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銀行理財資金也在“瞄準”股市!機構建議超配A股、港股,提升權益類產品占比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08 18:32:47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李玉雯  張卓青    每經編輯 易啟江    

邁入7月,A股表現氣勢如虹,主要股指均拉出大陽線,市場交投活躍,投資者情緒回暖。截至8日收盤,上證指數報收3403.44點,上漲1.74%。

股市回暖之下,銀行理財資金也在“瞄準”股市。

實際上,5月中下旬以來,我國債市大幅度調整,此前以固收類投資為主的銀行理財產品凈值也頗受影響,多個產品收益率出現浮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債市承壓下,有銀行理財子公司計劃在權益類產品上進一步加碼。

有銀行理財子公司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類資產配置是銀行理財優(yōu)勢,資本市場始終是關注的重點。

還有兩位資深銀行研究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理財子公司目前發(fā)行的產品,以固定收益類和混合類產品為主,是符合投資者偏好的,而且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固收類產品仍然會在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體系中占絕對主導地位。同時他們也指出,未來,隨著理財子公司投資能力的提高,權益類的產品會在其資產配置比例中不斷上升。

“超配”權益類資產

交銀理財在日前發(fā)布的《2020年下半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報告》中提出細分類別資產配置意見,其中對存款及利率債等短期和中期的配置建議均為“低配”,與之相對應的是,其對于A股、港股在短期和中期的配置建議上則都給予了“超配”。

上述報告表示,對存款及利率債等給予“低配”的配置建議,原因在于短期資金利率仍處在逐步向政策利率靠攏的趨勢中,同時長端利率繼續(xù)寬幅震蕩可能性較大,資金面相對上半年邊際收緊,因此建議多看少動,擇機把握交易性機會。

而對于A股和港股,交銀理財持有的觀點是,寬松的資金面會增加機構配置股票類資產的力度,寬信用背景下盈利修復帶來估值提升。另外,港股估值處于低位,則受益于風險偏好提升和盈利改善。

交銀理財認為,一方面,從估值水平來看,恒生指數和上證指數在全球處于較低水平,具有相對配置價值;另一方面,隨著納入權重和外資流入比例的提高,本地市場與美國股票市場的相關性均加強,投資風格趨同。同時,外圍貨幣寬松的背景下,下半年流入A股的外資或將繼續(xù)為A股市場帶來流動性。

“基于寬信用預期,市場對于2020年的盈利預測普遍樂觀,盈利修復成下半年A股上攻主線??萍?、消費和醫(yī)藥生物行業(yè)估值均已處于歷史高位,在下半年預期CPI、PPI增長的背景下,建議相對調低配置比例。金融和周期性行業(yè)普遍估值較低,若出現行業(yè)輪動,估值接棒,或帶來結構性行情”,上述報告進一步解釋稱。

實際上,銀行理財資金入市也是監(jiān)管所鼓勵的方向。在6月18日陸家嘴論壇上,銀保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表示,銀保監(jiān)會擬推出六項舉措支持資本市場發(fā)展,其中一項便是,加大權益類資管產品發(fā)行力度,支持理財子公司提高權益類產品比重。

有銀行理財子公司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類資產配置是銀行理財優(yōu)勢,資本市場始終是關注的重點。“最近債市不太好,業(yè)績基礎又很高,非標又受限制,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以前這方面配置很低”。記者進一步問是否在提升權益類配置比例上有明確的目標,該人士表示目前并沒有。

而從收益表現來看,2018年以來,銀行理財收益進入下行通道。普益標準監(jiān)測數據顯示,6月334家銀行共發(fā)行了7223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凈值型產品),發(fā)行銀行增加2家,產品發(fā)行量增加309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9%,較上期減少0.01百分點,創(chuàng)下43個月新低。

凈值型理財產品中權益類占比尚不足1%

雖然在2018年9月出臺的《理財新規(guī)》就已經放開了商業(yè)銀行的公募理財產品不能投資于股票相關公募基金的限制,允許公募理財產品投資各類公募基金來間接進入股市,而私募理財產品則可以直接投入股市,但是經過近兩年時間的發(fā)展,目前我國銀行權益類理財產品不管是在資產規(guī)模還是發(fā)行數量上依然占比較低。

從權益類理財產品的規(guī)模來看,在由銀行業(yè)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fā)布的《中國銀行業(yè)理財市場報告(2019年上半年)》中指出,截至2019年6月末,在商業(yè)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xù)余額為22.18萬億,其中權益類理財產品占比僅為0.32%。

數據來源:《中國銀行業(yè)理財市場報告(2019年上半年)》

除此之外,在發(fā)行數量上,權益類理財產品也比較“弱勢”,記者在中國理財網上搜索發(fā)現,近期大中型銀行及理財子公司沒有一款權益類產品在售或者預售。

據普益標準近期發(fā)布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22日,我國商業(yè)銀行存續(xù)17109只凈值型理財產品,其中資金投資了權益類資產的產品有166只,占比僅為0.97%。

普益標準分析,銀行權益類產品之所以占比低,與銀行長期以來形成的信貸文化、利差模式有關,使得銀行并未重視在產品設計研發(fā)、資產配置能力等方面的培育與提升。在資管新規(guī)倒逼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加速凈值化轉型的背景下,銀行投研體系尚待構建,投研人才亟需補充,投研實力提升和投研經驗積累也難以速成。

雖然在銀行新發(fā)行的非保本理財中權益類產品數量較少,但是從2018年二季度到今年的二季度,權益類產品數量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特別是從2019年第3季度開始,隨著理財子公司陸續(xù)開業(yè)開始發(fā)行權益類產品,權益類產品數量有所攀升。

2018Q2-2020Q2銀行新發(fā)不同投資性質非保本理財產品數量情況(單位:款)圖片來源:普益標準

截至今年6月24日,銀行理財子公司共計發(fā)售58款權益類產品,其中以工銀理財的產品數量最多,建信理財、光大理財好和招銀理財也有部分產品布局。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