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29 11:58:42
每經記者 張卓青 每經編輯 陳星
近期,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等主辦的2020國際貨幣論壇在線上舉行。
針對各界關心的中國貨幣政策未來走勢等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論壇上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副所長、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涂永紅。
涂永紅表示,貨幣政策不僅要關注總量供給,同時也要關注結構性變化。疫情之下,經濟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她認為此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要形成合力,才能讓中國經濟從疫情的沖擊中較快地恢復。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今年上半年,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和社會融資規(guī)模均保持了較快速的增長,上半年社會融資規(guī)模增量累計為20.8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22萬億元。M2增速繼續(xù)保持在近四年的高位,6月末M2余額為213.49萬億元,同比增長11.1%。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今年的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下半年貨幣政策還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帶動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guī)模增量將超過30萬億元。
對于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勢,涂永紅提醒,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僅要關注總量的供給,同時也要關注結構性的變化。
她表示,貨幣的供給要與需求相吻合,確保中國經濟增長不僅要解決總量問題,還要解決結構性問題。整體上流動性是充裕的,但是對于某些行業(yè)或者某些對象,比如說中小企業(yè),貨幣供給卻相對不足。
面對疫情挑戰(zhàn),僅有貨幣政策是不夠的,還需要財政政策發(fā)揮更大的穩(wěn)定器作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合力保市場主體也是今年人大國際貨幣論壇的議題之一。
對此,涂永紅表示,從貨幣政策的作用機制看,貨幣政策在調節(jié)需求總量方面更有效,能以比較短的時間和渠道直接影響市場需求總量,應該繼續(xù)作為管好需求總量的主要手段。
財政政策則更有利于調節(jié)需求結構,特別是通過減稅、政府提供公共基礎設施、購買服務等,能夠更好地增加特定行業(yè)、群體的需求。除此之外,財政政策也可以調整地區(qū)和產業(yè)之間的結構不平衡,所以這兩者一定要形成合力,才能讓中國經濟在疫情的沖擊下較快地恢復起來。
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貨幣政策也在積極配合財政政策發(fā)力,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融資力度比較大。
從具體的數據看,上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凈融資2.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03萬億元。國債凈融資9880億元,比去年同期多5729億元,尤其是6月份特別國債發(fā)行,當月的國債凈融資4392萬億,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
截至目前,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660萬,而累計死亡人數則達到了65萬人以上。這會給世界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這是否意味著經濟處在底部的時間會被拉長?
涂永紅表示,(疫情的反復和長期化)的確(會給世界經濟)增加很大的不確定性,就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的那樣,今年可能是大蕭條以來經濟衰退最嚴重的一年。
今年3月,美聯(lián)儲宣布大幅降息,并啟動量化寬松(QE)計劃,買入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面對當下疫情的反復和持續(xù),美聯(lián)儲這一輪貨幣政策還會持續(xù)多久?
涂永紅對記者表示,美聯(lián)儲再次推出量化寬松政策,實際上是吸取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教訓。彼時美聯(lián)儲出臺政策相對較晚,導致當時美國市場流動性枯竭,經濟大幅下行且花費較長時間恢復。
今年,當美國經濟再次面臨危機的時候,美聯(lián)儲不僅迅速推出量化寬松政策,還采取了其他一些非常規(guī)手段。在她看來,其采取的措施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支撐消費,對緩解疫情的沖擊有一定作用。至于美聯(lián)儲的政策何時能夠退出還需要看美國國內的經濟狀態(tài)。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