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輪播

每經網(wǎng)首頁 > 推薦·輪播 > 正文

每經熱評丨老太爆倉倒欠券商1000多萬 帶來什么警示?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24 12:55:33

每經評論員 王硯丹

近日,廣州69歲獨居老太蘇某,加杠桿炒股“爆倉”,倒欠中信建投1000多萬元的新聞引發(fā)輿論熱議。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這則新聞有不少吸睛點——如老婦人69歲,獨居,膝下無子,獲得6600萬元授信額度等。在和中信建投對簿公堂后,其涉嫌低價轉移財產、養(yǎng)老金賬戶被凍結,也很可能引發(fā)公眾關注。除開這些,筆者認為,此事無論對證券公司的經營還是個人投資,均有更深層次的啟發(fā)意義。

從法院判決來看,中信建投在兩融業(yè)務開戶的風險揭示、客戶告知等程序方面應該并無過錯。按照相關規(guī)定,融資融券開戶條件包括開戶前20個交易日擁有不低于50萬元的證券類資產、普通證券賬戶在公司從事證券交易不少于6個月、2年內客戶風險測評問卷結果在一定級別以上等。在我國,融資融券杠桿比例受到嚴格控制,蘇某被授予6600萬元額度,證明她本來就是證券公司的高凈值客戶,普通證券賬戶里面至少有數(shù)千萬元資產。

程序上沒問題,但仍然造成了“雙輸”的局面,說明券商在開展融資融券等業(yè)務時,在風險控制方面還有可以改進之處。比如,在面對高齡客戶、巨額授信等情況時,券商是否可以采取更為審慎的風控措施,例如對一定年齡以上客戶降額授信,或是對一定金額以上的融資交易設置更高的警示線,對波動劇烈的個股設置更低的可充抵保證金比例等。于券商而言,只要客戶不爆倉,兩融業(yè)務就可以坐收利息,然而一旦出現(xiàn)蘇某這樣的情況,除了要費事費力追討外,對券商本身的聲譽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對個人投資者而言,蘇某的教訓更為深刻。新聞多以“69歲”“獨居老婦人”等作新聞點吸睛,但就投資本身而言,年紀大并不是禁忌。查理·芒格、索羅斯等年逾九十依然活躍在投資第一線。就是A股中,也不乏這樣的案例。比如,2021年就有新聞曝光,一位104歲的老太太以數(shù)千元本金,二十幾年來從股市賺了10萬元,家里的空調、冰箱,甚至自己做白內障手術的費用,都是她從股市里賺來的。

蘇某的爆倉一方面印證了“遍地是黃金、處處是陷阱”的股市諺語,另一方面則揭示了一個被無數(shù)次寫進投資教材,但又常常被投資者遺忘的原則:投資不僅要追求高收益,更要結合自己的資產狀況、年齡、職業(yè)生涯等因素,做全面的風險規(guī)劃。

如果蘇某只有25歲,人生處于起步階段,不妨做稍高杠桿的風險投資,因為高風險對應高收益,即使一時賭輸了,還有機會從頭再來。但當她年近古稀,本身已經是千萬富翁的情況下,似乎并不適合將所有身家都去做高杠桿投資。高杠桿會給人一種以小博大的快感,蘇某如果只用自己一小部分資產做融資交易,即使輸了生活質量也是有保障的。而從法院判決來看,她很可能因為將幾乎全部身家拿去融資,導致人生前面幾十年的積累一朝歸零。大部分投資者看她的經歷或許只是吃瓜的同時發(fā)出幾聲嘆息,但他人的教訓也正好提醒自己:任何時候,任何投資行為,控制風險都是第一位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