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4 18:22:55
記者:船子 編輯:劉琳
早有耳聞,西安有一個低調到無以復加的地方,但即便是在古跡多如牛毛的這座城市里,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存在。
此地名為“圜丘”,用如今更為通用的稱呼,是為“天壇”。始建于隋,在隋唐時期,二十多位皇帝曾在此祭天祈福。無論是年代、還是建制規(guī)格,相較于如今大名鼎鼎的北京天壇,皆不逞多讓。
世事變遷,圜丘再次面世,是在上世紀90年代,發(fā)現(xiàn)于陜師大校區(qū),塵封在一處圍擋起來的角落。一經(jīng)面世即被考古界冠以“天下第一壇”之稱。
可能是“資源詛咒”的緣故,之后很多年里,圜丘的日子并未得到改善。直至網(wǎng)上一篇帖子,將其再次拉入視線。在西安市主要領導親自過問下,相關方面再次重視起來,并表態(tài)天壇公園將于2017年底將其建成并對外開放。
如今2017已過,新年也過去近一個月,并未聽聞天壇公園開放的消息。
好奇之下,索性按圖索驥,親自去探尋了一番。一趟下來,多少有些失落,當然并非全然于我一個西安生活了數(shù)年的人差點迷路之故。
破敗的小巷子
在手機地圖上,圜丘或者天壇有一個更顯正式的名字——唐天壇圜丘遺址。
大概位置倒也不難尋找。位于西安市南二環(huán)和三環(huán)之間,沿著長安南路找到到陜師大,就不遠了。
“前面的巷子拐進去就是。車子不好進,你下去走一段吧。”本想著是不是詐我呢,可看著司機師傅一臉和藹,一聲道謝后便在陜師大校本部門口的天橋處下了車。
長安南路作為城區(qū)主干道之一,交通便捷。沿著陜師大西門往北是地鐵緯一街站,往南是地鐵會展中心站。附近還匯集了西北政法、西安外國語等高校。加上城中村以及商業(yè)辦公等,讓此處很有生活氣息。
過了天橋往南走數(shù)十米,便是司機師傅口中的那條巷子。一塊斑駁的路牌上寫著三個字——“天壇路”。
這個地方,數(shù)年前也曾人聲鼎沸,各種攤販沿巷依次擺開,是周邊居民日常采購的主要場所。后由于里面施工,巷子一頭被堵,逐漸落寞了下去??扇缃褚老∧芸匆姰斈隉狒[的,便是巷口幾處仍舊開著的雜貨小店和小吃店。
一輛私家車正往出行駛,路窄且有坑洼的緣故,等了半天終于出來,整個過程看得不由替司機捏把冷汗。
這便是去天壇公園的路?要不是跟雜貨店主再三確認,還真有些不信。
姑且往里走吧。
3塊錢理個發(fā)
沒料到的是,這一走,還真走出了一些頗具年代感的韻味。
抑或是下雪不久的緣故,一路走去,鮮有人跡。倒是路一側??康母鞣N車輛,讓這條破敗的巷子多了些現(xiàn)代氣息。
頭頂上的枯藤老樹與幾條電線相互交錯,兩旁原本磚紅色的房屋殘垣斷壁,鋪上了一層灰,這里早已無人居住。融化的雪水順著屋檐滴滴答答落在墻根,累下厚厚一層冰,滲在地磚縫里,即便小心翼翼,褲腿處仍是濺得滿是泥濘。
曾經(jīng)的一些店鋪早已關閉,黑色的油漆在藍色的鐵門上噴著幾個大字——“剪發(fā)3元”。
歷史的原因,這條巷子里曾匯聚了數(shù)家國營廠子及家屬院,諸如去年曾拉橫幅維權的煤電廠(最近幾年作垃圾回收站之用),還有省教育出版社家屬院、全國供銷總社麾下的某研究所……
如今,家屬院和研究所依舊在使用之中。與地圖顯示的天壇公園多有重合之處。尚不知曉,以后公園真的開放了,這兩處地方是否要遷往他處。
走著走著,看到一處圍擋起來的工地,依稀可看到里面有施工痕跡。圍墻外突兀地停放著一輛貌似報廢的汽車。積雪混雜著厚厚的灰塵,似乎也在好奇墻里面的世界。
工地門緊閉,但透著縫隙幾可確定,這便是傳說中的天壇公園。網(wǎng)上看過多次,如今看到真正的天壇,還是很震撼的。
古時,祭祀昊天上帝屬于最高規(guī)格的禮儀活動,天壇在皇家禮制建筑中享有的地位也是極其尊崇。作為外行,自然看不出那么多門道,但千年的氣息,依舊透過土坯、穿過圍墻,能夠感受一二。
隋唐時期的天子來此祭天的描述,史料中多有記載。諸如《舊唐書•本紀第六》描寫的武則天,“秋九月,親祀南郊,加尊號天冊金輪圣神皇帝,大赦天下……”
登壇當了一回“皇上”
“看啥呢!”一聲大喝讓我驚了一下。
在門縫處趴得太久,引起了里面一位師傅的警覺。解釋之下,他告訴我,“2月14號才開放哩,現(xiàn)在還沒弄好。”
幾經(jīng)周旋,終于同意我進去小逛一圈,前提是不能亂跑。這一進,還真穿越了一番。
工地四周一些路面還有圍欄尚未最后完工,也有一些堆土在工地一角。幾位工人三三兩兩,散在四周,手里始終沒停下活。
天壇矗立其中,比墻外看著更顯宏偉。跟之前見過的北京天壇相比,印象中還是很不一樣的,總覺得后者規(guī)模更大。
稍一提及,行走間的那位師父突然嚴肅起來,“建筑上的這些事,行家看門道。北京天壇只有三層,高度不到6米,四面臺階;咱西安這天壇有四層,8米高,12面都有臺階。從禮制上來說,西安天壇那可撩太多了。”
作為一個外行,聽師傅說的頭頭是道,自豪之感頓時由丹田之處涌出,立馬躁動起來,“走,咱登壇去!”
師傅一看笑了,“你走得可是古代皇帝們走過的路!”
天壇整體為土質構造,壇頂直徑約莫20米左右,平整如面。其實也看不出個所以然,師傅倒是滔滔不絕一直在介紹。
等以后正式對外開放了,各位可以進去瞧瞧,不過建議別照著北京天壇那樣子來期待。
越圍越高的建筑
根據(jù)公開報道,西安對于這塊古跡相當重視。
2014年12月,市政府常務會通過了《天壇遺址公園概念規(guī)劃》。方案要求,要在公園內新建天壇博物館和少量配套設施以及其它措施,形成以天壇為核心,南北通透的視覺通廊,最終達到文物保護利用與城市綠地建設相結合的目的。
文件是有了,但具體行動上卻鮮少聽聞。
而圍在天壇遺址四周的,除了廠子,一些現(xiàn)代建筑也是越蓋越高。根據(jù)考古學家表述,天壇應為組合性建筑,目前僅發(fā)掘出圜丘,周邊應有多個輔助建筑,如休息、宰牲口場所等。不過由于周邊房屋難以拆遷,無法做進一步發(fā)掘。
直到2016年底,網(wǎng)上關于“天壇遺址公園規(guī)劃2年未動工”的消息廣為傳播。履職西安不久的市委書記王永康,在2017年2月召開的市委專題會議上,明確要求天壇公園在年底建成開放。
這里很快被圍擋了起來,一些機械開始進入。
不過歷史遺留問題所致,天壇路沿線的地塊,權屬復雜,既涉及到土地權屬問題,還有土地性質的變更等,皆成了天壇公園“落戶”西安的難題。
據(jù)報道,經(jīng)過多次溝通協(xié)商,曲江管委會直到2017年9月,才與陜師大簽署土地收回置換協(xié)議,首先解決了圜丘的“身份”問題。
但前文提及的拉橫幅的煤電職工、還有省教育出版社家屬院、還有全國供銷社的研究所……皆是開發(fā)要面臨解決的難題。
引我轉了一圈的那位師傅談及此事也是頗多感慨:“(修建)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由于種種原因,其實真正也就是最近兩個多月才開始完善的。”
出了工地,我沿著天壇路繼續(xù)往前走,路面突然好了起來。據(jù)一位居民的描述,在去年某天,因天壇施工,機械要進入,所以連夜修好這半條巷子。
天壇路的盡頭,是曲江創(chuàng)客大街(UP WAY),一邊是錯落布置的集裝箱,一邊停滿了車輛,最終形成了一條單車道。跟天壇路的另一頭一樣,我又為正駛出的一位司機捏了把汗。
也不知道,“天下第一壇”在2月14日那天是否真得會對外開放……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