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熱點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點公司 > 正文

去年造鞋1.8億雙的“鞋王”華利股份沖刺IPO:受疫情影響上半年產能利用率下降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4 17:49:22

華利股份由“鞋王”張聰淵家族實際控制,旗下共有43家控股子公司,在中國、越南、多米尼加、緬甸等地共有21家制鞋工廠,去年員工人數(shù)接近13.6萬人,造鞋超過1.8億雙。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每經編輯 文多    

繼7月初在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的申請獲得受理后,9月28日,中山華利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利股份)更新了招股書(申報稿)。

華利股份由“鞋王”張聰淵家族實際控制,這家企業(yè)規(guī)模十分龐大,旗下共有43家控股子公司,在中國、越南、多米尼加、緬甸等地共有21家制鞋工廠,去年員工人數(shù)接近13.6萬人,造鞋超過1.8億雙,營業(yè)收入超過150億元,凈利潤達到18.21億元,其客戶包括Nike、Converse、Vans、Puma等全球知名品牌。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華利股份半年離職超過4萬人,離職率達到27.31%,超過以往全年離職人數(shù),其中基層生產員工減少1.9萬人,到6月底,在職員工約11萬人。

此次擬IPO,華利股份計劃將募集資金用于:越南鞋履生產基地擴產建設項目、緬甸世川鞋履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中山騰星年產3500萬雙編織鞋面擴產項目、華利股份鞋履開發(fā)設計中心及總部大樓建設項目、運營信息系統(tǒng)升級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偼度肽假Y金額38.38億元。

圖片來源:招股書(申報稿)截圖

張聰淵家族當前持股97.23%

張聰淵生于1948年,中國臺灣人,今年已經72歲的他,具有超過50年的鞋履制造經驗。媒體報道稱之為“神秘鞋王”,此次擬在A股上市,招股書也揭開了他“鞋業(yè)王國”的神秘面紗一角。

根據(jù)招股書,張聰淵及其妻子周美月、長子張志邦、長女張文馨、次子張育維5人組成張聰淵家族,是華利股份的實際控制人,該家族通過Charm Smart Holdings Limited俊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俊耀)、中山浤霆鞋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浤霆)間接控制華利股份97.23%的股份。

此外,華利股份的剩余股東為永誠伍號和永誠陸號,為2019年6月新增股東,分別持有華利股份1.54%股份及1.23%股份,均由永誠資本擔任執(zhí)行事務合伙人,屬于股權投資基金。

華利股份招股書中披露,在引入上述投資者前,其100%股權原由張聰淵家族全部控制,為使股權結構更加多元、合理,因此引入外部投資者。永誠伍號、永誠陸號當時看好華利股份的發(fā)展,也看好運動鞋服類行業(yè)和市場的前景。

根據(jù)歷史變更中披露,永誠伍號、永誠陸號進入華利股份時,后者尚未進行股改和審計,因此,定價依據(jù)主要依據(jù)同行業(yè)公司的市盈率情況和公司的凈資產協(xié)商確定,以投后估值65億元增資。對于這一估值的合理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嘗試聯(lián)系公司采訪,但未能得到回復。

此外,記者注意到,此次擬IPO,華利股份欲公開發(fā)行股份數(shù)量不超過11700萬股,占發(fā)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因此,若發(fā)行完成,張聰淵家族合計持股華利股份的比例仍將超過87%。

因此,華利股份在招股書中也提示稱,如果實際控制人通過行使表決權對公司的重大經營、人事決策等施加不利影響,將給其他股東的利益帶來一定的風險。

圖片來源:招股書(申報稿)截圖

報告期內整合造鞋相關業(yè)務

從華利股份的歷史資產重組來看,張聰淵家族在推進公司A股上市的進程中花了大力氣。自2018年開始,該家族就對其控制的鞋履制造相關資產和業(yè)務啟動了整合工作,主要途徑為股權收購、業(yè)務收購的方式。

具體來看,張聰淵家族先通過家族控制的中國香港公司收購了15家越南工廠和多米尼加工廠、收購24家貿易公司的貿易業(yè)務,再通過華利股份旗下子公司收購了中國香港的15家公司。

此外,張聰淵家族還將原與華利股份形成同業(yè)競爭關系的公司進行出售、注銷等操作。根據(jù)披露,目前,與華利股份主營業(yè)務相關的全部資產均已納入發(fā)行人體系,資產重組已經全部完成。

在實際控制人家族的一系列操作下,華利股份也成長為一個全新的巨無霸鞋企。截至目前,公司共有43家子公司。其中,越南、多米尼加、緬甸子公司均為制鞋工廠,中國香港、中山為貿易結算中心,中山還承擔開發(fā)設計中心功能,中國臺灣則承擔部分鞋材的采購。

重組完成后,目前,華利股份主要客戶為Nike、VF、Deckers、Puma、Columbia等,且客戶相對集中。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戶收入占公司營業(yè)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3.01%、84.57%、86.14%和89.47%,同期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00.09億元、123.88億元、151.66億元及69.31億元。

產能利用率下滑

鞋履制造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因此,華利股份將其絕大多數(shù)鞋廠放在了人力成本更低的越南,報告期內年度直接人工平均薪酬由2.24萬元(2017年)上漲至2.7萬元(2019年),著實不算高。

即便如此,今年初開始的突發(fā)疫情減少了華利股份的訂單,產能利用率由去年的95%以上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85.69%。因此,哪怕有著較低的人力成本優(yōu)勢,也不得不減少雇工。

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華利股份期末在職人數(shù)為11.14萬人,該年度約有3萬人離職,離職率為21.20%;2018年、2019年,離職人數(shù)均有所增加,分別為3.5萬人、4.02萬人,但因期末在職總人數(shù)增長的原因,離職率均保持在23%以內。

不過,2020年前6個月,華利股份的離職人數(shù)飆升至4.14萬人,已經超過2019年全年離職人數(shù),而截至今年6月底的在職總人數(shù)也下降至11.03萬人,為報告期內最低,半年內的離職率達到了27.31%。

華利股份在招股書中坦誠,2020年1月~6月離職率上升,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據(jù)披露,2019年底之前,華利股份儲備了較多基層生產員工,今年初進行的裁員,主要集中在2019年新增儲備人員、入職時間較短的基層員工。

與此同時,記者還注意到,相比基層較低的人力成本,華利股份高管層薪酬水平較高。例如,包括張聰淵、張志邦、張文馨、張育維4人在內合計8名董事或高管在華利股份領取的薪酬達到4052.44萬元;同時,其獨立董事津貼為每年28.20萬元人民幣(稅前),每月平均發(fā)放,而A股多數(shù)公司給獨立董事發(fā)的津貼在6萬~8萬元。

圖片來源:招股書(申報稿)截圖

10月14日上午,記者以郵件及電話方式嘗試聯(lián)系華利股份采訪,但截至發(fā)稿時未能收到回復。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華利股份 華利股份IPO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