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6 16:57:46
每經記者 史香玲 每經編輯 畢華章
作為西北零售巨頭之一,近幾年供銷大集(000564.SZ)在資本運作上頻頻出手,一邊處置資產,一邊收購公司。
數日前,供銷大集擬收購關聯方一家盈利能力較弱公司40%的股份,還將為其支付10多億的實繳注冊資本,這種“蹊蹺”做法引發(fā)深交所關注。
關注函中提出諸多質疑:為何收購盈利能力較弱公司的少數股權?是否存在向關聯方提供資金的情形?
12月25日,供銷大集發(fā)布公告,對收購華宇倉儲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宇倉儲)股權的事宜作出解釋,并否認向關聯方提供資金。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
加入“海航系”之后,供銷大集在資本市場上,大動作不斷。
12月14日以及12月26日(更新后),供銷大集公告顯示,為拓展商貿物流項目,以1.39億元收購華宇倉儲40%股份。
華宇倉儲主要從事倉儲與冷鏈物流投資,其全資股東為海航云商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航云商)。此次交易完成后,海航云商仍為控股60%的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供銷大集與海航云商的實際控制人均為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所以這筆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本來收購公司擴展業(yè)務是一樁好事,然而緊隨其后卻收到一紙關注函。
深交所在關注函中指出,華宇倉儲2018年、2019年1-9月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2.22億元、7.03億元,同期實現凈利潤僅為141.24萬元、504.53萬元。而且,實現盈利的主要原因系報告期內分別轉回以前年度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 1940余萬元、850余萬元。
深交所發(fā)出質疑,為何要收購一家盈利能力較弱公司的少數股權?
12月25日,供銷大集在公告中披露,華宇倉儲旗下的海航冷鏈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航冷鏈),是全國冷鏈物流行業(yè)首家新三板公司,已經形成全新的“商物流”冷鏈生態(tài)體系。
另一方面,公告還顯示,目前冷鏈行業(yè)仍存在“小散亂”現象,即使實力較強的各個冷鏈企業(yè)在收入和模式上也波動較大,還未達到利潤強勢增長的發(fā)展階段,但是前景非常廣闊。據相關機構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guī)模將突破 5000億元。
多重考量之下,供銷大集擬將華宇倉儲納入麾下。
供銷大集此次收購,引起深交所關注的不只交易標的盈利能力。
12月26日(更新后),其公告透露,華宇倉儲尚未實繳出資26.6億元,按照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各自持股比例進行實繳,供銷大集將實繳10.64億元,再加上股權交易價格1.39億元,本次交易總金額為12.03億元。
供銷大集在回復函中表示,后續(xù)在大額資本金實繳到位后,上市公司將監(jiān)控華宇倉儲用于業(yè)務經營及發(fā)展。未來在華宇倉儲關聯方擔保及關聯應收事項清除后,上市公司計劃繼續(xù)增持并最終控股華宇倉儲,將在華宇倉儲董事會中安排絕對控制的席位。
該公司認為,本次交易不存在變相向關聯方提供資金的情形,不存在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不過,本次回復中還披露,由于華宇倉儲尚未解決關聯方擔保及關聯往來事項,為督促交易方和交易標的消除該等事項,目前供銷大集暫不控股華宇倉儲,待時機成熟后,供銷大集將繼續(xù)增持華宇倉儲股權以實現控股,進而實現對海航冷鏈的控制經營。
深交所進一步提出疑問,10億元并非小數目,大手筆之下是否會對供銷大集的經營產生影響?
回復顯示,協(xié)議約定在2020年6月30日前履行10多億元的資本金實繳義務。供銷大集支付本次交易價款及后續(xù)資本金實繳,資金來源為公司自有資金。而且,此次交易總價12.03億元,占上市公司貨幣資金比例為7.23%,不會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業(yè)績及財務穩(wěn)健性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供銷大集通過此次交易投資參股華宇倉儲,并通過后續(xù)逐步控股華宇倉儲的計劃,以期把握行業(yè)頭部機會。
對于收購完成之后,供銷大集下一步具體的經營計劃安排,《每日經濟新聞》致電供銷大集董事會辦公室,其工作人員表示以公告口徑為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