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04 00:19:44
每經編輯 彭水萍
“五一”假期,到海邊逛吃逛吃的朋友,一定沒少吃海鮮吧。但不知您有沒有留意到,最近有幾個地方發(fā)布預警,提醒大家,兩類水產品近期千萬不要食用,否則會有食物中毒的危險。究竟是哪兩種海產品如此危險呢?
據河北日報,河北秦皇島市海洋和漁業(yè)局近日發(fā)布了關于食用海虹的預警通告。通告稱,“海虹”又稱貽貝,是北方常見的一種食用性貝類,雙殼黑褐色。近年來,北方沿??h市發(fā)生了多起因食用海虹引起的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事件。海虹的麻痹性貝類毒素是由于海虹攝食有毒藻類在體內蓄積毒素造成的,根據近幾年的監(jiān)測,海虹麻痹性貝類毒素發(fā)生發(fā)展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從3月下旬隨著氣溫的升高,海虹體內麻痹性貝類毒素含量逐漸升高,6月降至判定限量值以下,現正處于上升期。
圖片來源:河北日報
根據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和我局近期檢測結果顯示,貽貝麻痹性貝類毒素含量已經超出安全限量標準2.0倍以上,如果食用極易引起中毒,會導致人出現四肢肌肉麻痹、頭痛惡心、流涎發(fā)燒、皮疹等癥狀,嚴重的會導致呼吸停止。為防止海虹中毒事件的發(fā)生,提醒廣大市民近期不要采集、買賣、食用海虹。一旦發(fā)生食用海虹出現中毒癥狀后,應立即趕往醫(yī)院就診。
據央視新聞,當下還是織紋螺生產的旺季,福建省泉州市海洋與漁業(yè)局也于近日發(fā)布提醒,每年4到9月是織紋螺毒性最強的時候,食用后可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癥狀,潛伏期最短5分鐘,最長可達4小時。提醒大家外出用餐切勿食用織紋螺,以免發(fā)生意外。
據央視新聞,像海虹、織紋螺這樣的小海鮮,既便宜又美味,是不少人餐桌上的???。很多居住在海邊的人,還會趁退潮時去撿拾。怎么一下子變得有毒了呢?海虹這毒究竟是從哪兒來的?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中國科協(xié)“源新聞”專家?guī)斐蓡T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 張光濤:這些生物本身沒有毒,它們食用的藻類是有毒素,隨著累積使它們自身也有攜帶。
海虹所含的究竟是哪種毒素?如果誤食,又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傷害呢?
專家表示,貝類毒素一般可分為麻痹性貝類毒素、腹瀉性貝類毒素、神經性貝類毒素和健忘性貝類毒素等。目前這四類貝類毒素引發(fā)的中毒均無特效治療藥物。
這當中,麻痹性貝類毒素被認為是事故發(fā)生頻率最高、分布最廣、危害程度最大的一種。其中毒的主要癥狀有頭暈、嘔吐、腹瀉、口唇、面部脖子感覺刺痛和麻痹等,嚴重者甚至會窒息死亡。
難道說味美價廉的海虹以后都不能吃了嗎?當然不是,秦皇島市發(fā)布的預警通告上說得很明白,近幾年監(jiān)測顯示,海虹所含麻痹性貝類毒素的發(fā)生發(fā)展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每年3月下旬隨著氣溫升高,海水中的有毒藻類生長茂盛,以此為食的海虹體內毒素含量自然跟著升高,“五一”期間正是毒素積累的高峰期,而一般到了6月份,海虹體內的毒素含量就會降到限量值以下。也就是說,一年當中,除了3到6月,其他時間是完全可以放心吃海虹的。
據央視新聞,隨著天氣轉暖,又到了各種海鮮大量上市的時候。海鮮雖然美味,但是人人都能享用嗎?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特色醫(yī)學中心皮膚整形中心主治醫(yī)師 方帆:海鮮雖然美味,但是不是人人都能享用。海鮮的營養(yǎng)成分主要是優(yōu)質蛋白質,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A、D、E和黃素煙酸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磷、硒、鎂、鐵、鋅等多種礦物質,那么有以下6類人群不適宜吃海鮮。
第一個就是過敏體質的,如果說濕疹皮炎處于急性期,或者曾經對魚蝦有過過敏的人,在食用海鮮的話,有可能會加重這個過敏的癥狀,輕的會出現皮炎濕疹,重的甚至出現呼吸困難腹痛等過敏性休克的癥狀。
第二類就是痛風的患者。海鮮中往往含有較高的嘌呤物質,使用后會加重痛風的癥狀。
第三類就是血脂比較高的人,海鮮中的螺類、貝類、蟹類,尤其是蟹黃膽固醇的含量很高,那么我們膽固醇和血脂偏高的人就應該少吃這一類的海產品。
第四類是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害者,海鮮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那么這些蛋白質過多的攝入會增加,肝腎的負擔。
第五類是凝血功能障礙的人。海鮮中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有一個十碳五烯酸,它的代謝產物就是前列腺環(huán)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血和止血的功能的作用。
第六類就是備孕或者是孕婦,或者說是哺乳期的婦女。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河北日報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