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房地產是大泡沫嗎?北大教授竟然這樣說……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公眾號 2017-06-01 09:44:20

2016年,在經歷新一輪房價上漲后,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趨于嚴格。那么,當前一線城市房價是否存在泡沫?如何解讀當前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現在購買房地產作為長期投資,是好的決策嗎?中國高房價是否具有可持續(xù)性?北大光華陳玉宇教授在日前舉行的“思想光華媒體沙龍”上分享了對以上問題的研究與觀點。

(本文根據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陳教授演講編輯整理)

中國房地產經過15、16年的進一步瘋狂上漲

是不是一個大泡沫?

這個泡沫會不會破?

房價上漲有多快

房價的過快上漲,無庸贅述。但是我想跟大家介紹一下“名義的房價上漲”和“真實的房價上漲”。

所謂“名義的房價上漲”和“真實的房價上漲”,這兩者的根本差異,在于是否剔除通脹率或者考量CPI指數的影響。假如“名義房價”在一段時間里并未增長,但CPI指數在這段時間里是上升的,即:因為通脹的侵蝕,相當于“真實的房價”下跌了。

具體來分析:在兩年內的短期里,通貨膨脹率很低,名義房價上漲和真實房價上漲相近;但在談論長期房價上漲幅度時,不區(qū)分名義價格和真實價格,就會過分高估房價上漲情況。比如說,如果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是5%,20年后的名義價格水平將是現在的近3倍,30年后是4倍多;如果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是8%,30年后的名義價格水平將是現在的10倍。舉例來說,10年前澳洲的一套上好住宅賣2萬澳元,現在賣35萬澳元,名義上漲了17倍,但剔除通貨膨脹因素的真實漲幅是2-3倍。

考慮經濟增長和通脹因素,一般而言,房價尤其是“名義上的房價”很少是下降的。但目前整個房地產市場,調控機制更多的是著眼于調整蓋房子的數量,而非真實的價格。我認為,調控機制在調整房屋供給數量的同時,理應充分考慮“真實的房價上漲”這一因素,否則調控將是有失偏頗的。這一綜合機制,也將是中國未來房價回歸合理的重要機制。

剔除通貨膨脹因素,我們還要考慮房子質量的差別。今天用更好的建材造出的房子,本身成本就更高。Fanget.al.(2015)計算了經過質量調整的房價,從2003年到2013年,中國一線城市平均每年漲13%,三線每年平均漲8%。

數據顯示,從2003到2013年,中國一線城市房價漲了4倍;如果考慮調整房屋質量的數據,每年漲幅為13%,中國一線城市房價大概用6年就可以翻一番。

哈佛大學教授Glacier模仿中國城市的4類劃分,把美國城市也劃分為4類,找出美國的北上廣深、省會城市、三四線城市。對比顯示,美國房價漲速跟中國比是"小巫見大巫"了。從絕對價格看,洛杉磯10000美元/平米,波士頓6000美元/平米,而今天的上海、北京、深圳,已達到了7000-8000美元/平米。基于這些觀察,人們就會問:中國房地產是不是個大泡沫,這個大泡沫會不會崩?

最近中央政府極其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應該看作是對泡沫的警惕。房子在2015、2016這兩年內價格翻了一番,對于普通老百姓意味著什么?我們分三種情況考慮。

第一種情況,你永遠都是房子的居住者。這兩年房價突然上漲,但房子為你提供的服務并沒有改變。如果漲價的原因是旁邊蓋了美好的花園,建了美好的學校,帶來了周邊品質的提高,對你才有意義。

第二種情況,大部分人有這樣的想法,現在居住著等到老的時候再賣給別人。那就意味著,買房者要以很高的價格接盤,這相當于盤剝后來的購買者。

第三種情況,把房子租給或者賣給新進入城市的移民。城市房價上漲,可能因為這塊土地未來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多收入和GDP。舉例說,加州發(fā)現金塊,帶動了淘金業(yè)的發(fā)展,隨之發(fā)展了酒店、餐飲行業(yè),當地房價的上漲就是分享了發(fā)現黃金的紅利。同理,在現實經濟中,房子其實也是間接參與分享了該地經濟發(fā)展帶來的收入。北京人先買了房子,同時辦優(yōu)秀企業(yè),辦銀行,等更多優(yōu)秀人才進入北京,這些人把掙來的錢交房租,再買房子。這也相當于分享未來人們的勞動成果。

造成美國房地產泡沫的是上述第二種情況,是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則是第二種、第三種情況都有。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房地產市場相比美國房地產市場,是相對健康的。

房子蓋得太多了嗎?

房子蓋太多,就是泡沫。從2003年到2014年間,中國蓋了100億平方米的房子。跟美國對比,中國近幾年的房地產建設面積達100億平方英尺(注:1平方英尺=0.0929平方米)以上,而美國則維持在20-30億。從銷售角度來講,中國最近幾年每年約完成11億平方米,美國大約有2-3億平方米。

所以,若僅從建筑面積和銷售面積來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看起來似乎問題很嚴重。但是結合中國國情來分析,盡管中國房地產規(guī)模龐大,但是考慮人均住房面積,再考慮中國快速推進的城市化,也是合理的。很多人被某幾個絕對數字所誤導甚至被嚇到,各種認識不足,造成專家之間的分歧,民眾的恐慌,甚至影響決策失據。

房子蓋在哪里了?

理論上講,越是生產率高的城市,越是有美好前景,新增人口越多,房價越應該上漲。但現實是,相對而言,更多房子建在了生產率低的城市。目前三四線城市樓房庫存大,存在過?,F象。中國更多房子蓋在了不需要蓋的地方。

考察城市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和新建房屋的數量,發(fā)現中國和美國有相似的問題,都是生產率越低的地方,越有可能人口流出的地方,房子卻建得越多。中國比美國的問題還會更嚴重一點。

房地產市場是將要破滅的泡沫?

中國房地產市場發(fā)展的成績是巨大的,1998年中國人均城鎮(zhèn)住房面積15平米,現在是30多平米,大部分人都是受益的,只不過程度不同。這里面的問題是多方面的。

結合前述分析,我的核心觀點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與美國房地產泡沫比較,有很多不同點。如果考慮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和合理的土地供給,今天的高房價是可維持的,是基本理性的投資。但前提是,中國的各類城市要控制土地供應在合理的水平,不能太多。值得警惕的是,如今的高房價依然是危險的,給定中國的特點,只不過不會像美國房地產泡沫那樣迅速破裂。具體原因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從開發(fā)商的存貨來看,一線城市開發(fā)商沒存貨,北上廣深沒房子可賣;二線城市存貨略有上升,但沒那么嚴重;三、四線城市的存貨很多,所以三四線城市房子蓋多了,產生泡沫,導致浪費。

第二,從住宅空置率來看,家庭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住宅空置率從5%-6%的水平上升到現在10%的水平,但這個空置率還是在可控范圍內的,并不會導致房市馬上崩掉。

第三,從需求角度來看,相比較于美國,中國人買房是在高首付、高房貸利率條件下,高儲蓄人群尋找財富存儲的出處。相對于美國人,有錢的中國人不愿意買基金、保險產品,更愿意買房子。中國人對房子的需求因素會不斷增加房子供給,促使城市再增加土地。

第四,從供給角度看,房地產開發(fā)商早年杠桿極高,現在政府收緊了給開發(fā)商的信貸,杠桿率有所降低。而且要看到,供需決定短期房價,長期房價取決于供給因素,即長期的生產成本。中國房地產的總建筑成本約為3000-4000元/平方米。小城市里面,凈建筑成本占三分之二,土地占三分之一;到了北京,土地成本占三分之二,凈建筑成本占三分之一。所以大城市房價的長期成本主要還是取決于土地供應。

現在購買房地產作為長期投資是好的決策嗎?

房價漲到今天的樣子,這個勢頭可持續(xù)嗎?放眼未來20年,現在購買房子作為長期投資,是不是可持續(xù)的、合理的投資呢?

我認為,房子每年漲3%以上,才是一項合理的投資。在這3%里,有2%是折舊,1%是凈收益率。每年漲3%,難嗎?事實上,在美國投資房地產的真實收益率不到1%?,F在要求北上廣深房價保持3%的漲速,需要一些前提條件。

首先考慮未來人們對房子的需求有多強,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收入增長有多快,第二考慮政府能供多少地蓋房。我們假設20年后,中國城市化率達到70%,房價收入比是10倍,房子每年折舊2%,人均住房面積提升到40平米。

我們對一、二、三線城市進行分析,分析一年新建多少房子和人們收入增長速度的關系。以一線城市為例,如果居民收入能增長6%,城市每年新增住房只有1000萬平米,那么,房子的真實回報率是可以達到3%的。如果算上4%的通貨膨脹率,名義上就有7%的真實回報率。如果北京每年新增住房有4000萬平米,那大家必須更富有,才能有更強的購房動力。所以,再具體以北京為例,假設未來保持每年6%-7%的經濟增速,新建住房降到之前的50%左右,才能保證投資房產在未來20年能有每年3%的凈收益率,才是一項理性的投資。而這些假設,未必能成立。

中國今天的房價已經漲到很高的程度了。房屋投資要維持3%的真實收益率,北上廣深,甚至包括二三線城市必須維持6%至7%的真實收入增長率,還要把住房供地降到過去5年的一半水平。

所以,供給、需求是很簡單的道理,第一我們要努力發(fā)展經濟,提高大家的收入,房價還會節(jié)節(jié)高;第二供地不能太多,太多就崩盤了。我們的結論是,房價的確已經很高了,必須非常小心謹慎對待它。為了讓房價不崩盤,政府當然可以控制土地供給,但機會成本是,我們的城市化速度會變慢,生產效率方面有損失。

當然,房價還可以更高,因為剛才的決策模型是理性的,但中國人買房,很多不求3%的真實回報率。如果把錢存銀行、放在股市的回報率更低,人們還是對投資房地產。但是,中國能支撐多高的房價呢?

只有更多創(chuàng)新才能支撐今天的高房價

我對中國房地產是樂觀的。但是,如果政府使出很大的力氣維持高房價,不是好事。

我給出來的政策建議是:

國土資源部門改革僵化的用地指標審批機制,由地方政府更大自主權利決定土地的使用;

改革城市規(guī)劃的工程師主義做法,充分考慮成本、價格的作用,不能墨守毫無根據的容積率指標,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市場情況;

改交易環(huán)節(jié)的稅收為持有環(huán)節(jié)的稅收;

大力建設健康的金融和資本市場,增加人們儲蓄的出處,有更多投資機會和方式,減少買房需求;

大力促進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適當進行房地產投資需求管控,尤其在一二線城市。

經濟發(fā)展好了,高房價才能持續(xù);發(fā)展不好,持續(xù)不了。我們需要促進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我們的經濟需要年輕人多創(chuàng)新,做出更多的產品和服務,才能支撐我們今天的錯誤的高房價。

(來源: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公眾號,內容根據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陳玉宇演講整理。原標題:陳玉宇:中國房地產是將要破滅的巨大泡沫嗎?)

責編 謝金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16年,在經歷新一輪房價上漲后,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趨于嚴格。那么,當前一線城市房價是否存在泡沫?如何解讀當前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現在購買房地產作為長期投資,是好的決策嗎?中國高房價是否具有可持續(xù)性?北大光華陳玉宇教授在日前舉行的“思想光華媒體沙龍”上分享了對以上問題的研究與觀點。 (本文根據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陳教授演講編輯整理) 中國房地產經過15、16年的進一步瘋狂上漲 是不是一個大泡沫? 這個泡沫會不會破? 房價上漲有多快 房價的過快上漲,無庸贅述。但是我想跟大家介紹一下“名義的房價上漲”和“真實的房價上漲”。 所謂“名義的房價上漲”和“真實的房價上漲”,這兩者的根本差異,在于是否剔除通脹率或者考量CPI指數的影響。假如“名義房價”在一段時間里并未增長,但CPI指數在這段時間里是上升的,即:因為通脹的侵蝕,相當于“真實的房價”下跌了。 具體來分析:在兩年內的短期里,通貨膨脹率很低,名義房價上漲和真實房價上漲相近;但在談論長期房價上漲幅度時,不區(qū)分名義價格和真實價格,就會過分高估房價上漲情況。比如說,如果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是5%,20年后的名義價格水平將是現在的近3倍,30年后是4倍多;如果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是8%,30年后的名義價格水平將是現在的10倍。舉例來說,10年前澳洲的一套上好住宅賣2萬澳元,現在賣35萬澳元,名義上漲了17倍,但剔除通貨膨脹因素的真實漲幅是2-3倍。 考慮經濟增長和通脹因素,一般而言,房價尤其是“名義上的房價”很少是下降的。但目前整個房地產市場,調控機制更多的是著眼于調整蓋房子的數量,而非真實的價格。我認為,調控機制在調整房屋供給數量的同時,理應充分考慮“真實的房價上漲”這一因素,否則調控將是有失偏頗的。這一綜合機制,也將是中國未來房價回歸合理的重要機制。 剔除通貨膨脹因素,我們還要考慮房子質量的差別。今天用更好的建材造出的房子,本身成本就更高。Fanget.al.(2015)計算了經過質量調整的房價,從2003年到2013年,中國一線城市平均每年漲13%,三線每年平均漲8%。 數據顯示,從2003到2013年,中國一線城市房價漲了4倍;如果考慮調整房屋質量的數據,每年漲幅為13%,中國一線城市房價大概用6年就可以翻一番。 哈佛大學教授Glacier模仿中國城市的4類劃分,把美國城市也劃分為4類,找出美國的北上廣深、省會城市、三四線城市。對比顯示,美國房價漲速跟中國比是"小巫見大巫"了。從絕對價格看,洛杉磯10000美元/平米,波士頓6000美元/平米,而今天的上海、北京、深圳,已達到了7000-8000美元/平米?;谶@些觀察,人們就會問:中國房地產是不是個大泡沫,這個大泡沫會不會崩? 最近中央政府極其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應該看作是對泡沫的警惕。房子在2015、2016這兩年內價格翻了一番,對于普通老百姓意味著什么?我們分三種情況考慮。 第一種情況,你永遠都是房子的居住者。這兩年房價突然上漲,但房子為你提供的服務并沒有改變。如果漲價的原因是旁邊蓋了美好的花園,建了美好的學校,帶來了周邊品質的提高,對你才有意義。 第二種情況,大部分人有這樣的想法,現在居住著等到老的時候再賣給別人。那就意味著,買房者要以很高的價格接盤,這相當于盤剝后來的購買者。 第三種情況,把房子租給或者賣給新進入城市的移民。城市房價上漲,可能因為這塊土地未來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多收入和GDP。舉例說,加州發(fā)現金塊,帶動了淘金業(yè)的發(fā)展,隨之發(fā)展了酒店、餐飲行業(yè),當地房價的上漲就是分享了發(fā)現黃金的紅利。同理,在現實經濟中,房子其實也是間接參與分享了該地經濟發(fā)展帶來的收入。北京人先買了房子,同時辦優(yōu)秀企業(yè),辦銀行,等更多優(yōu)秀人才進入北京,這些人把掙來的錢交房租,再買房子。這也相當于分享未來人們的勞動成果。 造成美國房地產泡沫的是上述第二種情況,是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則是第二種、第三種情況都有。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房地產市場相比美國房地產市場,是相對健康的。 房子蓋得太多了嗎? 房子蓋太多,就是泡沫。從2003年到2014年間,中國蓋了100億平方米的房子。跟美國對比,中國近幾年的房地產建設面積達100億平方英尺(注:1平方英尺=0.0929平方米)以上,而美國則維持在20-30億。從銷售角度來講,中國最近幾年每年約完成11億平方米,美國大約有2-3億平方米。 所以,若僅從建筑面積和銷售面積來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看起來似乎問題很嚴重。但是結合中國國情來分析,盡管中國房地產規(guī)模龐大,但是考慮人均住房面積,再考慮中國快速推進的城市化,也是合理的。很多人被某幾個絕對數字所誤導甚至被嚇到,各種認識不足,造成專家之間的分歧,民眾的恐慌,甚至影響決策失據。 房子蓋在哪里了? 理論上講,越是生產率高的城市,越是有美好前景,新增人口越多,房價越應該上漲。但現實是,相對而言,更多房子建在了生產率低的城市。目前三四線城市樓房庫存大,存在過?,F象。中國更多房子蓋在了不需要蓋的地方。 考察城市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和新建房屋的數量,發(fā)現中國和美國有相似的問題,都是生產率越低的地方,越有可能人口流出的地方,房子卻建得越多。中國比美國的問題還會更嚴重一點。 房地產市場是將要破滅的泡沫? 中國房地產市場發(fā)展的成績是巨大的,1998年中國人均城鎮(zhèn)住房面積15平米,現在是30多平米,大部分人都是受益的,只不過程度不同。這里面的問題是多方面的。 結合前述分析,我的核心觀點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與美國房地產泡沫比較,有很多不同點。如果考慮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和合理的土地供給,今天的高房價是可維持的,是基本理性的投資。但前提是,中國的各類城市要控制土地供應在合理的水平,不能太多。值得警惕的是,如今的高房價依然是危險的,給定中國的特點,只不過不會像美國房地產泡沫那樣迅速破裂。具體原因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從開發(fā)商的存貨來看,一線城市開發(fā)商沒存貨,北上廣深沒房子可賣;二線城市存貨略有上升,但沒那么嚴重;三、四線城市的存貨很多,所以三四線城市房子蓋多了,產生泡沫,導致浪費。 第二,從住宅空置率來看,家庭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住宅空置率從5%-6%的水平上升到現在10%的水平,但這個空置率還是在可控范圍內的,并不會導致房市馬上崩掉。 第三,從需求角度來看,相比較于美國,中國人買房是在高首付、高房貸利率條件下,高儲蓄人群尋找財富存儲的出處。相對于美國人,有錢的中國人不愿意買基金、保險產品,更愿意買房子。中國人對房子的需求因素會不斷增加房子供給,促使城市再增加土地。 第四,從供給角度看,房地產開發(fā)商早年杠桿極高,現在政府收緊了給開發(fā)商的信貸,杠桿率有所降低。而且要看到,供需決定短期房價,長期房價取決于供給因素,即長期的生產成本。中國房地產的總建筑成本約為3000-4000元/平方米。小城市里面,凈建筑成本占三分之二,土地占三分之一;到了北京,土地成本占三分之二,凈建筑成本占三分之一。所以大城市房價的長期成本主要還是取決于土地供應。 現在購買房地產作為長期投資是好的決策嗎? 房價漲到今天的樣子,這個勢頭可持續(xù)嗎?放眼未來20年,現在購買房子作為長期投資,是不是可持續(xù)的、合理的投資呢? 我認為,房子每年漲3%以上,才是一項合理的投資。在這3%里,有2%是折舊,1%是凈收益率。每年漲3%,難嗎?事實上,在美國投資房地產的真實收益率不到1%?,F在要求北上廣深房價保持3%的漲速,需要一些前提條件。 首先考慮未來人們對房子的需求有多強,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收入增長有多快,第二考慮政府能供多少地蓋房。我們假設20年后,中國城市化率達到70%,房價收入比是10倍,房子每年折舊2%,人均住房面積提升到40平米。 我們對一、二、三線城市進行分析,分析一年新建多少房子和人們收入增長速度的關系。以一線城市為例,如果居民收入能增長6%,城市每年新增住房只有1000萬平米,那么,房子的真實回報率是可以達到3%的。如果算上4%的通貨膨脹率,名義上就有7%的真實回報率。如果北京每年新增住房有4000萬平米,那大家必須更富有,才能有更強的購房動力。所以,再具體以北京為例,假設未來保持每年6%-7%的經濟增速,新建住房降到之前的50%左右,才能保證投資房產在未來20年能有每年3%的凈收益率,才是一項理性的投資。而這些假設,未必能成立。 中國今天的房價已經漲到很高的程度了。房屋投資要維持3%的真實收益率,北上廣深,甚至包括二三線城市必須維持6%至7%的真實收入增長率,還要把住房供地降到過去5年的一半水平。 所以,供給、需求是很簡單的道理,第一我們要努力發(fā)展經濟,提高大家的收入,房價還會節(jié)節(jié)高;第二供地不能太多,太多就崩盤了。我們的結論是,房價的確已經很高了,必須非常小心謹慎對待它。為了讓房價不崩盤,政府當然可以控制土地供給,但機會成本是,我們的城市化速度會變慢,生產效率方面有損失。 當然,房價還可以更高,因為剛才的決策模型是理性的,但中國人買房,很多不求3%的真實回報率。如果把錢存銀行、放在股市的回報率更低,人們還是對投資房地產。但是,中國能支撐多高的房價呢? 只有更多創(chuàng)新才能支撐今天的高房價 我對中國房地產是樂觀的。但是,如果政府使出很大的力氣維持高房價,不是好事。 我給出來的政策建議是: 國土資源部門改革僵化的用地指標審批機制,由地方政府更大自主權利決定土地的使用; 改革城市規(guī)劃的工程師主義做法,充分考慮成本、價格的作用,不能墨守毫無根據的容積率指標,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市場情況; 改交易環(huán)節(jié)的稅收為持有環(huán)節(jié)的稅收; 大力建設健康的金融和資本市場,增加人們儲蓄的出處,有更多投資機會和方式,減少買房需求; 大力促進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適當進行房地產投資需求管控,尤其在一二線城市。 經濟發(fā)展好了,高房價才能持續(xù);發(fā)展不好,持續(xù)不了。我們需要促進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我們的經濟需要年輕人多創(chuàng)新,做出更多的產品和服務,才能支撐我們今天的錯誤的高房價。 (來源: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公眾號,內容根據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陳玉宇演講整理。原標題:陳玉宇:中國房地產是將要破滅的巨大泡沫嗎?)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