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12 17:30:38
◎“德國撤銷2035年碳中和氣候目標”的消息從何而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源于對德國議會近期通過的一攬子法案中部分內容的誤讀。
◎調動市場的力量,通過綠色產業(yè)鏈、綠色供應鏈和綠色金融等市場化方式去推動碳減排。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星
近幾日,一則“德國撤銷2035年碳中和氣候目標”的消息在網絡上熱傳,引起大家高度關注。
這是真的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關報道存在誤讀。德國議會官網消息顯示,“根據修正案,應放棄到2035年實現氣候中和電力供應的目標”。由此可見,該信息指的是“電力供應”方面。
同時,記者注意到,德國并沒有設立過“2035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其官方減排目標為“在2045年達到碳中和”。
此外,有關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當前各國都更加重視能源等領域安全,在這樣的背景下,降低碳排放需要創(chuàng)新方式。
“德國撤銷2035年碳中和氣候目標”的消息從何而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源于對德國議會近期通過的一攬子法案中部分內容的誤讀。
據德國議會官網消息,日前,德國聯(lián)邦議院通過了所謂的“復活節(jié)一攬子法案”,以擴大可再生能源。消息提到:“氣候保護和能源委員會通過了修正案,根據該修正案,應放棄到2035年實現氣候中和電力供應的目標”。
據《能源》雜志,這只是意味著德國會放棄2035年能源系統(tǒng)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事實上,準確地說這個目標是“2035年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綠電”。
而德國放棄2035年能源系統(tǒng)實現碳中和,并不意味著德國將就此撤銷碳中和氣候目標。根據德國政府官網消息,近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參加一檔電視節(jié)目時再次明確,“德國希望最早在2045年實現碳中和經濟。”
記者也注意到,德國沒有提出過“2035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德國的官方減排目標為在2045年達到碳中和。
公眾與環(huán)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也指出,從當前情況看,德國難以做到在2035年100%實現可再生能源綠電,但德國整體的碳中和目標并沒有變化。
馬軍向記者分析,在當前俄烏沖突大背景下,德國需要借助煤電來對沖天然氣斷供的風險,但從中長期看,德國還是希望通過擴大可再生能源來擺脫對他國天然氣的依賴。對于德國來說,氣候目標和能源安全目標是一致的。因此可以預期,未來德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入還會繼續(xù)加大。
不過與此同時,馬軍也向記者指出,當前新冠疫情遲遲沒有平息,能源出現全球性供應緊張,地緣政治危機進一步加劇,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經濟體更加關心能源等各領域的安全。為了解決能源安全等問題,重啟煤炭等化石能源就成為增加供應的一個重要方式。這樣一來,全球碳排放有可能出現反彈。
“我們需要二軌、甚至三軌的方式來推動碳減排和碳中和,特別是要調動市場的力量,通過綠色產業(yè)鏈、綠色供應鏈和綠色金融等市場化方式去推動碳減排。” 馬軍說。
他認為,重啟煤炭等化石能源計劃是為了對沖未來的不確定性,是否會實際投用還有待觀察。因此,不能以此來推斷能源低碳轉型沒有希望。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0010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