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23 22:59:11
盡管我們擁有靈活的調控機制和資源調動能力等諸多工具,但顯然不能依賴對存量資源的消耗,也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于報復性消費。實際上,近期,從中央到地方刺激消費的政策層出不窮,就是在努力做消費的增量。
每經評論員 李蕾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對今年一季度的經濟活動造成了不小的沖擊,線下商業(yè)更是首當其沖。而在國內疫情形勢明顯向好的情況下,如何讓消費快速恢復,成為當下最重大的課題之一。就在這個時候,我們聽到了不少提及“報復性消費”的聲音,似乎這已經成為拯救線下消費企業(yè),尤其是餐飲業(yè)的靈丹妙藥。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所謂“報復性消費”,結合此次疫情的實際情況,指的是近兩月消費者的線下消費需求受到嚴重壓制,當疫情結束時理論上應該迎來一波報復性反彈。能扛到那個時候的企業(yè),不僅能彌補疫情期間的損失,甚至還可以獲得一個爆發(fā)式增長的窗口。
不過,“報復性消費”目前還停留在理論階段。一方面,消費恢復的進程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疫情因素。另一方面,并不是每個行業(yè)都會出現(xiàn)“報復性消費”。
以北京為例,截至3月15日,北京餐飲商戶復工率達到69.5%,但消費者到店堂食恢復卻不足20%。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它說明在疫情尚未解除前,以餐飲企業(yè)為代表的線下商業(yè)仍然面臨著消費者信心不足的難題,報復性消費并沒有出現(xiàn)。這實際上給市場敲了一記警鐘:對疫情結束之后的市場表現(xiàn)盲目樂觀,帶來的中短期影響可能會讓已經蒙受了損失的商家們在未來陷入更加尷尬的局面。
盡管我們擁有靈活的調控機制和資源調動能力等諸多工具,但顯然不能依賴對存量資源的消耗,也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于報復性消費。
實際上,近期,從中央到地方刺激消費的政策層出不窮,就是在努力做消費的增量。
比如,國家發(fā)改委等23個部門日前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大力優(yōu)化國內市場供給、著力建設城鄉(xiāng)融合消費網絡、持續(xù)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全面營造放心消費環(huán)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具體舉措方面也有一些值得借鑒,例如近期北京市經信局中小企業(yè)公共服務平臺與某互聯(lián)網平臺共同啟動市民“安心消費節(jié)”,首批“安心復工包”首先面向北京市近25000家中小商戶推出。
此外,市場和企業(yè)自身也應積極應對。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在疫情結束后人們的消費行為肯定會復蘇,但很難達到所謂“報復性”增長的程度。從本質上來說,疫情影響并沒有帶來新的需求,它只是延緩或消除了應有的消費需求而已,其中某些需求是不可逆的。就像某位商業(yè)地產大佬所說:我們畢竟一天吃不了三天的飯,再餓也補不回來;夏天穿不了冬天的衣服,冬天過去就過去了,這些只能算壞賬損失,沒法找回來。
還有一個客觀事實是,雖然線下商業(yè)受到了很大沖擊,但很多線上場景卻如火如荼,一些將線上線下場景融合得比較好的公司甚至在疫情中收獲了數(shù)倍于此前的業(yè)務量。
從前的零售消費行業(yè)講求立字當頭、破在其中,轉型存在一個緩沖期,但這一次很多東西直接已經破了,成了邊破邊立,甚至先破后立。這個階段不論是行業(yè)還是微觀層面的企業(yè)都不能坐等“報復性消費”這類所謂時機,而是要借此機會更加強化主動式變革,去擁抱正向的影響、迎接新的挑戰(zhàn)。
總而言之,疫情之初我們按下了線下零售消費市場的暫停鍵,現(xiàn)在正在按下重啟鍵。不管是盲目樂觀還是悲觀消極都不利于扭轉當前的局面,只有社會各方對疫情之后的消費市場保持足夠信心,既遵循客觀規(guī)律,又看到市場潛力;既重視疫情防控,又有得當?shù)姆椒?,才能迎來消費市場的春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