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境外交易所搶灘推出中國概念金融衍生品

證券時報網 2018-09-05 10:11:58

期貨和期權市場的交易行為不僅反映投資者的市場參與情緒,而且還可以充分揭示投資者對未來市場變化的信心與判斷。近年來,境外交易所陸續(xù)推出多種中國概念的金融衍生品。對此,不少市場人士擔憂,境外交易所有關A股的期貨和期權產品如果發(fā)展過快,國內資本市場將面臨著金融資源流失、金融競爭力、金融定價權等多方面的沖擊。

Upload_1536111571480.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期貨和期權市場的交易行為不僅反映投資者的市場參與情緒,而且還可以充分揭示投資者對未來市場變化的信心與判斷。正是由于期貨和期權價格包含了投資者對未來市場波動的預期,因此基于期貨和期權市場數據計算出來的各種指標具有很強的先導作用。

盡管近年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fā)展較為迅速,但是相比于發(fā)達市場經濟體,仍處于起步階段。近年來,境外交易所陸續(xù)推出多種中國概念的金融衍生品。對此,不少市場人士擔憂,境外交易所有關A股的期貨和期權產品如果發(fā)展過快,國內資本市場將面臨著金融資源流失、金融競爭力、金融定價權等多方面的沖擊。

境外機構陸續(xù)推出中概衍生品

2004年10月18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推出了第一個中國概念衍生品恒生中國企業(yè)指數期貨;2005年5月23日,香港交易所推出了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期貨及期權;2006年9月5日,新加坡交易所(SGX)推出了新華富時中國A50股指期貨;2013年11月27日,基于德銀-嘉實滬深300ETF開發(fā)的ASHRETF期權在3家交易所上市(CBOE、NASDAQPHLX和CBOEC2),且成交活躍;2015年10月12日,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推出可全天候交易的E迷你富時中國50指數期貨,其樣本涵蓋在香港地區(qū)上市的50只中國概念藍籌股。

隨著A股正式納入MSCI指數,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境外交易所也在進一步擴大了中國市場投資產品池。其中,新加坡交易所已經推出以美元計價的MSCI中國指數期貨。

在諸多境外中概衍生品中,作為首只直接以A股股指為標的的境外衍生產品,新加坡A50指數期貨最為國內投資者所熟悉。

資料顯示,A50股指期貨2006年9月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以美元標價進行交易結算,追蹤的是新華富時中國A50指數,該指數是富時指數公司推出的實時可交易指數。

一期貨公司分析師告訴記者,在國內股指期貨交易受限,疊加國內外A股投資者對沖風險工具的強烈需求的情況下,新加坡A50指數期貨作為國內股指期貨的替代工具交易越發(fā)活躍。“目前境內已有多家公司通過香港子公司為內地客戶開通A50股指期貨交易。”據其透露,新加坡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是海外機構投資者,包括投資于中國內地市場的QFII投資者。

資料顯示,A50股指期貨自上市之初,交易并不活躍,但隨著中國證券市場漸熱,加之中國衍生品市場尚未完全開放,已有不少國內外的資金分流至境外交易所,這一情況在A股大幅波動的時候最為明顯。

數據顯示,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間,A股連續(xù)上漲。與此同時,A50指數期貨總成交量急劇放大到約6419萬手,占到新加坡交易所股指期貨總成交量的50.87%,占到新加坡交易所所有衍生產品總成交量的46.01%。自2015年6月下旬以來,A股市場的波動加劇,離岸投資者利用A50指數期貨對其國內標的資產進行對沖更加頻繁。A50指數期貨成交量迅速放大,日成交量和持倉量基本都在50萬手以上,甚至連續(xù)數天成交量突破100萬手。

市場的憂慮

隨著國內資本市場愈發(fā)成熟,相關資金管理者愈發(fā)體會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套保需求強烈,但國內股指期貨的流動性和較為嚴格的套保審批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境外相關股指期權產品自然成了風險管理需求的替代品。

在A股概念、中國概念衍生品交易量方面,新交所上市的新華富時A50股指期貨、中金所的滬深300股指期貨、滬市的上證50ETF期權和安碩中國大盤股ETF期權成交活躍,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安碩富時A50指數ETF期權和美國上市的德銀-嘉實滬深300ETF期權較為活躍,其他境內外A股概念和中國概念衍生品成交較為清淡。

從目前境內外交易所開發(fā)的A股概念和中國概念的衍生產品成交情況來看,一向在產品創(chuàng)新方面最有“侵略性”的新加坡交易所或許是我國金融衍生品發(fā)展的最大威脅。

資料顯示,新加坡交易所曾多次搶先推出以別國股票指數為標的的期貨和期權產品,如:日經225股票指數期貨和期權、MSCI香港股指期貨、MSCI臺證股指期貨、印度S&PCNXNIFTY50股指期貨。其中部分產品的交易量甚至超過了指數所在國的股指期貨和期權交易量。

相對現貨而言,衍生品市場開放性明顯。有業(yè)內學者擔憂,境外交易所有關A股的期貨和期權產品如果發(fā)展過快,國內資本市場將面臨著金融資源流失、金融競爭力、金融定價權等多方面的沖擊,此外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帶來資本外流。更需注意的是,由于我國監(jiān)管部門對境外股指期貨期權市場沒有監(jiān)管權,境外股指期貨期權市場操縱行為的負面影響,將有可能波及到國內股市、期市。因此,有必要完善國內股指期貨期權產品線,提升我國金融話語權。

責編 廖丹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境外交易所 金融衍生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