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10 18:53:35
每經編輯 孫志成
在1月10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日本富士電視臺記者提問,中方暫停了日本赴華簽證,請問是否屬實?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汪文斌回應稱,中方發(fā)布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總體方案和中外人員往來暫行措施之后,多國表態(tài)予以歡迎。但也有少數國家宣布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采取入境限制措施,對此中方以最大誠意,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與有關國家進行了充分溝通,詳細介紹中方優(yōu)化調整防疫措施的科學性、合理性和中國當前的國內疫情形勢。
汪文斌說,但令人遺憾的是少數國家罔顧科學事實和本國疫情實際,仍執(zhí)意針對中國采取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對此中方堅決反對并采取對等措施。
汪文斌表示,我們再次呼吁相關國家從事實出發(fā),科學適度制定防疫措施,不應借機搞政治操弄,不應有歧視性做法,不應影響國家間正常的人員交往和交流合作。
日本是否被認定為“針對中國采取歧視性限制措施的國家”?對此,汪文斌稱,我已經清楚闡明了中方的立場,大家可以關注中國駐外使領館發(fā)布的相關消息。
有記者提問,此前外交部稱中方將進一步簡化為外國人辦理來華工作、商務、留學等簽證的手續(xù),發(fā)言人能否介紹一下給外國人發(fā)放旅游簽證的情況?
汪文斌表示,目前新冠大流行尚未結束,中方將繼續(xù)根據疫情形勢發(fā)展科學、動態(tài)調整外國人來華簽證政策,為不同目的來華的各國人士提供便利。
有記者提問,近期,有西方媒體報道稱,中國國內疫情將影響國際產業(yè)鏈供應鏈穩(wěn)定,拖累世界經濟復蘇。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表示,這種論調別有用心,完全與事實背道而馳。事實是,中國的疫情防控政策既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又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過去三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4.5%左右,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全球貿易動能轉弱的背景下,中國積極擴大開放,向全球提供優(yōu)質產品和服務,在全球產業(yè)鏈供應鏈中發(fā)揮了“穩(wěn)定器”的關鍵作用。2021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增至6.9萬億美元,繼續(xù)保持全球第一。去年1至11月,中國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8.6%,其中出口增長11.9%,為世界經濟穩(wěn)定和全球貿易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汪文斌指出,中國政府優(yōu)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后,包括世界貿易組織、經合組織等在內的國際組織負責人都普遍看好中國經濟發(fā)展前景,認為這將有助于支撐世界經濟復蘇和發(fā)展。近期,多家國際投資機構紛紛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許多外國在華商會認為有關措施將重振投資營商信心,恢復市場樂觀情緒,中國將繼續(xù)成為外資優(yōu)先投資目的地。美國銀行一項調查顯示,近期認為中國經濟會出現更高增速的基金經理比例從去年11月的13%升至目前的約75%。
汪文斌說,當前,中國疫情形勢整體向好,不少省市已渡過疫情高峰,生產生活加快恢復正常。隨著需求逐步回升和政策效應疊加,中國經濟社會活力將進一步釋放,為世界各國帶來更大的機遇。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復蘇“穩(wěn)定器”和增長“發(fā)動機”的作用將會進一步凸顯。
汪文斌 資料圖
此前,在1月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近日,德國、比利時、盧森堡等國外交部稱,鑒于中國確診病例激增,建議本國公民非必要不赴華。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汪文斌:中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癥率、死亡率在全球都是最低的。隨著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力和毒力明顯減弱以及中國醫(yī)療救治、病原檢測、疫苗接種等能力持續(xù)提升,中方因時因勢主動優(yōu)化調整防控舉措,打的是有準備之仗。當前,中方相關部門圍繞“保健康、防重癥”,全力做好醫(yī)療資源配置、藥物產能供給和疫苗接種覆蓋等工作,著力保護老年人、孕產婦、兒童等重點人群,千方百計降低重癥,減少死亡。中國疫情形勢整體向好,部分省市已渡過疫情高峰,生產生活正加快恢復正常。
中方也始終堅持及時、公開、透明同國際社會分享病毒變異監(jiān)測和感染人群等信息。三年來,中方同世界衛(wèi)生組織開展技術交流60余次,最近一個月就進行了4次。中方還持續(xù)通過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分享新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數據。
我們希望各方秉持科學原則,共同保障各國人員安全順暢往來,為國際團結抗疫和世界經濟復蘇貢獻力量。
編輯|孫志成 杜恒峰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環(huán)球時報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