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5 20:00:08
每經記者 滑昂 每經編輯 文多
3月25日下午,同仁堂(600085,SH)披露了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在經歷了“過期蜂蜜門”“旗下藥店醫(yī)保門”之后,同仁堂2018年實現營收142.09億元,較上年度133.76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6.23%。公司同期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34億元,較上年度10.17億元的數據,同比增長11.4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同仁堂2018年營收同比增速較2017年的10.63%有所下降,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速,則比2017年9.02%的數值有提高。
2018年對于同仁堂來說是多事之秋。在占到公司營收53.2%、全年營收75.60億元的醫(yī)藥商業(yè)板塊中,同仁堂體系內兩家藥店因藥品管理混亂,部分中藥飲片購銷存不一致等問題,被北京市醫(yī)保中心解除醫(yī)保協議。這些情況的出現,是基于同仁堂零售藥店的高速擴張,截至2018年報告期末,同仁堂體系內已有808家零售門店,年內增長了112家。
但去年對同仁堂品牌形象打擊最大的,恐怕還是“過期蜂蜜”風波。
去年12月,同仁堂子公司同仁堂蜂業(yè)部分經營管理人員在代工廠鹽城金蜂進行生產時,存在用回收蜂蜜作為原料生產蜂蜜、標注虛假生產日期的行為。
同仁堂因此受到處罰,被其蜂蜜代工廠所在地鹽城市濱海縣市場監(jiān)管局被處以罰款1408.83萬元,被北京大興食藥局沒收違法所得11.17萬元,同仁堂蜂業(yè)的食品經營許可證被北京大興食藥局吊銷。
停產后的同仁堂蜂業(yè),對于同仁堂來說已是低效資產。公司曾在公告中表示,其控股股東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集團)已提議,由其受讓同仁堂所持同仁堂蜂業(yè)股權。但目前尚未有進一步方案披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同仁堂蜂業(yè)所受一系列事件影響,共減少了同仁堂5778.65萬元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公司總經理劉向光及兩位副總被免職,劉向光還因工作原因辭去了同仁堂董事職務。同仁堂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同仁堂董事長高振坤,被北京市紀委市監(jiān)委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虹蕾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