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31 16:23:56
每經編輯 黃勝
據澎湃新聞援引日經亞洲5月30日報道,AI芯片巨頭英偉達CEO黃仁勛在臺北國際電腦展期間的一場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中國有很多GPU(圖形芯片)的初創(chuàng)公司,不要低估中國在芯片領域的追趕能力。
“無論有任何規(guī)定,當然我們都會絕對遵守。但是我認為中國也會利用這一機會來培育本土企業(yè)。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會有這么多圖形處理器(GPU)初創(chuàng)公司出現,”黃仁勛說,如果現在還沒有涉足芯片行業(yè)并想成立一個芯片公司,你會成立什么樣的公司?你會成立一個GPU企業(yè),在中國就有很多GPU初創(chuàng)公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黃仁勛表示,很難預測美國的出口管制是否最終會為中國的人工智能硬件和軟件創(chuàng)造一個獨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但公眾必須承認中國在云計算、互聯網服務、數字支付、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技術進步。
英偉達成立于1993年,總部位于美國,當地時間5月30日,英偉達盤中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公司。截至5月30日美股收盤,英偉達股價報收401.11美元,市值達9907.4億美元。
據證券時報5月29日報道,5月27日,黃仁勛在臺灣大學的演講刷屏科技圈。AI,無疑是黃仁勛演講的主題之一。他指出,所有人即將進入一個巨大變革的世界,就像個人電腦、晶片革命一樣,當前正處于AI的起跑線上,每個行業(yè)都將被革命。AI為所有人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反應敏捷的企業(yè)將利用AI技術提升競爭力,而未能善用AI的企業(yè)將面臨衰退。
黃仁勛表示,AI將改變每一份工作,大幅提升工程師、設計師、藝術家等的工作表現。他預計,每家公司和大家都必須學會善用AI,盡管有些人擔心AI可能會奪走他們的工作?,F階段正處于AI技術時代的開端,AI將從根本上重塑電腦,是電腦科技產業(yè)的再一次重生,也是中國臺灣廠商的黃金機遇。“請借助人工智能,完成難以想象和不可思議的事情。”
有些人擔心AI可能會搶走工作機會,有些人擔心AI發(fā)展出自我意志。對此,黃仁勛回應到,“我們正處于一個新領域的開始,就像個人電腦、網絡、移動設備與云端技術一樣。但是AI的影響更為根本,每個運算層面都會被重新改寫。它改變了我們撰寫軟件的方式、執(zhí)行軟件的方式。從各方面來看,這是電腦產業(yè)的再生契機,對于企業(yè)而言更是一個黃金機遇。你們正是這個產業(yè)的重要基石。”
英偉達CEO黃仁勛(圖片來源:截圖自英偉達官網)
據界面新聞28日報道,在演講中,黃仁勛提及了英偉達創(chuàng)業(yè)時期的三個“失敗故事”,公司一路磕磕絆絆,險些瀕臨倒閉。他說,“在英偉達,我經歷了失敗,極大的失敗,所有的失敗都令人羞愧和尷尬,幾乎使我們走向了滅亡。”
在演講中,黃仁勛分享了英偉達早期的三個“失敗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英偉達發(fā)明的3D圖形芯片最早用于計算機游戲,歷經幾代開發(fā)后為降低成本,找上當時的日本游戲大廠世嘉合作開發(fā)。然而,經過1年的開發(fā)后,黃仁勛發(fā)現行業(yè)已經快速變化,微軟開發(fā)出了Windows 95上的Direct3D圖形接口,使得英偉達和世嘉聯合開發(fā)的技術偏離市場主流,黃仁勛不得不聯系世嘉CEO解釋這一困難處境,但他仍要求世嘉按照合同付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若世嘉退出合作且不付款,英偉達將面臨倒閉命運。幸運的是,世嘉同意付款,給了英偉達數個月的喘息時間和打造出RIVA 128芯片的機會,扭轉了公司的命運。“讓我驚訝的是世嘉答應了,也因為他們的慷慨,讓我們能再活6個月。”黃仁勛表示,正是英偉達正視了錯誤并及時止損,謙卑地尋求幫助,才挺過了倒閉危機。
第二個故事有關如今讓英偉達成就市值巔峰的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一種并行計算統(tǒng)一計算架構)。這既是一個并行計算平臺,也是一個編程模型,包含一系列的開發(fā)工具。所有英偉達的GPU都支持CUDA。這意味著,從學生到科學家,任何人用一臺配備GPU的筆記本電腦,就能開發(fā)軟件。
2007年,黃仁勛決定把CUDA內置入公司的所有GPU中,使它們能夠處理3D圖形外,還能處理數據。但這是一項昂貴的長期投資,受到了很多批評,直到幾年后這些芯片開始被用于機器學習才有所回報。“我們的市值剛剛超過十億美元。”黃仁勛回憶稱,“我們經歷了多年的疲軟表現,股東對CUDA表示懷疑,更希望我們能提高盈利能力。”
因此,英偉達必須證明CUDA的市場需求,并不斷展示開發(fā)CUDA的好處。直到2014年,一位學者把CUDA用于AI計算,開啟了人工智能的年代,CUDA才得以順利打開市場。“幸運的是,我們也發(fā)現人工智能的潛力。多年后AI革命爆發(fā),英偉達則成為引擎。”
黃仁勛認為,正是因為過去的磨難,才讓英偉達的堅持得到了回報,“我們?yōu)锳I發(fā)明了CUDA,這段旅程塑造了我們的品格,承受痛苦和苦難,是在追求愿景的路上必經之痛。”
第三個故事則有關英偉達的移動市場敗局,2010年英偉達決定進入移動手機市場,那時智能手機欣欣向榮,顯然對圖形計算要求會迅速提高,但對英偉達而言,這一愿景未能如愿,競爭對手大量涌入,學習制造移動計算芯片,而英偉達卻在學習如何開發(fā)基帶芯片,盡管市場份額仍在增長,但市場競爭激烈程度陡然上升。
“我們做出艱難的決定,放棄這塊市場。因為英偉達的使命是造出能解決‘普通電腦無法解決的問題’的電腦,我們應該專注在這一愿景上,發(fā)揮我們獨特貢獻。”黃仁勛稱。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澎湃新聞、證券時報、界面新聞、公開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31N123712051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