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13 20:09:47
“一帶一路”倡議發(fā)出后,作為絲路起點的陜西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以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一帶一路”五大中心為目標,世界舞臺上的陜西正在追趕超越的路途上不斷前進。
每經記者 任鋼 每經編輯 趙橋
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
2018年5月11日至15日
陜西省•西安市
主題:“新時代•新格局•新發(fā)展”
主賓國:英國、馬來西亞
主賓?。ㄊ校?/strong>貴州省、天津市
主題市:陜西省延安市
會議期間將舉辦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合作論壇、絲綢之路商務合作(西安)圓桌會、上合組織成員國跨境動物疫病聯合防控合作會議等近40項重要論壇和國際會議。
會議投資貿易促進活動有6場,分別是海內外僑商投資縣區(qū)行活動、中國(陜西)——韓國經貿合作洽談會、中國(陜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經貿對接洽談會、“創(chuàng)業(yè)中華•匯聚三秦”雙創(chuàng)大會、陜臺電子信息產業(yè)合作交流會、“共筑絲路新平臺•共繪美好新時代”——全國網絡媒體發(fā)現陜西主題采訪活動。
今年展覽展示設置1個合作交流館、4個產業(yè)館、1個特色產品館。
本屆絲博會以主旨論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合作論壇為核心和引領,宣傳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和“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進一步探討拓展經濟合作空間,擴大人文交流,密切民間友好往來,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打造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
“一帶一路”的陜西成果
陜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目標: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持續(xù)推進“一帶一路”五大中心建設,包括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國際產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國際旅游中心、區(qū)域金融中心。
五大方面具體成果:
一、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提升陜西國際影響力
二、打造互聯互通體系,構建交流合作平臺
三、發(fā)揮陜西產業(yè)優(yōu)勢,強化產能互補聯動
四、探索人文交流新模式,促進人民心靈相通
五、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構建綜合保障體系
一、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提升陜西國際影響力
1.圓滿完成烏茲別克斯坦總統(tǒng)卡里莫夫、印度總理莫迪、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等多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接待任務。
2.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元首家鄉(xiāng)建立友好省州關系。
3.成功舉辦歐亞經濟論壇、絲博會、“一帶一路”海關高層論壇、G20婦女會議、農業(yè)部長會議、上合組織經貿部長會議等活動。
4.陜西與34個國家正式締結86對友城關系,泰國、韓國、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先后在陜設立總領事館,英國、意大利等17國在西安設立簽證中心。
二、打造互聯互通體系,構建交流合作平臺
1.中亞班列實現常態(tài)化運營,中歐班列線路達到4條,國際航線達到53條
中歐班列:1、西安—華沙 2、西安—漢堡 3、西安—莫斯科 4、西安—布達佩斯
2.西安國際陸港集團在德國法蘭克福建立了陜西首個歐洲大型海外倉 3.西安港既國家一類口岸、進境糧食指定口岸、進口肉類指定口岸相繼運營后,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已成功獲批,平行進口汽車試點資質申請正在加快推進。
4.航空口岸已獲批進口冰鮮水產品指定口岸、進境食用水生物指定口岸、進口水果指定口岸。
5.西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進展順利,“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正式啟動,以打造絲綢之路國家統(tǒng)計信息交流中心為目標與國家統(tǒng)計局共同成立了中國(西安)絲綢之路研究院。
6.發(fā)揮西安國際港務區(qū)、西安高新區(qū)兩個綜合保稅區(qū)作用,開通國內首條陸空聯運跨境電商貨運直飛航線,與新西蘭建立陸海直達多式聯運通道,與8個口岸形成通關協調機制。
7.陜西省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統(tǒng)一版正式投入運行,成為西北地區(qū)唯一開展統(tǒng)一版試點的省份。
8.進出口平均通關時間減少50%,國際物流成本降低20%-30%,進出口通關時間較全國快5.03小時和0.82小時。
三、發(fā)揮陜西產業(yè)優(yōu)勢,強化產能互補聯動
1.截至2018年1月底,2017絲博會暨第21屆西洽會陜西省簽訂利用外資合同項目69個,投資總額68.08億美元,合同外資額46.2億美元,已審批54個,建成24個,履約率為80.6%,實際到位外資29.31億美元。
2.截至2016年底,陜西省已在境外48個國家和地區(qū)設立企業(yè)329家,累計對外投資38億美元。其中,對哈薩克斯坦進出口增長2倍,對吉爾吉斯斯坦進出口增長4.47倍。
3.與中亞國家在能源、電子、醫(yī)藥等領域開展了技術合作,尤其是礦產勘查、精細化工、旱地農業(yè)等技術廣受歡迎。
4.陜西省內國際合作產業(yè)園建設加快推進。中俄絲綢之路創(chuàng)新園、中哈人民蘋果友誼園、韓國中小企業(yè)園建設進展順利。半導體國際合作產業(yè)園、美國內布拉斯加(楊凌)科技園、臨空產業(yè)國際合作園、中歐工業(yè)合作園建設也在加快推進。
四、探索人文交流新模式,促進人民心靈相通
1.舉辦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旅游博覽會、電影節(jié)等活動,開通20多條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線路及旅游專列。推動“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成功。
2.陜西高校與國(境)外60余所高校合作,每年安排1200余名中亞學生在西安求學。西安交通大學發(fā)起成立的“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已有五大洲36個國家和地區(qū)136所大學加盟。
3.推動國家“一帶一路”制造業(yè)技術轉移中心在陜西落地,推進陜西省科技資源向東盟等國輻射。
4.“一帶一路”職教聯盟正式揭牌,獲批教育部備案的國別與區(qū)域研究中心12個。
五、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構建綜合保障體系
1.陜西省政府與中國進出口銀行、民生銀行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向陜西省提供不低于2500億元融資支持,積極對接“中非基金”,制定“陜西非洲產業(yè)發(fā)展基金”方案。
2.人民幣跨境業(yè)務快速發(fā)展,截至2017年6月末,陜西省累計實現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達1911.99億元,涉及國內2475家企業(yè),輻射境外107個國家和地區(q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