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可以說已經走出了疫情”!張文宏最新發(fā)聲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5 17:13:53

每經編輯 張錦河    

據廣州日報,3月25日上午,在廣州南沙舉辦的亞洲青年領袖論壇上,國家傳染病醫(y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作為中方青年嘉賓代表致辭。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視頻截圖

他表示,三年多來,我們的衛(wèi)生體系接受了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而最終走了出來。今天無數的亞洲青年精英相聚在此,恰逢人類已經全面建立了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免疫屏障。“世衛(wèi)組織也宣稱如今死于新冠的病人數每天都是歷史低點。我們離走出‘新冠’這起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的時間節(jié)點已為期不遠。

3月18日,中國疾控中心發(fā)布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況,,自3月3日以來,我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數呈波動下降趨勢,每日報告核酸檢測陽性數仍保持在4000人以上。

3月21日,張文宏在線上參加上海長三角商業(yè)創(chuàng)新研究院理事會擴大會議暨2023長三角新經濟年會時稱,新冠已經越來越趨向于已經被我們熟悉的冠狀病毒,比如OC43和HKU1(主要引起普通感冒的兩種冠狀病毒,來自嚙齒動物)。如果進入常態(tài)化流行,它會階段性地出現波峰,在流感樣人群中檢測出的比例大約處于1‰-2‰的水平。雖然中國目前在流感樣人群中檢測出新冠的比例大約為5‰-10‰,但可以判斷,中國目前處于新冠低流行的狀態(tài)。

張文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可以說已經走出了疫情

據海報新聞,致辭時,對于當前的疫情進展,張文宏給出了個人論斷,“我們恰逢人類已經全面建立起對新冠疫情的免疫屏障,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可以說已經走出了疫情,我們離走出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的時間節(jié)點應該為時不遠。”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視頻截圖

然而,來不及高興,愁緒又上心頭。

張文宏接著表示:“我們也看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航線已經慢慢恢復,但是我們也有一種感覺,我們彼此之間好像并沒有完全回到疫情之前的時候,我們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紐帶似乎比疫情前面變得更加脆弱……”

由此,張文宏提出,相信通過這次一次的疫情,讓大家認識到無論是經濟、國家層面關系,還是世界的安全,很顯然人員的交流和貨物的流通是世界繁榮的保證。

“我堅信,人類的未來一定是取決于我們是不是能夠團結在一起。未來的世界具備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大家團結起來,構建一個極具韌性的全球性的社會體系,只有那樣我們才會有美好的光明的未來。”

張文宏:中國目前處于新冠低流行的狀態(tài)

“對于下一波(疫情),目前所做的工作是檢測、救治工作,相較于上一波大流行會相對簡單。更加重要的是,我們要為未來大流行的科技平臺做準備,包括關于疫苗、治療、檢測、公共措施等幾個協同的平臺,這一科技平臺要處于常態(tài)化的準備狀態(tài)。”

據澎湃新聞,3月21日,國家傳染病醫(y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線上參加上海長三角商業(yè)創(chuàng)新研究院理事會擴大會議暨2023長三角新經濟年會,關于如何應對下一波疫情,張文宏如是說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22385868

3月17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在例行疫情發(fā)布會上表示,今年有望不再將新冠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張文宏認為,新冠未來將向地方性流行轉化。“地方性流行”是指,一種病毒經過大流行后,進入較低水平的流行,不再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危害。例如,近期流行的甲流,張文宏團隊檢測到其分型是H3N2和H1N1,這兩個菌株都是大流行以后不斷發(fā)生變異的常態(tài)化流行株,并不會引起恐怖的大流行。麻疹、水痘等疾病,也都是在大流行之后遺留在人類社會的常態(tài)化感染疾病。

張文宏解釋,就流行的波度而言,新冠已經越來越趨向于已經被我們熟悉的冠狀病毒,比如OC43和HKU1(主要引起普通感冒的兩種冠狀病毒,來自嚙齒動物)。如果進入常態(tài)化流行,它會階段性地出現波峰,在流感樣人群中檢測出的比例大約處于1‰-2‰的水平。雖然中國目前在流感樣人群中檢測出新冠的比例大約為5‰-10‰,但可以判斷,中國目前處于新冠低流行的狀態(tài)。

另據中國青年報,3月4日晚,全國政協委員張文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全球范圍來看,凡是經歷了奧密克戎感染的第一輪疫情的國家都有第二輪疫情的記錄,不過各個國家第二輪疫情波峰的高度和造成的影響各有不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84457982

關于第二輪疫情到來的時間,張文宏表示,我國在去年12月底達到了該輪疫情的感染高峰,被感染人群獲得的抗體大概會在5~6個月之后逐漸衰退。但是,不同人抗體水平衰退時長會有差異,不同地域也會有不同,而且也與下一波疫情出現的病毒變異情況有關,所以第二輪疫情的來臨不會像第一輪那么整齊劃一。

張文宏表示,經過三年抗疫,我國已經建立了應對疫情的機制,這其中包括基層衛(wèi)生醫(yī)療機構能力的強化,國產新冠藥品的上市、增產等,“整體上,中國在為后面的疫情正在做持續(xù)性的準備。我相信,下一波疫情不會對我們國家的經濟活動造成大的影響。”

專家:新冠沒有消失

據健康時報3月22日報道,近期,來自上海、北京、山東、安徽等多地的網友在社交平臺發(fā)文稱自己于近日感染新冠,“以為自己終于挺進‘決賽圈’了,結果在3月份還是中招了。”一位北京居民告訴記者。“新冠沒有消失,只是處于低水平流行狀態(tài)。”國家衛(wèi)健委全國新型冠狀病毒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流行病學與衛(wèi)生統(tǒng)計學系研究員劉玨告訴記者。

“感染過程基本和第一次感染一樣,最開始是咽喉不適,當天下午開始發(fā)熱,第二天退燒后開始嗓子疼、咳嗽,一周后轉陰。”家住河南鄭州的陳雪(化名)向記者表示,一月份已感染過一次新冠。“此次感染是因為家人首次感染了,在家人感染后的六七天才出現了癥狀,說明還是有一些抵抗力的,可能還是因為接觸病毒太多了。”

南方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wèi)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群體水平看,大暴發(fā)后6個月內一般不會再次暴發(fā),但也有例外,如新冠病毒發(fā)生大的變異,從個體看,不能完全排除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免疫力較弱或免疫反應不持久的人群,包括有免疫缺陷、基礎病等,另外還與進入體內的病毒量有關,如果一次性進入體內的病毒量大,也會更容易發(fā)生二次感染。”

趙衛(wèi)提醒,考慮到目前疊加流感的形勢,建議公眾繼續(xù)保持密閉場所戴口罩、勤洗手和開窗通風、保持社交距離和咳嗽禮儀等衛(wèi)生習慣。聽從防疫部門的提示和指引,是正確應對的好方法。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廣州日報、健康時報、澎湃新聞、海報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疫情防控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