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 2017-03-28 11:02:22
要找到一家不支持手機支付的店開始變得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在中國,日常生活基本可以不依賴現(xiàn)金了。
參考消息網3月28日報道 日媒稱,騰訊控股正以猛烈的勢頭擴大手機支付服務?,F(xiàn)在在中國的街頭,幾乎所有店鋪都可以看到用手機支付的身影。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3月27日報道,2016年,中國整體的智能手機支付額比上年翻一番,超過了60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7.1萬億元)。既不用帶錢包也不用帶現(xiàn)金的生活在中國逐漸成為現(xiàn)實,而主導這一趨勢的騰訊的勢頭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
“一旦知道手機支付有這么方便,就再也回不到從前了?,F(xiàn)在都不用帶現(xiàn)金了。”3月中旬,在廣州市內的一家菜市場,前來買菜的40多歲主婦黃阿姨在店門口前拿著手機得意地說。的確如此,中國的手機支付已經勢不可擋。
打車以及在餐飲店用餐時用手機支付早已是理所當然。在菜市場、街頭的小飯館、發(fā)廊、小賣鋪和農村的小煙攤等,就算是在偏僻的地方,手機支付也開始逐漸普及。反而要找到一家不支持手機支付的店開始變得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在中國,日常生活基本可以不依賴現(xiàn)金了。
推動這股潮流的是開發(fā)了“微信”的騰訊。微信已成為中國人離不開的交流手段,月活躍用戶數已接近9億人。最近一兩年,騰訊成功把已經用慣微信的龐大用戶群引導到了自身的手機支付上。
騰訊的做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為微信的應用軟件(APP)添加支付功能。同時,用人海戰(zhàn)術在所有店鋪的收銀臺前貼上手機支付二維碼。
顧客的利用方法也很簡單。選好商品后,用手機掃碼,然后輸入購物金額即可,只需幾秒鐘就能完成支付。
中國手機支付的引領者原本是阿里巴巴集團。其以在自身電商網站進行支付的“支付寶”服務為中心增加了用戶。
不過,騰訊利用將近9億人的微信用戶,從2016年開始向手機支付業(yè)務全面出擊。騰訊向參考消息網-出海記記者介紹,目前微信支付用戶達6億。
由于支付寶主要面向網上購物,有的網店經銷高額商品,因此從支付金額來看,騰訊尚不及阿里巴巴。但阿里巴巴在2014年擁有的79%的市場份額在2015年降到了50%。相反,騰訊則獲得了38%的市場份額,正在迎頭直追。
在中國,人們無時無刻都在試圖用微信進行交流。在街上,可以聽到有買東西的人表示“現(xiàn)在用微信支付已經很自然,不會特意去用支付寶”。
阿里巴巴抱有強烈的危機感。為對抗微信,阿里巴巴2016年對其自主開發(fā)的聊天軟件進行了推廣,但最終石沉大海。
據參考消息網-出海記記者了解,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曾在騰訊財報電話會議上這樣總結騰訊移動支付取得的成績:“騰訊移動支付的日均支付交易筆數已超過6億,交易量的排名基本上是社交支付(包括紅包)、線上支付及線下支付,我們發(fā)現(xiàn)這也是公司利用兩大支付平臺的長期形式,它們都充分利用了紅包這種形式,讓用戶可以獲得獨特的體驗,獲得高頻率使用體驗。只要能做好這一點,公司就能向線下服務商提供商業(yè)交易。從去年開始,我們終于可以吸引大量線下商家使用公司的支付解決方案,增加線下用戶在公司支付平臺上的用量。這就是線下和線上交易量的情況。”
“支付交易總量同比增長了近一倍,商業(yè)交易額(包括線下和線上商業(yè)交易)同比增長了兩倍,這就是不同支付產品類別的增長情況。說到支付平臺的商業(yè)化,我們只是將它看做是騰訊整個生態(tài)的基礎設施服務,我們希望充分利用支付平臺與用戶進行互動,為商家和用戶之間的交易提供便利。這樣一來,用戶就可以在騰訊平臺上從事更多的活動,公司大量合作伙伴也能收到用戶的付款,最終也讓平臺從中受益。”
“所以說,公司的主要出發(fā)點并不是為了賺錢,”劉熾平說,“就目前而言,我們主要將支付平臺看做是基礎設施服務,而不是以賺錢為目的的服務,這也將是騰訊繼續(xù)堅持一段時間的戰(zhàn)略。”
此外,騰訊今后將進一步瞄準公共服務?!度毡窘洕侣劇返膱蟮婪Q,騰訊CEO馬化騰表示,地方政府存在非常大的需求,騰訊的服務還可以為城市的醫(yī)療、教育、社會保險和公共交通等領域貢獻巨大力量。稱這兩年一直在全國各地奔走,表現(xiàn)出了進一步擴大服務的意愿。
中國的手機支付額在2016年擴大至美國的50倍,規(guī)模超過了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微信支付也正以覆蓋全中國的勢頭擴大。在訪日中國游客不斷增加的日本,百貨商店和藥妝店也紛紛采取行動。
截至3月23日,騰訊的股票總市值達到約30.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67萬億元),超過了阿里巴巴的約29.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18萬億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