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17 22:57:07
2018年1月17日,財政部預算司公布2017年12月地方政府債券發(fā)行和債務余額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64706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其中,一般債務103322億元,專項債務61384億元;政府債券147448億元,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17258億元。
每經編輯 張鐘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張鐘尹 每經編輯 畢陸名
2018年1月17日,財政部預算司公布2017年12月地方政府債券發(fā)行和債務余額情況,記者注意到,這是財政部首次公開年度地方債細賬。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64706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其中,一般債務103322億元,專項債務61384億元;政府債券147448億元,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17258億元。
對此,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鄭春榮認為,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限額管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天花板”,在整體控制債務風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年余額控制在限額內
地方債一直以來備受外界關注,2017年,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
此前,經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批準,2017年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188174.3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115489.22億元,專項債務限額72685.0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起,地方政府實行債務限額管理,每年提請全國人大或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經國務院同意印發(fā)《關于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管理的實施意見》(財預〔2015〕225號),依法設置地方政府舉債規(guī)模的“天花板”。鄭春榮表示,地方沒有把中央下達額度用完,反映出地方舉債做到了量力而行,積極防范化解風險,嚴格控制在限額之內。
財政部預算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開好地方政府規(guī)范舉債融資的“前門”,將適度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重點用于支持易地扶貧搬遷、深度貧困地區(qū)基礎設施等沒有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建設。適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穩(wěn)步推進專項債券管理改革,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建設。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此前多次表示,當前地方債務風險整體可控。鄭春榮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7年財政部推出多個專項債券品種,積極開好“前門”,不過需要關注的是,堵住“后門”,堅決遏制違法違規(guī)舉債、防范隱性債務風仍將成為地方債監(jiān)管的長期任務。
發(fā)行規(guī)模較2016年縮減近三成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全國發(fā)行地方政府債券43581億元。其中,一般債券23619億元,專項債券19962億元。按用途劃分,新增債券15898億元,置換債券27683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發(fā)行規(guī)模來看,2017年較2016年發(fā)行地方債券規(guī)??s減近三成,中誠信國際創(chuàng)新業(yè)務部高級分析師楊小靜認為,2017年全年地方債總體發(fā)行情況較2016年全年的6.05萬億元有明顯下降,下降1.69萬億元,總體發(fā)行情況較為保守。
鵬元評級數據顯示,2016年地方債發(fā)行出現了快速增長,發(fā)行規(guī)模為60458億元。而中債資信分析認為,在經歷了2016年地方政府債務置換高峰期后,2017年我國地方政府債券發(fā)行規(guī)模同比減少27.92%,其中置換債發(fā)行同比大幅減少43.26%。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17258億元,這意味著大約有1.72萬億存量債務需要在2018年置換。
按照此前部署,清理甄別認定截至2014年末各地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用三年左右時間置換成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債大大降低地方政府利息支出,避免了地方政府資金鏈出現問題,化解了許多長期積壓的“三角債”,降低了金融系統(tǒng)呆壞賬損失。
華創(chuàng)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屈慶分析認為,債務置換是解決地方債務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用低成本的地方政府債券去置換高成本的非標、貸款和城投債等地方政府債務,對降低財務成本和減輕地方政府償債壓力具有較為明顯的積極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債券發(fā)行一直在穩(wěn)步推進。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表示,“三年置換期”已經接近尾聲,一些地方政府已提前完成置換工作,在存量債務置換完成之后,地方政府債券將成為地方政府債務唯一形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