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3 22:30:10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A股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披露大幕已經落下,但有196家上市公司過得并不舒坦,因為這些公司的年報審計意見并不是“標準無保留”(即非標)。
據(jù)筆者統(tǒng)計,這196家公司當中:有19家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這意味著審計機構無法獲得有效的會計信息,這些公司絕大部分已披星戴帽,本身就有巨大的退市風險,按照交易所規(guī)則,上市公司第一次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對其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而連續(xù)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將被暫停上市乃至終止上市;有85家被出具“保留意見”,通常都存在審計機構“未能獲取充分、適當?shù)膶徲嬜C據(jù)”的情況;另外還有92家被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這類公司在可持續(xù)經營能力上存在較為明顯的弊病,投資者需要高度關注其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截至5月13日,有121家上市公司還未披露2019年年報,而這些公司當中又有大量ST公司以及神霧環(huán)保、暴風集團、東方金鈺這樣的財務造假者。因此,2020年年報最終被出具非標意見的上市公司數(shù)量還可能明顯增加。
196個非標意見,反映的是A股生態(tài)的巨大變化。
2014~2016年,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上市公司一直在100家以下,到2017年破百達到121家,在這一時段及更早之前,一些審計機構與上市公司“一團和氣”,審計意見并非基于完整的流程、嚴謹?shù)膽B(tài)度作出,而是流于表面,隨手簽字蓋章,所以才有了康得新、康美藥業(yè)這樣的造假大案。到了2018年初,康得新、康美藥業(yè)造假案曝光,面對監(jiān)管風暴和愈加嚴格的退市制度,審計機構畫風突變,才出具了213份非標意見,同比大增76%。
相比2018年年報,2019年年報的196個非標意見背后的推動力量則完全不同,它更多體現(xiàn)了制度改革帶來的正向反饋,表明審計機構獨立性、審計質量在提高——從今年3月1日開始,去年底大修后的證券法正式實施,審計機構出現(xiàn)重大責任風險所面臨的處罰將十分嚴厲。比如,出具的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給他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與委托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罰款上限提至業(yè)務收入的10倍,情節(jié)嚴重的還會被取消證券服務資格,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也會被并處以至多200萬元的罰款。
可供對比的是,筆者梳理了2007~2018年29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結案案例,涉及的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包括立信、鵬城、中磊、利安達、信永中和、中興華、大華、大信等,無論這些財務造假案當時有多轟動,簽字的注冊會計師的處罰也不過是警告、罰款10萬元以內兩項,相應的審計機構罰款數(shù)額不過業(yè)務收入的1~3倍,遠談不上“觸及靈魂”。
對審計機構而言,新證券法意味著更重的責任,但也意味著更多的業(yè)務機會。當注冊制從科創(chuàng)板推向創(chuàng)業(yè)板,從增量拓展到存量,無論是IPO還是再融資,都對審計機構提出了更多的服務需求。想要贏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審計機構就應當明白,其服務對象不應當是上市公司的內部人,而是上市公司本身以及廣大公眾股東,高質量的審計服務帶來更高質量的信息披露,這契合注冊制的改革方向,也符合股東利益,更有利于推動A股市場良性發(fā)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