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17 07:21:21
每經編輯 孫志成
作為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qū),深圳創(chuàng)造的經濟奇跡人盡皆知:全國營商環(huán)境最好的城市、中國最具創(chuàng)新力的城市,世界一線城市,城市競爭力全球第五……
就拿深圳的一個南山區(qū)來看,它的經濟發(fā)達程度也令人驚訝。
圖片來源:攝圖網
根據當?shù)卣l(fā)布的數(shù)據,2018年南山區(qū)的GDP突破了5000億,達到了5018億,常住人口約為142萬人,人均GDP超35萬元(超5萬美元),算下來已經是發(fā)達國家的水平了。
據同花順i問財數(shù)據顯示,目前注冊地址在深圳南山區(qū)的A股上市公司有114家(注:北京海淀區(qū)116家,上海浦東新區(qū)19家),多為高新技術行業(yè)。其中醫(yī)藥生物6家,信息設備18家,信息服務19家,電子21家。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但是我們可以注意到,深圳的“牛”幾乎都體現(xiàn)在它的經濟發(fā)展上面,在提到城市文化底蘊、教育資源、旅游資源、醫(yī)療資源等的時候,深圳不僅一被其他三大一線城市壓一頭,甚至還比不過一些新一線城市。
如今,深圳就打算補上自己的這些短板,首先就從高校教育方面入手。
深圳官方在近日公布的文件中披露了該市在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以下簡稱“雙一流”)建設方面的工作目標。
據上海證券報報報道,深圳市委有關部門向上證報證實,《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的行動方案(2019-2025年)》(以下稱《行動方案》)已于12月初正式印發(fā),并已向深圳市有關部門下發(fā)。
消息稱,《行動方案》逐條對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的意見》,明確了2019-2025年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qū)的具體任務,前瞻謀劃了一批與先行示范區(qū)建設密切相關的重點工作,并明確各項任務的牽頭領導和責任單位,確保各項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位,形成全面系統(tǒng)的“施工圖”和“任務書”。
圖片來源:攝圖網
此外,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行動方案》“2.5萬字內容細分為127項的具體任務,提到了七項事關長遠的重要布局,還進一步明確了八大率先突破領域的具體任務表”。
其中,在“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fā)展格局”部分,《行動方案》明確提出了“爭取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大學名單,加快推進中山大學深圳校區(qū)、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等籌建”。
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fā)改委聯(lián)合公布了“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名單公布。36所高校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6所高校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B類)。
根據國務院印發(fā)的《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雙一流”建設確定每五年一個建設周期,首輪“雙一流”建設周期為2016-2020年。教育部將根據建設成效評價結果等,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范圍。
作為四大一線城市之一,號稱“中國硅谷“的深圳,在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上,卻遠遠落后于其他的一線城市。
截至今年6月,深圳市教育局提供的數(shù)據顯示,深圳全市現(xiàn)有高校13所,分別是: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暨南大學深圳旅游學院、廣東新安職業(yè)技術學院、深圳廣播電視大學。
而據第一財經統(tǒng)計,截至2018年底,北京一共擁有92所高校,其中本科67所,???5所。廣州一共有83所高校,其中本科36所,???7所。上海共有64所高校,其中本科38所,???6所。
圖片來源:攝圖網
除此之外,像南京、武漢、天津等一批新一線城市的高校數(shù)量也遠遠超過了深圳。
比如,武漢總共有84所高校,其中本科46所,???8所。天津總共有57所高校,本科30所,???7所。南京總共有53所高校,其中本科35所,???8所。
從大學生數(shù)量上來說,深圳也遠遠落在了后面。據今年4月的統(tǒng)計公報,深圳當時在校大學生數(shù)量只有9.67萬人。而2018年廣州市統(tǒng)計公報顯示,當年的廣州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32.36萬人,在校生108.64萬人,畢業(yè)生29.04萬人。在校大學生數(shù)量位居全國第一。
鄭州位居第二,同期全市普通本??圃盒?1所,招生32.9萬人,比上年增長12.6%;在校學生99.3萬人,增長6.2%。除此之外,武漢和成都的在校本??粕鷶?shù)量也都超過了90萬人,分別是96.9萬人和91.3萬人。
衡量一個地方的高教實力,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是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說研究生招生點越多、在校研究生數(shù)量越多的地方,高教科研實力往往越高。
而截至2018年,深圳只有1.76萬名在校研究生,不僅排不到全國前十,甚至還不如一些三線城市。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從在校研究生數(shù)量來看,京滬以33.6萬人和15.85萬人位居前二,之后武漢和南京不分伯仲,兩市2018年的在校研究生數(shù)量分別為13.8萬人和13萬人。
從大學構成來看,武漢和南京兩市的名校組合也十分相似。武漢有武漢大學和華中科大這樣的“文理CP”組合,還有中國地質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大、華中師大這些重點高校。而作為華東大區(qū)中,上海之外的另外一個高校重鎮(zhèn),南京也擁有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這樣的“文理CP”,另外還有河海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農業(yè)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大等名校。
西安的高教實力也穩(wěn)居前五位,同期在校研究生數(shù)量達到了10.41萬人。西安擁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重點高校,且理工科院校十分突出。
廣州、成都和天津位列第六至八位。這些城市也都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重點高校“壓陣”。
即便是在省會城市中“默默無聞”的蘭州和太原,都擁有3.85萬和2.9萬名在校研究生。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一直以來,教育都是深圳的短板,與深圳的城市定位不相符合,特別是今年以來,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qū)中心城市、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這兩大定位,都對深圳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粵港澳大灣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綱要》中提到,要將大灣區(qū)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支持大灣區(qū)建設國際教育示范區(qū),引進世界知名大學和特色學院,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等。
7月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的意見》。《意見》提到,支持深圳在教育體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高標準辦好學前教育,擴大中小學教育規(guī)模,高質量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充分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加快創(chuàng)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立健全適應“雙元”育人職業(yè)教育的體制機制,打造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
深圳的城市定位被拔高,教育自然不能原地踏步。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證券時報,目前,深圳已經引進的著名高校包括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17所985高校,以及一所211高校和6所香港高校。
雖然這些高校大多還是以研究院形式進入深圳,不過根據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等與深圳市簽署的協(xié)議,未來這些著名高校將建設深圳校區(qū),招收本科生或研究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校。
同時,目前還有包括深圳創(chuàng)意設計學院、深圳師范學院、深圳音樂學院、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天津大學佐治亞理工深圳學院、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工程學院、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深圳技術大學等至少8所高校項目正在推進中。
有學者認為,深圳擁有的高校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量,都遠遠落后于北上廣。深圳想要建設現(xiàn)代國際化城市,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只是倚重市場和企業(yè),更多的還是要靠高質量、高水平的教育和高素質、高層次人才,在源頭創(chuàng)新方面下功夫。就這點而言,即便再辦8所、10所大學都不嫌多。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環(huán)球網、證券時報、上海證券報、第一財經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