(fā)了可用于制造大型一體化壓鑄件的免熱處理材料,并已開始在第二代車型平臺上使用壓鑄法制造白車身。此外,小鵬汽車、高合汽車、理想汽車、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吉利汽車、東風汽車、大眾汽車、奔馳、沃爾沃等國內外車企,也都在競相布局一體化壓鑄技術。
但截至目前,一體化壓鑄技術還只有少量車企在使用。“這項技術看似簡單,背后卻對企業(yè)的綜合科技實力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比如,并非任何鋁材料都能一體化壓鑄成型,且要一體化成型還必須對車體結構進行重新優(yōu)化設計。”沈萌表示,特斯拉之所以能采用這項技術,主要也是因為它一直在自主研發(fā)相關材料,并對車輛的車體結構設計進行了深入研究,一體化壓鑄部件并不是任意一家企業(yè)買個壓鑄機就能制造出來的。
中銀證券測算,到2025年,一體化壓鑄市場規(guī)模將達220億元,4年復合增長率133%。“雖然一體壓鑄市場規(guī)模未來可能達千億級,但受一體化壓鑄高‘門檻’要求影響,要實現一體化壓鑄技術的普遍使用可能還需要好幾年時間。目前,資本市場對這一技術還處于觀望階段。”沈萌認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