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16 09:13:00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3月15日,A股和港股延續(xù)了大幅下跌的走勢,萬得全A指數收跌4.74%,總計超4400只股票下跌,僅246只上漲。外資加速流出,北向資金凈流出規(guī)模160億元,本周兩日累計凈流出已達300億元。港股跌幅更大,恒生指數收盤下跌5.72%;恒生科技指數下跌8.10%,30只成分股當中,包括阿里、騰訊在內,總計有12只個股跌幅超過10%。
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指出,這輪A股和港股下跌,既有地緣沖突的因素,也有公募、私募規(guī)??焖倥蛎泴е?ldquo;藍籌泡沫化”后的估值回歸。不過3月以來的下跌,11日是一個明顯的分界線,之前的調整更多是全球股市調整的共性因素和A股長期以來積累的結構性因素共振的結果,而11日及之后的調整,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5家中概股納入退市風險名單所觸發(fā)。
當地時間3月10日,SEC公布了一份“預摘牌名單”,百濟神州、百勝中國、再鼎醫(yī)藥、盛美半導體、和黃醫(yī)藥等5只中概股可能面臨被摘牌的風險。SEC解釋稱,基于《外國公司問責法》認定,如果外國上市公司連續(xù)三年未能提交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jiān)督委員會所要求的報告,SEC有權將其從交易所摘牌。按照這一規(guī)定,即便最終因此被摘牌,這5家公司也要到2年后才會離開美股。但市場對此反應強烈,當天中概股集體重挫,38只中概股跌幅超10%。這種系統性的減持并未立即停止,3月11日和14日,中概股連續(xù)大幅下跌,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分別下跌10%、13.29%,并創(chuàng)出歷史跌幅紀錄。
中概股劇烈調整也傳導至滬深兩市。北京時間3月11日,萬得全A指數盤中下跌2.44%,恒生科技指數盤中跌幅一度超過9%。14日和15日,恒生科技指數分別下跌11%和8.1%,并帶動恒生指數走低;A股在這兩天也在加速調整。從券商整理的數據來看,最近一周外資對A股的減持最大的邊際變化在于外資“長錢”的減持,而從歷史經驗看,只有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比如疫情全球擴散)或政策風險加劇(比如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時,外資“長錢”才會流出。站在外資的角度,“短錢”“長錢”同時減持A股和港股,這和它們對中概股的減倉操作有同樣的內在動因。
3月11日凌晨,證監(jiān)會針對SEC上述動作回應稱,“堅決反對一些勢力將證券監(jiān)管政治化的錯誤做法”。筆者認為,SEC不負責任的動作,在傷及中概股的同時,也讓美股投資者遭遇巨大損失,也有損美國資本市場開放、包容的形象,結果是沒有贏家的多輸局面。由于中概股的業(yè)務普遍集中在中國,其內在價值并不會因為SEC“拉清單”而遭遇實質性損傷,考慮到還有2年的緩沖期,而中美雙方監(jiān)管機構仍在“開展溝通對話,并取得積極進展”,一旦審計信息核查方面取得突破,資金還會重新流入,中概股股價還是會向其內在價值靠攏。但要達成這一目標,考驗的是雙方監(jiān)管機構的智慧和魄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