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8 12:01:27
每經編輯 周禹彤
每經編輯 王曉波
對于數字貨幣的投資者們來說,最近一段時間就像是坐上了過山車,包括比特幣、以太幣、萊特幣、瑞波幣(Ripple)等多種數字貨幣先后經歷了暴漲暴跌的瘋狂行情,而比特幣的走勢無疑更為“驚魂”。
自今年初以來,比特幣就不斷走高,甚至每天都在刷新著紀錄,到了今年6月份最高曾突破3000美元,讓整個市場為之驚愕。然而中國股民有句老話叫“暴漲必然暴跌”,把這句話放在比特幣上似乎同樣適用。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比特幣跌破2000美元,最低時一度跌至1836美元,比6月11日的高點3018美元下跌近40%,此外包括以太幣(ETH)在內的數十種加密貨幣全線大跌。
暴漲暴跌陷入癲狂
據加密貨幣價格網站CoinDesk數據顯示,17日凌晨0點左右,以太幣交易價接近159美元,距離其6月17日創(chuàng)下的歷史最高的375.43美元已累計暴跌約57.6%。除了以太幣外,萊特幣、瑞波幣(Ripple)和達世幣(Dash)這三種加密貨幣在周日也均出現了15%-25%不等的跌幅。
每經小編注意到,目前投資者最關注的比特幣也在北京時間16日晚暴跌12%至2000美元以下,一度跌至1836美元,距離6月11日創(chuàng)下歷史最高位3018美元暴跌了近40%,但在本周一出現反彈站上2100美元,截至發(fā)稿時,其日內漲幅超過15%,今年以來幣值翻了一倍多。
據Coindesk的數據,比特幣兌美元今年的上漲主要發(fā)生在4月之后。比特幣網絡的日均交易次數從兩年前的約10萬次增加約兩倍,至大約30萬次。僅6月份就上漲近30%。比特幣價格此前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亞洲投資者需求的增長。比如,日本和韓國就在全球最大的比特幣市場之列。
對于數字貨幣的暴跌,CNBC指出,加密數字貨幣專家認為這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投資者在以太幣暴漲后獲利回吐;市場對比特幣“硬分叉”的不確定性和區(qū)塊鏈上創(chuàng)業(yè)公司可能大量拋售以太幣的擔憂。
硬分叉帶來的爭議
提到硬分叉,還要從比特幣區(qū)塊鏈自身的設計說起。在中本聰設計比特幣之初,比特幣區(qū)塊就被設計成了1MB的信息容量大小。以當時的比特幣交易量來說,這1MB足夠使用并且還綽綽有余。但隨著比特幣知名度的提高,用戶規(guī)模也日益壯大,這時候1MB的區(qū)塊容量已經難以支持比特幣網絡迅速地進行比特幣交易確認,因此大量的交易數據造成了比特幣網絡堵塞的問題。
因為比特幣網絡每秒只允許發(fā)生約7筆交易,而對于一個全球幾千萬的用戶群來說,這種交易處理能力實在是太低。這一明顯的問題制約了比特幣在未來的發(fā)展。因此,比特幣區(qū)塊擴容的問題就應時而生(簡稱比特幣擴容)。
比特幣擴容的爭論主要圍繞隔離見證(SegWit)和比特幣無限(Bitcoin Unlimited)來展開。
隔離見證主張不改變原有比特幣區(qū)塊容量的上限,而是采用二層網絡的辦法,先將比特幣實時交易在二層網絡進行結算,然后再將結果提交到比特幣區(qū)塊鏈的主鏈上進行登記,以減少比特幣網絡的工作量。
但反對者們認為,采用二層網絡是不安全的,它存在被黑客攻破的風險。因此隔離見證的反對者們計劃在比特幣主鏈上進行改進,放開比特幣區(qū)塊的限制,讓比特幣網絡一次能夠處理足夠的數據,從而提升網絡效率。這一方案就被稱為比特幣無限。
擴容爭論的雙方各持觀點,互不相讓,在這種情況下,于是有些人就開始想著硬干了。你支持隔離見證,我支持比特幣無限,誰也無法說服誰。那好,你干你的,我干我的。那我們就分家,把比特幣區(qū)塊鏈一分為二。這就是所謂的比特幣硬分叉。
硬分叉對投資者的影響
最開始,人們擔心比特幣硬分叉會讓原本的比特幣(BTC)和分叉出來的比特幣無限幣(BTU)產生“競爭關系”。這對整個行業(yè)來說可能并非好事,而且短期內比特幣的價格或將遭遇大幅下跌,因為價值被稀釋了。
后來,人們發(fā)現分化后的比特幣區(qū)塊鏈也是需要礦工支持的,那如何爭取礦工的同意呢?礦工就那么多,讓他們投票吧,結果到現在也沒有出現明確的結果。
本月21日Segwit+2x版本的比特幣將上線,比特幣用戶可選擇是否從老版本切換至新版本。在截止本月31日的投票期間,如果超過80%以上的人支持使用新版本,比特幣將正式切換至Segwit+2x;但如果選擇新版人數少于80%,比特幣將大概率遭遇硬分叉風險。
若比特幣礦工對接受Segwit+2x產生分歧,或者用戶激活軟分叉(UASF)的支持者不肯接受比特幣區(qū)塊容量由1M擴展至2M,都將導致比特幣產生不同的支鏈,直接分裂成幾種不同的貨幣。屆時,市場需要對比特幣分裂出的不同貨幣進行重新估價,比特幣市場波動性將難以預料。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當你看不清前方的風險時,離場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