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26 22:01:35
據新華網報道,印度警方表示,2月23日晚,他們在首都新德里近郊逮捕了手機制造商“響鈴”公司的前總經理莫希特·戈埃爾。他去年12月離職,接替他擔任總經理職務的是他的兄弟。
過去十多年,中國制造橫掃全球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國成功地扮演了“世界工廠”的角色。生產成本低、物美價廉,成為“中國制造”的優(yōu)勢。
現在,印度也希望模仿中國,以低價格的產品來開拓市場。
去年2月,印度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號稱“全球最便宜”的智能手機,售價僅251盧比(約合人民幣25元)。
這款手機名為“自由251”(Freedom251),是由響鈴公司(Ringing Bells)推出的。預售階段開始時,公司網站被“擠爆”。
▲“自由251”手機(圖片來源:響鈴公司官方Twitter)
如今,正是因為這款手機,響鈴公司的前負責人因涉嫌欺詐,偽造罪等罪名,被印度警方逮捕了!
難道說,所謂的“最便宜”手機是一場騙局嗎?
收了款卻不發(fā)貨
據新華網報道,印度警方表示,2月23日晚,他們在首都新德里近郊逮捕了手機制造商“響鈴”公司的前總經理莫希特·戈埃爾。他去年12月離職,接替他擔任總經理職務的是他的兄弟。
警方發(fā)言人拉胡爾·斯里瓦斯塔瓦說,響鈴公司的一家分銷商亞揚公司狀告其收款后不如數發(fā)貨。
警方調查發(fā)現,亞揚公司在2015年11月就向響鈴公司預付了300萬盧比(約合30萬元人民幣),亞揚公司數次提醒對方發(fā)貨,最終只收到總價值130萬盧比(約13萬元人民幣)的手機。
警方還表示,去年戈埃爾還受到至少3次類似指控,包括涉嫌欺詐、偽造罪,并定于24日出庭受審。
此外,警方還將搜捕另外4名被亞揚公司狀告的響鈴公司職員。
網站被“擠爆”,手機卻難產
2015年9月,響鈴公司成立于新德里的衛(wèi)星城諾伊達。2016年2月,該公司在網上發(fā)布了一款被其自稱為“全球價格最便宜的”智能手機“自由251”,定價251盧比。預售網站在手機發(fā)售后數小時內被“擠爆”。該公司稱,網站的點擊量高達每秒數以十萬計。
然而,其無比山寨的官網和令人崩潰的搶購經歷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只是一場鬧劇。而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發(fā)現,目前響鈴公司的官網仍無法打開。
正當大家快淡忘這則消息時,響鈴公司突然在去年7月7日發(fā)話——手機就要發(fā)貨了!
▲買家收到了“自由251”手機(圖片來源:響鈴公司官方Twitter)
公司此前預計,第一批手機發(fā)貨量為20萬部,總訂單量高達7500萬部。但實際上,第一批發(fā)貨量僅5000部。
▲“自由251”手機(圖片來源:響鈴公司官方Twitter)
除了發(fā)貨不夠數,人們還發(fā)現手機外觀也與預售時的版本存在明顯區(qū)別。“自由251”初版外觀類似iPhone設計,而最終版走的是安卓路線——三按鍵加塑料一體后蓋。
至于硬件參數,從發(fā)布數據來看,“自由251”雖然只能算是入門機的水平,但考慮到其低廉的價格,其配置已相當“彪悍”:
4英寸顯示屏,960x540分辨率;1.3GHz四核CPU配1G內存;內建8G存儲空間,支持插卡拓展至32G;320萬像素后置攝像頭及3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支持雙卡;搭載基于Android5.1Lolipop系統(tǒng)訂制的操作系統(tǒng)。
雖然“自由251”配置不高,但由于其售價實在太低,響鈴公司實際上是“賣一部賠一部”。莫希特·戈爾稱,每部“自由251”手機的生產成本在400盧比(約合40人民幣)左右。
由于無法繼續(xù)供貨、手機品質不佳,人們很快就不再關注這款廉價手機,只剩下向響鈴公司付了錢預購手機的消費者大呼上當。
▲響鈴公司官方Twitter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在響鈴公司官方社交媒體賬號上發(fā)現,該公司最近一次推送消息已經是去年10月6日了,從內容上來看,可能是對一名購買了手機的網友回復:請告訴我們您的姓名、地址、聯系方式和電子郵件。
“印度制造”狂拼價格,結果……
起初,響鈴公司推出這款超低價手機是為了幫助窮人。戈埃爾在此前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幾百萬印度窮人也能用得起智能手機。”
在印度,僅有1/10的人在使用手機,因此,市場潛力巨大。
但是,在有些人眼中,它們反而損害了窮人的利益。
據路透社報道,去年6月30日,印度部分勞工組織質疑手機生產商壓低工人工資。
▲圖片來源:路透社
抗議人士稱,工廠為了制造低價格的手機,就必須壓低生產成本,這就導致工人收入減少,很多企業(yè)依靠價格便宜的短工,而且還要求工人無償加班。
其中一個組織的代表認為:“手機品牌商應該對供應鏈和工人負責。而現在的管理制度還不足以保證電子產品工廠工人得到保護。”
目前,三星已在印度建廠,而有媒體報道,蘋果也準備在印度建廠了。其實,長期以來,印度一直在低價電子產品方面努力。
據路透社報道,2008年,印度政府推出了售價僅1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結果發(fā)現,其成本就要100美元;另一款售價僅20美元的安卓平板電腦也沒有抓住市場的胃口。
印度的公益組織Centre for Responsible Business相關人士表示,很多企業(yè)認為,低價手機和電腦有助于提升國家的數字化水平,但是,“我們必須得思考一個問題:這些低價產品的成本到底是多少?誰來為它買單?便宜不一定是好貨。
最近幾年,印度政府高喊“印度制造”的口號,以吸引投資、促進經濟、增加就業(yè)。
印度更為著名的“全球最便宜”產品要數塔塔集團2009年推出的“全球最便宜汽車”。這款微型車名為Nano,售價僅2000美元(1.37萬元人民幣),但其銷量2012年達到7.5萬輛的峰值后,2014年降至2.2萬輛,沒能實現塔塔將其打造成“國民汽車”的宏愿。
▲Nano汽車(圖片來源:Carwale)
去年2月,新華社援引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統(tǒng)計,2010年來,印度新增了400萬個制造業(yè)的工作崗位。但照當前的速度,到2020年,印度只能新增800萬就業(yè)機會,遠低于莫迪政府設定的1億崗位的目標。
目前,“印度制造”已經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不過,據新華社報道,部分產品其實算不上真正的“印度制造”,而是“貼牌”產品。用印度一些專家的話說,所謂印度制造不過就是在印度的工廠里“擰下螺絲”而已,這顯然不是莫迪政府推崇的那種印度制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